说真的,你笑起来的样子好丑。
“可是我不笑又该怎么办呢?”
“不笑就不笑啊。”
“那不是让别人看扁了?”
“你觉得你笑了,就不会被看扁吗?”
只不过,这个老公出轨的对象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家人原本就宠她,最后竟也是勉勉强强给了祝福。
后来,前夫和大着肚子的妹妹结婚,所有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
我只能干干地笑。
王珍珍说:“笑不出来就别笑,装啥啊,想哭就哭,让看热闹的人看去,能拿你怎么样?!”
她是我的真朋友。
说来很奇怪,我的前夫也说过我,他说我笑起来的样子非常假。有时候明明不愿意也要笑,受到了伤害也要笑,像一个戴着面具生存的人。
离婚的理由他只说了这个,让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很大的问题。
直到被我老公称为“损友”的王珍珍出来大骂:“去他妈的乌龟王八蛋,我可是第一次见这么不要脸的人,自己出轨还全是老婆爱笑,那是不是美国打伊拉克,还是为了让他有乐子啊。人渣变态,我日他大爷,他祖宗十八代@#¥¥……%…%^$%”
王珍珍噼里啪啦地骂完之后,拍了拍我的肩,“不过你有时候的确挺假的,不能说挺假,就是软弱,不想得罪人。但你还是好人。”
我差点就被她感动哭了。
离婚后半年,我才慢慢走了出来。
王珍珍那时候早已经浪到国外去了,跟一个德国的帅哥打得火热。王珍珍不算好看,单眼皮小眼睛,嘴巴大嗓门大,可她也是个好姑娘。
看着她和男朋友的照片,我到那时才领会到她说得是对的:生活没什么大不了,人最重要的是活得真实。
王珍珍展现出来的,就是她真实的样子。
真实的被爱,也真实的被讨厌。她对谁都不伪装,特别是对自己。
我得承认,其实我并不喜欢我老公。
我当时选择他,一个是因为自卑,觉得有这样的就可以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一个是他一直说结婚后会照顾我。
我是个容易认命的人,嫁了就是嫁了,那就好好相夫教子。
结婚三年半,我都没怀孕。
结婚前一年,还有点热情,到后面,我们一天才不到五句话。
离婚后有一天夜里,我从梦中醒来,突然觉得浑身轻松。想来那时一种顿悟的感觉,我意识到,我竟然是希望离婚的。
只是我太胆小了,从来不敢主动,也觉得女人提离婚不应该。我害怕别人会想一个女人提离婚,是不是因为劈腿,是不是因为太作等等等等。
一旦时间过去,这件事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我竟然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回想起来当时那么痛苦,也只是下意识地和大家一起也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可怜虫罢了。
我被自己所认为的痛苦痛苦到了。
离婚不久,我也觉得自己“分量”跌了,以后找男人肯定也找不到初婚,基本上只能找一些同样离异的老男人,虽然当时我还不到二十七。
那时候王珍珍不停地鼓励着我,给我介绍男朋友。哪怕我觉得人家的条件跟我的条件完全不匹配,她也让我见一面。
见多了之后我渐渐不怕了,和有一些人甚至成了朋友。我才知道世界其实很宽阔。是我把自己限制住了,我把自己看低了。
而且我发现,只要我不假装,我展露出真实的自己。
胆小就是胆小。
害羞就是害羞。
不善于交谈就是不善于交谈。
他们竟然也全都能体谅。
因为“人无完人”啊,谁没有一点缺陷呢。
王珍珍离开后,我没什么特别好的朋友。但是跟办公室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聊聊还是做得到的。我真羡慕她们,她们有着像是用不尽的热情和勇气。
她们快速地恋爱,快速地换工作,只是为了找到“更喜欢”“更适合”自己的。
我的事她们渐渐也知道了。
她们开始会有点儿同情,后来就会跟我一起评判,说我不应该这么软弱,她们觉得我特别会持家,性格很好,其实只要主动点应该会很受男生欢迎,就是对谁都好,不会选人。
我都没想到有这种评价,大吃一惊。
我突然反省起来自己大学期间那么胆小,本应该多谈几个恋爱。只是太害羞太被动,总觉得这种事是男生主动。
于是就错过了机会,也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权。把自己放低到只要一个差不多的男人肯要我,我就谢天谢地的地步。
书里面说得不错:你不自己选择,别人就会替你选择。
我不再害怕跟人谈起离婚这件事,我展露了真实的自己。她们也给了我她们心中对我最真实的评价。
我终于对自己鼓起了信心。
生活给我展现了它鳞角之下温暖的双手。我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没有那么令人接受不了。
而因为这,我更愿意去把自己提升起来,而不是隐藏自己所有的缺陷。
每天更好一点、更好一点、更好一点。
我对自己这么说。
租房子,存钱,努力工作,尽力认识异性。
其实我现在还在独自居住。工作很喜欢,工资还行,每个月能存下三分之一。有比较暧昧的异性,想试试恋爱。
我也没有上演离婚后找个高富帅翻转的“喜剧”,但我很快乐。现在我开心悲愁只为我自己了,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当有一些人总用他们弱智一般的评价来骚扰我的时候,我就借用王珍珍的话在心里说:去你妈,干你屁事。
到最后我要感谢我妹妹,如果不是她,也许到现在我还在跟我前夫凑合着。
顺便说一句,我的前夫又出轨了。我的妹妹闹得厉害。
我真不希望他们离婚,我想他们两个相守,因为这两个渣贱,就该天生一对呀。
▎往期推荐
婚姻好不好,就看你们怎么吵▎作者简介
和书(ID:heshu2017),每周共读一本好书。
和书公众号征稿中,后台回复“征稿”获取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