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我们说起重阳节,我们在说什么
日期:2017-10-28 作者:范臻 来源:拾文化 阅读:

当我们说起重阳节,我们在说什么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现在说起重阳节,大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敬老。但是其实重阳节这个概念,和老人的关系,并不大。

 何为重阳 

要明白重阳节这个概念,必须先了解一些易经的基础知识。在古人的数字观中,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那么九就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

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两个最大的阳数交叠在一起,就是重阳。

重阳的概念起源极早,在古代楚国文学大V屈原的代表作《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句子

意思是说,积攒九重阳气进入帝宫,探访逊始星餐馆天庭。

但是最初的重阳节,只是在上层贵族和王室之间流传的一个节日。

到了汉代,重阳节才能传入民间。据说这一节日之所以从皇宫走向民间,是因为吕后当权之时,容不下刘邦的一个妃子戚夫人,于是害死了戚夫人,放逐了戚夫人身边的侍女。其中一个姓贾的侍女将重阳节的习俗带到了家乡,才使得这一节日在民间流传开来。

吕雉画像图

重阳节流入民间之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不同的地区衍生出了不同的节日习俗。

正如引言中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重阳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插茱萸。

这个习俗,据说和费长房有关。汝南(听起来高大上吧,其实就是现在的河南驻马店)有个叫桓景的人,跟着费长房当跟班。

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对桓景说:老铁,九月九日,你家里要大事。桓景一听,就方了:“你不用告诉我我家里有啥事,你就说咋样能不出事就好”

费长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你回到家,让家里人给你做红色的香包,里面放上茱萸碎片,再把香包系在胳膊上,爬到山上,还要喝菊花酒才能避祸。”

桓景一听,赶紧回家,召集全家老幼招办。

结果九月十号,从山上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鸡鸭牛羊,全都一命呜呼。

按照这个习俗来看,重阳节登高的初始原因,是为了避祸。

但是后来玩着玩着,人们就忘了避祸这回事了,完全演变成郊游的狂欢和吃货的盛宴了。

诗人孟浩然那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已经完全是旅游散心,根本不担心什么祸不祸的了。

后来到了1989年,我们国家将重阳节定义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到了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登高 

九月九日登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习俗。

登高望远,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欣赏美景,古人登高必作诗,其中就有古代七言律诗的巅峰之作,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诗中饱含的情感,交错复杂,却又令人感同身受

此外,登高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比如:龙山落帽。

东晋的时候,著名才子孟嘉非常有名。

桓温带着属下们,在九月九日这一天登高赏菊,也宴请了孟嘉。

山上秋风凉爽,沁人心脾,大家举杯互祝,其乐融融

突然一阵风吹来,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

古代的文人中,帽子落地不是小事,因为孔子的学生子路有“君子死不免冠”的典故,所以大家都对自己的帽子看得挺重的。

但是孟嘉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泰然自若,饮酒嬉笑。

桓温趁着孟嘉起身去洗手间的时候,派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又拿纸笔写了嘲笑孟嘉的诗,放在帽子上。

孟嘉回来后才发现自己的帽子掉了,而且被人嘲笑。

但是他既不生气也不恼怒,而是提笔一气呵成一首反击的诗。文采四溢,对仗工整,在座的宾客没有不佩服的。

 菊花 

重阳节,除了登高,还要赏菊。

九月九日,二九重阳,九九谐音“久久”,寓意天长地久。因此人们总在这一天邀请宾朋,叙旧赏花。

而在这个时节内,最适合观赏的莫过于菊花了。

现在我们说起“菊花”两个字,大家的脸上都会心照不宣地浮现出一个“你懂得”的表情。

与这个词一起出现的还有“捡肥皂”、“好基友”等等老司机四级必备词汇。

但是古时候的菊花,却是高风亮节和隐士的象征。

家喻户晓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就格外得喜欢菊花。

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道被我们学生拿来用过多少次了。

菊花在唐代漂洋过海,东渡日本,立马风靡全日本。

日本贵族的家徽

日本人将菊花视为高洁、尊贵、驱邪、皇室的代表。

各大名门都开始用菊花做自己的家徽。

1869年的明治二年,日本政府规定,16瓣菊花的徽记,只有天皇家族能够使用,其他皇族依次使用 14、13瓣的菊花。

哎……用个菊花Logo还要划分等级,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到了近代,没那么多规矩了,因为日本人将菊花设为国花,印在了护照上。

日本人崇尚死亡美学,盛行“物哀”的文化。

菊花在秋天盛开,凋零时也极具美感。因此备受日本人喜爱。

但是其实日本人完全没有领略到菊花的精髓。

菊花在中文的意象中,大多数时候与死亡和肃杀无关,反而象征着对冷酷寒冬的不屈对抗。

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黄巢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中国文人的眼里,菊花是最晚开放的花,也是最晚凋谢的花,它的本身就寓意着遗世独立,不趋炎附势。只有在葬礼上,菊花才被赋予死亡的意象。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的种种意象,都象征着与家人团聚。

不管是和家中的老人共享天伦之乐也好,还是和同事朋友一起外出郊游。

拾文化全体小编都希望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美满的重阳佳节。

最后,一首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送给大家。

希望每一位读者家庭美满,长长久久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 END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我们说起重阳节,我们在说什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