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生丽质,仪态万千,
是抗战时期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中年丧夫,晚年丧子,
即使身患癌症,
却以一己之力养活11人,
汶川地震时捐出所有积蓄,
是50年代人眼中的不老美人,
是80年代人眼中的坚毅女性,
是90年代人眼中的耀眼明星。
她就是秦怡,
一个靠着自己的毅力,
打败劫难和风雨,
依旧美丽如初的传奇女性。
红极一时,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秦怡,1922年2月出生于中国上海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轻的秦怡一心想去前线当护士,
却因为战乱,辗转来到了重庆。
16岁的她出演话剧,即便只有一句台词,
她也要反复演练上百遍,
很快便崭露头角。
此时,她靠演戏,一个人养活着秦家11口人。
1946年,24岁的秦怡主演了她第一部故事片《忠义之家》,
与赵丹主演的《遥远的爱》成为了她的成名电影作品。
后来又陆续扮演了:《女篮五号》中的林洁,
《青春之歌》的林红,《铁道游击队》的芳林嫂等。
凭借超高的演技,她成为了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得主,
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红极一时,她与当时“电影皇帝”金焰的结婚。
连郭沫若也亲自到场,为二人证婚。
不幸降临了。
被分到一副烂牌,
早在第七年时,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差异,
以及因秦怡工作忙碌而缺乏沟通,导致两人渐行渐远。
为了孩子,
她便维系着这段婚姻,即便后来金焰卧病在床,
她也坚持照顾,长达20年,直到1983年其逝世。
婚姻的失败对秦怡来说是种打击,
秦怡的儿子,金捷(小弟),16岁时发病,
发病严重时,甚至会对她拳打脚踢。
她从未抱怨,蜷缩着挨打,却劝儿子道“不要打妈妈的脸,妈妈明天还要拍戏”。
从患病那年一起,
秦怡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
这一带就是43年。
即便如此,她依然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回忆起这些日子,她说只有跟儿子在一起,心里才最踏实。
像这种事情,
要是放在一般女人身上,
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
然而秦怡却咬牙挺住了。
四川汶川地震后,她先后捐款20余万元,
青海玉树地震后,又捐款3万元。
她说,这些钱原本是想给儿子用的,现在小弟不在了,
做母亲的就把这些钱给最需要的人。
那些杀不死你的,
就会让你更强大。
这句话放在秦怡身上再也合适不过了,
她在万分悲痛中,
依然坚持演戏,
哪怕患上了直肠癌,甲状腺、肠癌,摘过胆囊,
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
她也没有停下休息。
整整80年的投入和执着,
终让她成为中国电影界最伟大的女演员。
为何美人不迟暮?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现年96岁高龄的秦怡经历了年少养家、中年丧夫、
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癌症折磨过后,
依然优雅从容。
她身姿灵活、端庄美丽,风采不减当年。
在光影交错的时光中,
精神乐观
秦怡说:“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尽量保持开朗、乐观。
50岁时,我就设法保持三四十岁时的精神状态;
60岁时,又要努力体现四五十岁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只要精神上乐观就会始终充满青春的活力。”
1966年的春节,她被查出患上了肠癌,很快就接受了手术治疗。
术后,一位医生断言,秦怡活不长了。
但手术后没多久,她就动身赴干校参加劳动,一去就是两年。
两年时间里,病情不仅没复发,而且奇迹般地痊愈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秦怡颇为感慨:
“要坚强起来,与疾病抗争。
乌云过去就是黎明,灿烂的明天就在前头!”
动中取静:比如打坐、冥想
由于经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艺术活动,
还有家务的拖累,秦怡常年处于忙碌之中,
她就动中取静,调剂自己的神经。
比如,静坐下来画一朵花,添几片绿叶;
或是找来一本中外名著,读一段精彩章节。
秦怡还常练一种放松功:
“就是手随便搁在腿上或者其他地方也好,全部松下来,
一点劲都不要用,思想里也是放松,一点一点全身放松……”
打坐就属于放松功的一种。
秦怡的美,来自她的外表。
她的经历更让寻常人知道,
磨难是坚强与柔韧的结合体,
康乃馨不一定在花瓶里才散发它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