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长寿之“道”(续)
作者:东山劳野
父亲身体状况的转机,似乎暗合着共和国的命运,在他健康状况最差的时候,"国民经济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报刊用语)。
当改革开放将国民经济带向复苏的时刻,他已到花甲之年。
孙子的出世,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振奋。生活条件的改善,渐渐驱走了纠缠多年的病魔。此时孩子们才醒悟:原来这么多年来,父亲不爱吃肉不爱吃鱼不爱吃好东西完全是为了我们这些孩子啊。
在专职照看孙子的几年里,他把小宝贝孙子摆弄的白白胖胖,他自己的身体也恢复了元气。
从此,老人家正式步入″长寿之道"。
重要的话说三遍,本文所述的"长寿之道”,不是指长寿经验,亦非秘诀、诀窍,只是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的生命长寿之基础,首先必须身体健康,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首先则是″饮食与卫生”,其次就是“锻炼与心态”,然后是……养生专家会得吧得吧讲出一大堆理论,这些理论与老父亲的长寿之道几乎毫无关系。
饮食,老父亲吃饭非常随便,前五十年窝头咸菜自不待说。日子好起来后吃嘛嘛香,别人说菜盐放多了,他说咸中出味,别人嫌菜淡了,他说淡点味道好。他反对吸烟,对酒不感兴趣,远离任何现代保健品,对山珍海味不屑一顾。谁要让他吃只大虾,立马引出一串故事:"鬼子那时,我推小车给八路送货,上面装的全是半斤沉的大对虾,还有大蟹子什么的,早就吃的不想吃了……`。要是给他来盘鳞炸鲫鱼,他会说:″当年在黄河边上老家,粮食不够吃,到村头湾里捞鱼,小鲫鱼成筐的往家搬,鱼肉掺着野菜蒸窝头吃……”,要吃还是家常饭,他吃饭极不讲究。牙齿掉的只剩一两个,只吃烂糊的软和的,不管哪种饭菜肉面,倒在一起热热就吃。
父亲特别喜欢甜食,糖果糕点百吃不厌。口袋里常备糖块,渴了来一块,饿了来一块,累了烦了来一块。关于吃肉,不想的时候月儿半载不沾晕,来了馋虫连续几天顿顿大肥肉。理论上的"良好饮食习惯”在老人身上看不到踪迹,但至今没发现″三高"。
说说饮食卫生,他从不用清洁剂洗碗涮锅,都是用丝瓜瓤子擦洗,他用的碗筷总是油不拉即的。前几年,放了几天的馒头有点长毛,他把坏的部份揪下来扔掉,没霉的半拉照吃不误。有时筷子掉在地上,捡起来用胳膊夹住一捋,继续夹菜……。
老人家有句口头禅:"吃饭先喝汤,老来不受伤”。无论穷日子富日子,多喝稀的少吃干的是他不变的习惯。不过,对现代饮料和桶装水矿泉水极不感兴趣,前些年我们给他配了饮水机,大概用了一两年,嫌麻烦,搁一边不用了。现在不管是烧开水还是熬稀饭做汤菜,统统拧开龙头用自来水。用老人家的话讲,"水管子里的水新鲜”。
他还有句口头禅"不干不净,吃了不长病”——老人家就是没病,身板壮着呢。
老人家非但从不吸烟,而且对吸烟者极其厌恶,甚至有疾恶如仇之表现,多少年来,凡有人当着他的面吸烟,他会扳着面孔极不客气的咒道:″抽烟不好,抽烟的人死的早,你看那某某谁,一天两包烟,早死了多少年了……”。
说到锻炼,他只喜欢看别人锻炼。我弟弟四岁做时候,就送我们拜师习武。他就站在旁边看我们打拳,但他自己从来不练。
大约在他七十岁那年,心血来潮,喜欢上写毛笔字,开始练习书法。我行我素,不拜师,不模仿,无师自通,自成一体。专写大字,在一张八尺宣纸上只写一个字,反来复去就那么几个字:″寿"、″福"、"虎"、″马"、"忍"。一写十余年,如痴如迷,昼夜舞笔弄墨。到处参赛,获得的奖杯证书摆满屋子,授予的荣誉称号不计其数。那年头,只要参展参赛交线就能获奖出书。对老爷子的"成就和名气",我们虽不以为然,但通过练习书法陶冶了情操,强壮了身体。
老爸随着年纪渐老,再写大字力不从心,方才辍笔作罢。八十五岁以后,有空就骑车往公园跑,除了活动活动身子,从不做正规锻炼。但不知咋地近几年莫名其妙的又学会"甩佛珠"——108颗乒乓球大的木球串成长长的大串,挂在脖颈上飞快的旋转,摇头摆腰,协调连贯,动作优美,加上他那瓜皮帽配着古香古色的唐式古装……如今竟成为旅游小城的一个亮点。
耄耋老翁甩佛珠
俗话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老爸却反其道而行之。近十几年来他每天不到午夜十二点不上床,第二天醒来在被窝里听收音机,上午十点后才下床。年复一年,几乎天天如此。
不讲鬼怪迷信,不拜神仙大师,就连佛家道家也不屑一顾。特别崇尚科学,爱看少儿类科幻故事。不止百遍地为我们讲述他小时候听老人说过的"神话"。将来以后啊,世界就会"灯头朝下,漫天悠里说话,牛蹄窝里唱大戏"。这段话的意思是,100多年前,中国广大地区还没有电灯,那时的照明工具除了油灯就是蜡烛,所谓"灯头",就是向上燃烧的火焰,油灯是不可能倒过来的,所以″灯头朝下"那时就是幻想。至于″漫天悠说话”,后来被认为是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直到手机的普及,这一预言才算实现。"牛蹄窝里唱大戏",可能是当今的视频技术吧,不过距离3D立体成象技术的普及还有一步之遙呢。这几句神奇的预言,可能给当时幼小的父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使他老人家坚信科学,拒绝迷信。
从不操心,不管闲事,不畏强势,有话就讲,唠唠叨叨,以吐为快……如果打开他老人家的话匣子,谁不认真听都不行,絮叨了六七十年了,孙子都能背下来了,不听他讲完他会真生气。注意,长寿之人的喜怒哀乐与常人无甚不同,该生气还是会生气,该发脾气还是发脾气。
不管闲事不操心才是长寿之道的主要因素。用文言文讲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老人家穷了一辈子,也就没有″兼济天下"之后文了。
说出来让人笑话,我们兄妹四人,儿子娶媳妇女儿出嫁,当爹的基本无动于衷,不管″闲事”。可辛苦了我们的老母亲,难为了我们的亲妈妈。老爸年轻到现在,家中之事几乎一概不管不问。他的理论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们干嘛”。一切家务重担多少年来落在母亲的身上。
这恰是他的老伴,我们的母亲最无法忍受的事情。终于,老两口八十以后,除了吵架拌嘴,谁也不理谁,冷战分居至今。两人暗中较劲,"看谁活过谁"!这不,一位九十六,一位九十二,二老身子骨都壮实着呢,谁能比的上我们做子女的有福啊!
说了半天,恐怕读者诸君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老爷子的长寿之道究竟是什么呢?我一直试图挖掘出其中的奧妙。
佛说:″四大皆空……"。
老子曰:″大道至简,无为而治……”。
孙子道:"我爷爷的长寿之道,是专家讲什么他不信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从老父亲的生活经历中,真的是无法总结提炼,其实也用不着费心劳神的去总结研究。根本就没有规律可循。一句话:“不可思议,实在是不可思议"!
(全文完)
觉得不错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