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唯一可以自己作主的,就在当下每一个念头之未发。|《论语心解》
日期:2017-10-29 作者:张碧辉 阅读:

你唯一可以自己作主的,就在当下每一个念头之未发。|《论语心解》

10月1日——31日,因逢茶山秋收季及无生老师外出学习禅修,每日一则暂停发布。11月1日再续(从356则)。

在此期间,与您一起重温往期汇总。

本期分享:雍也篇第六。

(往期请点击菜单栏“往期汇总”。)

也敬请您写下与《论语心解》的故事感悟

字数不限,三言不少,千字不多。情真意切真实流露即可。

纪念孔子诞辰,用宁静的心灵叩击宁静的心灵|《论语心解》感悟征集

雍也篇第六(凡三十章)

论语心解(121-150)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援引自网络)

121(2015年1月25日)

【○一】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真正的正,是体会了天地万物是一体,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正。只要没有体会到一体世界,你所认为的正都不是真正的正呀!| 论语心解121

 (点击以上划线文字可重温心解,以下同。)

122(2015年1月26日)

【○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孔子心中的“简”,是吃了很多很多苦,有了各种各样的体悟后返璞归真。这才是真正的“简”呀!| 论语心解122

123(2015年1月27日)

【○三】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心中的好学是什么样子的呢?每一科目考一百分不叫好学,这是只在枝枝叶叶上,与你的生命核心无关呀!| 论语心解123

124(2015年1月28日)

【○四】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有的人很大气,却是背道而驰。有的人看似很小气,却是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呀!| 论语心解124

125(2015年1月29日)

【○五】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有谁能让你无条件又真诚真心的协助,毫无怨言。为什么?你能够这样让他人协助吗?| 论语心解125

126(2015年1月30日)

【○六】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你唯一可以自己作主、自己选择的是在哪里呢?就在当下每一个念头之未发。唯有当下是唯一真实存在,是正在发生。| 论语心解126

127(2015年1月31日)

【○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慧眼、心眼没有打开,就是睁着眼睛的瞎子,有可能会以盲导盲呀!| 论语心解127

128(2015年2月1日)

【○八】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作为老师不能自知,是不可能读懂学生。而说自己是做教育的,谈因材施教误人子弟呀!| 论语心解128

129(2015年2月2日)

【○九】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智慧者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做无谓牺牲。当因缘不具足,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足矣!剩下是无欲无求。| 论语心解129

130(2015年2月3日)

【一○】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生老病死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在生老病死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论语心解130

131(2015年2月4日)

【一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是什么让孔子、颜回乐在其中呢?你的快乐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呢?| 论语心解131

132(2015年2月5日)

【一二】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孔子所体悟的道不是用体力或努力修就能达到的。每个人都和尧舜一样有一颗圣人的心,只要恢复而已!| 论语心解132

133(2015年2月6日)

【一三】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名头称为大师而心量格局小,充其量只能算小师。而一位无名小卒,只要他的心量格局广大,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师。| 论语心解133

134(2015年2月7日)

【一四】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不能仅听他人怎么讲,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行里去观察考察人才,就能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论语心解134

135(2015年2月8日)

【一五】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不管是在明处有人看见,还是暗处没有人见到都一样,不是表面上一套,暗地里又一套。所作所为从良知流露。| 论语心解135

136 (2015年2月9日)

【一六】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绝大多数成功是表面上,飞黄腾达,金玉满堂,是不可能长久。而孔子粗茶淡饭,却是史上最成功的人,让王阳明也佩服。| 论语心解136

137 (2015年2月10日)

【一七】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一件再平常不过、司空见惯的小事,孔子却有很深体会,到底是什么呢?它对每个人生命都很重要呀!| 论语心解137 

138 (2015年2月11日)

【一八】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孔子的眼中,你一样可以成为君子,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夫子心目中的君子是怎样的呢?| 论语心解138

139 (2015年2月12日)

【一九】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告诉我们一条生存的阳光大道,他也描述了一条带有迷惑又背道而驰的人生之路,实相是绝大多数人在这条路上行走。| 论语心解139

140 (2015年2月13日)

【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论你在做什么事,不到“乐之”的状态,发乎内心的快乐,是不能真正的知,也不会真正的幸福呀!| 论语心解140

141 (2015年2月14日)

【二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你的老师不是上上根器,他没有亲证到“道”,慧眼没有打开,就会以盲引盲。你有可能白活一辈子,只在摘叶寻枝。| 论语心解141

142 (2015年2月15日)

【二二】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对真实存在的鬼神心存敬畏,他们也是我们的生命共同体,自然就不粘着,这就是智呀!而仁呢?| 论语心解142

143 (2015年2月16日)

【二三】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你的境界眼光越高,看事物越能看到本质。提升心灵品质,迈向高等心灵品质,就是生命的终极目标,也是生命的核心呀!| 论语心解143

144 (2015年2月17日)

【二四】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中国梦”的关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这方向正在转变,有目共睹,举国自上而下正在脱胎换骨。| 论语心解144

145 (2015年2月18日)

【二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小姐不是原来的小姐,同志也不是原来的同志,大师也失去原来的样子呀!这时代到底怎么了呢?| 论语心解145 

146 (2015年3月6日)

【二六】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一切经典、原则等都是死的,而现实生活都是活生生的。他人的言行举止不是你能掌控,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求真求证。| 论语心解146

147 (2015年3月7日)

【二七】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你想读懂大自然这一部无字天书吗?“博学于文”很有必要的。当你真正读懂大自然,认识了天地父母,自然生起敬畏心。| 论语心解147

148 (2015年3月08日)

【二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本色的孔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他真实完整,富有人情味,毫无修饰纯天然,很生活化,给人感觉是活生生的。| 论语心解148 

149 (2015年3月9日)

【二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人的大脑喜欢复杂,特别有成就感。而觉得当下存在的一切太平凡平淡,没有什么,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不能安于当下。| 论语心解149 

150 (2015年3月10日)

【三○】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掏心掏肺地说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是什么呢?若自己智慧眼未开而度人,就是以盲导盲,好心办坏事。| 论语心解150

本文为《论语心解》雍也第六篇汇总(凡三十章)。

《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

他不是教授、书香门第,事茶20年,工作之余写了40册书法手稿,刷了497天朋友圈,出了书。他说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点击阅读《论语心解》之缘与愿。)

新书已于7月上市,现可订购。

(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感谢各位一路的陪伴与支持。

感恩一切

您的分享,让世界多一份祥和。

感恩关注与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唯一可以自己作主的,就在当下每一个念头之未发。|《论语心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