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那些事儿!
室友最近在回忆《武林外传》,一时间宿舍到处回响着“葵花点穴手”、“排山倒海”。
而我无意中听到“瓜子”这个词。突然想到前段时间东野的一篇文章,说到玉米、地瓜等食物都穿越了,难道瓜子也穿越到明朝了?
好奇心的驱动下,我查了资料。还别说,对于瓜子,其历史和习俗由来已久。
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之后开始流行南瓜子。
到了民国,葵瓜子又盛行起来,目前最流行的就是葵瓜子,而且口味众多,老少皆喜。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瓜子的记载,是在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在吴越之地广为流传的《岁时歌》中: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
新年伊始,嗑瓜子竟然位于诸事之首。
“侧侧春寒轻似水,红灯满院揺阶所,漏深车马各还家,通夜沿街卖瓜子。”
“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想象出当时沿街叫卖的盛况。
艺术多来源于生活。对瓜子的热爱,移植到了文学作品当中。
《金瓶梅》中多次出现瓜子,如“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磕瓜子儿”。
《红楼梦》中也记载“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
民国时期丰子恺先生大篇幅详细的叙述了中国人嗑瓜子的习俗,认为国人吃瓜子的技术最进步、最发达:
“
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了无数咬瓜子的圣手。近来瓜子大王畅销,我国的小孩子也都学会了咬瓜子的绝技。
”
丰子恺先生最痛恨用嗑瓜子来“消闲”、“消磨岁月”,把嗑瓜子当成国民劣根性的一种来批判。
他认为“除了抽鸦片之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
吃不厌
吃不饱
要剥壳
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布衣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瓜子。毛泽东喜欢吃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瓜子,就连光绪的妻子也无瓜子不成眠,后来因吃瓜子太多而胃出了毛病。
古人如何吃瓜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瓜籽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而且瓜子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药用价值丰富。炒食,补中宜人,清肺润肠,和中止渴”。
嗑瓜子的记载主要体现在北方的历史文献中,这习俗可能也兴于北方。北方人度过漫长的冬天,在家无聊之际,可以嗑瓜子来消磨时间。
记得每次过年的时候,姥姥都会买一大袋瓜子。作为休闲零食,看电视的时候、家里来亲戚的时候,一边嗑瓜子,一边闲聊。两不误。
只要手头不忙,就可以抽出空来嗑瓜子。清脆的声音。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嗑瓜子来打发。
如果在火车上感到无聊,听到“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收一下”。一定要伸出腿,然后说一句“来包瓜子”。
END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稿件录用作者一周内主动联系
冷香小筑王小宝领取稿费
“王小宝”微信号:wangdabao5044
暗号:稿费
冷香小筑宇字567号会员 五六七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冷香小筑会员答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