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语音 即可收听)
这几天有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约车司机向媒体爆料称,在他们的网约车司机端,都有司机对乘客的评分机制,不过乘客对此并不知情。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约车公司大多采用了这种“司乘互评机制”,司机评价将影响乘客约车。业内人士介绍说,这种评价后果是“星级高”的乘客有望优先约到车,被打“差评”的乘客不至于完全叫不到车,但多少会遇到司机不愿接单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人觉得互评对乘客不太公平;也有人提出互相评价的形式可以理解,乘客的行为的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其实如果光从评价系统本身出发,很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乘客评价司机的服务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乘客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同样会在评价系统中影响自己的信誉度,再约车就要付出更大代价,听着很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司乘哪一方遇到的可能都不是这种理想状态。比如有网约车司机就目睹了同事操作乘客评价系统,由于不能确定上一个工作日里究竟是哪个乘客没给自己好评,所以给23个乘客统一打了差评。这种无差别攻击的结果,司机自己倒是解气了,那边至少22个乘客则背了黑锅。而且看他对待乘客的这种态度,当初那个差评的含金量也应该挺高的。
我们从中更应该看到,这个所谓司乘互评的机构,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给不规范的操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就起不到真正监督和维权的作用。其中被大家指责最多的,恐怕就是侵犯了乘客的知情权这一点。不同于乘客对司机的评价,司机延时获知,司机如何评价乘客,乘客一无所知。在很多电商平台的互评机制中,交易双方都明确知情,虽然因此衍生出被差评的店家骚扰消费者的现象,但仍属少量存在的个案。网约车司乘互评机制屏蔽乘客端的知情权,已经实施了挺长时间,现在媒体曝光了大家才知道,对于乘客显然是很不公平的。原因非常简单,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一项评价制度很难让人相信它是公平的。况且在报道中我们看到,乘客合法权益并未得到有效保障,所以网约车这项互评制度做出调整势在必行。
关于这事儿,您怎么看?
欢迎订阅 刘思伽
微信号:fmliusijia公众号原创文章归 刘思伽 版权所有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转载请联系 :liusijia@rb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