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说自己有“病”?
日期:2017-10-20 作者:狗浪 阅读: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说自己有“病”?

国庆长假一过,突然的降温就让人措手不及了。

生活在北京,这种暖气还没来的日子,让我不仅不愿出门,还把自己像卷饼一样紧紧裹在被窝里不愿动弹。

突然想起衣服还没洗,便下床翻出衣柜里的冬装,发现都落了灰。

看到一件很久没穿的机车皮衣,上面贴着数字 10,这是去年冬天借给阿华参加比赛时贴上的,还没有撕掉。

我心想,最冷的日子还没到,于是就洗衣服的计划往后推延,连着机车皮衣,又把它们都塞回柜子里。

再钻回被窝,悄悄对自己说,没错啦,我就是有拖延症,大概还是晚期吧,然后,又开始心安理得地赖在床上玩手机。

过了一会儿,小白发来微信,问我有没有读完《艺术的故事》,是我们一块儿向阿生学长借的书,当时说好了要轮流看的。

书很厚,有大概几十万字吧。

但其实,我拿到手都快两个月了,除了仔细观察过封面上那张诡异的脸,我还没有翻开过,这让我更加确信自己就是拖延症了。

我瞟了一眼床头的架子,它被其他同样待读的三本书给压在最底层。怯怯地回复小白一句,“还没有读完,再等几天吧”,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心虚,但是,我还是配上了几个可爱的表情。

似乎一只可爱的猫猫就能让对方更体谅我一样。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一本畅销书,名字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但前两天我才读完。前言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是一个奔波的年代,这是一个孤独的年代,这是一个全民皆‘病’的年代。"

这里的“病”,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

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那我也有病吗?那会,我曾经顺着把书里的测试做了一遍,测试结果是:

我可能有轻微的泛虑症、强迫症、单一恐惧症、抑郁症、躁狂症、社交恐惧症、恋物癖、表演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

可以说,基本上把书里的病给占全了。

看着这一长串的"病"像积木一样堆在我面前,我摸了摸后脑勺,特别好奇。

我真的有这么多病吗?甚至总挂嘴边的拖延症,也都不值一提了。

进入大三以后,发觉日子变得很轻,少了许多起起伏伏。我就像是一头背着犁的大水牛,步子迟缓,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朋友好长时间不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是"最近在忙什么呀。"

除了上课,睡觉,吃饭,玩手机,我想不出自己还干了什么。

反而听到他们自述最近做的事,像是准备出国,考研,搞乐队,总是很丰富。相比自己,不禁焦虑起来。

想起许久以前,我自认和阿铭是一对浪花兄弟,整个大二都过得很是酷炫。

有段时间,我们俩频繁踏入夜店,乐此不疲于比拼每晚各自蹦出来的微信步数,像是种炫耀自己快乐程度的方式。

可大三之后,我和他联系也变得很少了。

有天晚上,和他约了自习,间歇时到室外透气,他说自己正在准备考托福。虽然不明确考的目的,但还是想先试一试。

说完,他扯了扯披在肩上的牛仔衣,踩灭了烟,像极了一位正经的老干部。

那会就想,大概是我的浪花兄弟也步入正轨了。我大大地吸了口烟,感到自己的焦虑指数在上升。

晚上和女友聊天,我给她分享了一首 Marilyn Manson 的歌,我说,突然发觉他的歌太好听了。

她听了以后,回复道,"唔,我还是欣赏不来,太吵了。"

我解释说,"他的歌总是在压抑以后,突然用撕裂的声音爆开。那种感觉特别过瘾,焦虑啊什么的都不见了。"

"你,焦虑?"她连忙关切地问道。

"我有泛虑症",我自然地打出这几个字,可点发送的时候又犹豫了一会儿。

我心想,要是我真的把“泛虑症”这个标签理直气壮的贴到自己身上,实在也太严重了。

只是最近的生活没有目标而已,万一这么一承认,我或许就一蹶不振,变得更糟了呢。

于是赶快删掉了这几个字,回复了一句“最近好无聊啊,明天我们去看电影吧”转移了话题

这几年,实在是太流行用“病”给自己贴标签了。拖延症啦,泛虑症啦,抑郁症啦,人格分裂症啦。

微博上铺天盖地的"逼死强迫症"视频,一块地砖的不规则让人不舒服,就能让几百万人领一个强迫症的标签。

但真正有强迫症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吧。比如之前才知道,真的的强迫症患者,会因为和穿裤子这件小事较劲,不停地重复脱裤子和穿裤子这个动作,腿蹭出了血也停不下来。

时常产生情绪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状态其实还远远不至于到“病症”的程度。

而且,真正的精神疾病,或许和我们所理解的,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那我们为什么还是在随随便便地给自己安置一个病呢?

看到有这么一种解释:承认自己有某种病是一种追求认同感的方式,然后就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冲突与痛苦。毕竟痛苦的事情最能找到共鸣了。

除此之外,认领心理疾病的潜台词好像是:“我有 xx 病,我就是这样的人了。” 仿佛一甩手,把问题全推到病上,也不用去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了。

以前,我经常一个人吃饭,我觉得这样很自由,也不用说话,安静自在地吃饭,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朋友发现我这个行为,给我贴上了内向的标签,我突然觉得是自己性格的"不正常",接着还产生了自我厌恶。

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我甚至在自闭的情绪里郁郁寡欢,很多年才摆脱了这种性格标签的束缚。

所以我知道,给自己贴“心理疾病”标签这件事,贴上很容易,想要跳出标签的怪圈却很难了。

之前,Papi 酱也拍了个视频,用夸张的方式讽刺了人们很喜欢给自己认领一个心理疾病的现状。

“心理疾病是很严肃的事,不是与众不同的标签,更不是自我开脱的借口。”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里谈论焦虑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熊,其中一个人立刻焦虑起来,于是他拼命地跑,脱离了危险。而另一个人不以为意,他躺在地上,最后被熊给吃掉了。

你看,是焦虑才让我们活下来的啊。”

引申到焦虑以外的各种情绪问题,其实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情绪能提醒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这种清晰的认识,让我们主动地去找到正确的方法,度过难关。

所以,真的不要被这些莫名的“病症”束缚住自己。

最后,想说说我现在常挂在嘴边的“拖延症”,其实严格来说它还不算是一种心理疾病。

我想到小的时候经常发生的场景。

我光着身子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叫我一块儿去超市,我回答好,却迟迟不动身。

可只要妈妈说一句,再不收拾我就不给你买零食了,我立马就弹起身穿好衣服鞋子准备出门了。

今日作者

编辑 / kitty 

音乐 / Stars As Lights - Lights Frightened The Captain

图片 /《垫底辣妹》

关注我们,好好生活

很开心,准备了很久的《2018晚安日历》将会在 5 天之后开启预售。晚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说自己有“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