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劳野随笔】不可思议的长寿之“道”
日期:2017-09-28 作者:东山劳野 阅读:

【劳野随笔】不可思议的长寿之“道”

不可思议的长寿之“道”

作者:东山劳野 

父亲还差四年多才100岁,身子骨挺硬朗。

老人家出生于1923年5月,到现在还能骑自行车到处逛。它不仅是我们做儿女的骄傲,也是整座旅游小城周村人的自豪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多数人向往的不一定是高官厚禄,不一定是金钱美女,而是健康长寿。

96岁的人了,身子骨还这么硬朗,不知有什么长寿之道?这里所讲述的″长寿之道",不是秘诀,没有诀窍,也谈不上经验和规律。准确点应当说成是″长寿之路”,一是说父亲的成长生活的道路,二是把父亲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娓娓"道"来。

当今世面上流行古老的、现代的养生理论,千奇百怪的锻炼方式,五花八门的保健秘诀,琳琅满目的的滋补药品,数不胜数山珍海味……。对老父亲而言,统统是扯淡,″全都是骗人钱财的,没长好心眼,吃保健品的都是傻蛋”,这可是老人家的原话啊,不信你可以亲自问他。

有人说,健康长寿的首要条件,必须本好,素质好,要有长寿基因,从年轻就注意保养锻炼。

可我老爹呢,十三岁上没了父亲(我这辈子无缘见过亲爷爷)。据说小时候读过一年私塾,因被疯狗咬伤而辍学。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狂犬疫苗,胡乱用了民间偏方,竟然活了过来。你说他是有遗传基因呢,还是身体素质好呢?

父亲的祖籍是黄河北岸的一个穷村庄。幼年丧父的孩子迫于生计,十六七岁推起独轮车,到当时离家最近的"大城市"——周村街讨生活。一个轮子的木架子车上装了四五百斤货物,五天徒步往返近四百华里。相当于每天负重行走八十华里,那时还沒有水泥路沙子路,走的是乡村小路泥巴路。冒严寒顶酷署,风餐露宿,饿了啃窝头就咸菜,渴了喝井水饮冷水。

据说有年冬天,特别寒冷,下起大雪,父亲推着小车,天色已晚,找了个农村小店打尖过夜。睡在土坯房里的土坑上,门窗关不严,透风撒气,沒生柴火,躺在光光的苇席上,盖着一条薄薄的破棉被。外面风夹雪一个劲向土坑上吹,瑟瑟发抖难以入睡。实在冻的受不住了,无奈之下光着身子到院子里冒雪狠冻,冻的混身发紫,然后跑进屋里,盖上薄薄的破被,熬过了一夜,天刚亮继续推车赶路。

这就是父亲年轻时的长寿之″道"吗?不可思议,难以捉摸。

苦是苦了点,累是累了点。有人会问,老爷子那时是不是心态好心情爽?

那时兵荒马乱,日寇入侵。他说曾经给八路军推小车送过货,怕鬼子查获,货篓的上面装满大对虾海货什么的,底下藏着五金工具,八路兵工厂用的工具。不过在此郑重声明:那时那小伙子——我的老爸可没有参加革命,也不懂阶级觉悟,就是为了挣俩小钱养家活命。有一次推车路上,荒草野坡,遭遇到不知是伪军还是土匪,抢了他身上仅有的两块大洋,那是血汗钱,是命根子,他毫不畏惧的与抢钱的兵痞拼了命。他俩在玉米地扭打了半天,扑楞倒一大片玉米棵子。推车的小伙怒冲冲对兵痞怒吼,今天你要是不把两块大洋还给我,我这车子也不要了,家也不回了,这就跟着你去当兵,你到哪我跟到哪,咱俩没完!……可能是被对方的气势吓倒,也可能是良心发现,那兵痞竟将两块大洋交了出来。

父亲什么也不怕,谁也不惧。不管是对日本鬼子国民党,还是对上级领导……,谁想明里欺负他都是自找麻烦,这点我是亲眼所见。不过,他上半辈子似乎都在受着欺负,吃着暗亏。日子穷巴巴,累出一身病。

小车推了几年后,周村城也算混熟了,恰巧赶上新旧政权更叠,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年轻的父亲在小城勉强立足,不久与我母亲成婚,然后我来到这个世界。听说在我两岁左右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可能是肺炎一类的病)几乎丧命。父亲为寻医求药,整整一天顾不上吃饭喝水,往返几十里步行到乡下请老郎中,老郎中骑着洋车,父亲跟在后面一路长跑……总算保住我的小命,又累又饿又急的父亲从此落下老胃病。

这段时间父亲凭着努力和运气,在周村街上租沿街房开了家店铺,还雇用一名伙计。好景不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运动——三反五反打老虎,公私合营什么的。本来运动不运动的与我父亲沒有关系,一个乡下来的泥腿子会有什么问题。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你开了商店,雇了店员,不就是资本家吗,那时整的就是这种人,年轻的父亲于是被列入资产阶级队伍。现在分析,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周村历来为北方的商埠重镇,商贾云集,此地曾成就了许多商界名流,瑞蚨祥、大染坊……。商场如战场,这样的风水宝地,岂容你这乡巴佬泥腿子占据一席之地

那年我不到四岁,刚刚开始知道点人间事,朦朦胧胧中感到家中出了大事,爸爸被拉出去挨整了……。几天后,情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爸爸没事啦。原因是政府派人到黄河北我老家村里搞了调查,我爸穷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是真正的贫下中农,还是赤贫,也就是穷光蛋。于是我父亲又成了无产阶级,不再挨整,不过小店倒是整关门了。对此,作为后人的我有些疑惑,当时周村城里店铺林立,商界高手如林。谁都知道商场如战场,那些老奸巨猾的精明商人们,岂能容的下一个乡下人在他们眼皮底下插上一腿。所以,他们可能会利用一切机会击垮竞争对手……当然,这都是几十年后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因为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老奸巨猾也好,精明能干也罢,一次又一次的公有制运动,将那些当年的资本家商人统统赶下了历史舞台。

生意不能做了,店员也走人了。日子总得过下去吧。父亲在当时做出了令人惊诧的举动——摆小摊串乡镇修理"家电"。有人会问,60多年前有什么家电?有!″手电"呀!也就是手电筒,电棒子,也叫手灯。漆黑的夜里手指那么一按,一道亮光射出老远,多么时髦的玩意儿呀。可是这么贵重玩意儿老是出故障,坏了就得找师付修理。

当时还有一种时尚东西——自来水笔,也就是钢笔,泊来品。相对于在小竹竿上绑一撮狼毫狗毛的传统″毛笔",当时的钢笔不亚于当今的键盘鼠标。但是也经常写不出字,不下水。还得找专家修理。要知道,当时拥有手电和钢笔的人家,远远少于当今拥有宝马奔驰的土豪们呐。

你说可就奇了怪了,大字不识几个的乡巴佬,居然会摆弄这些玩意儿。手电筒不亮了,经他摆弄几下,通电了发光啦。谁的″派克”金笔不下墨水了,送到他手中,卸开……装好,流畅的写出字来啦……。这就叫手艺,技巧。父亲的这身本事到底是跟谁学的,从哪学的?恐怕连他自己说不清楚。可能这就叫天资聪明吧。就凭这,我们家好像过了几年还算说得过去的安稳日子。

这期间,父亲的胃口不好。我们心目中,他不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什么的,凡是孩子们爱吃的东西他都不吃,我们也信以为真。

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父亲被运动进了炼铁厂,成为光荣的工人阶级,靠工资养家。他在厂子里干多脏多累的活我不知道,只是盼着他每月发工资给我们买好吃的。

关于工资的数额,有这样一段故事:进厂第一个月,领导对工人们讲,我们马上就要发工资了,档次由大家选定,如果选低档次,以后每月都要增加,如果选高档次,以后不一定增加……。于是纯朴可爱的工人们,当然包括我的爸爸,选择了低档次工资,大约当月三十多块钱,是有些偏低,不过领导有话,以后月月能涨点……盼着呢,盼着吧,以后,以后的以后……当时全家五口人吃饭穿衣住房……就靠每月三十多块钱,直到那家炼铁厂下马解散,领导的表态成了放屁。就靠每月这三十多块钱,父亲带着全家在他的"长寿之道"上步履维艰的踽踽前行。

那些年,父亲更不爱吃好东西啦。繁重的体力劳动加营养不良,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腰疼腿痛,日渐严重,一条腿越来越萎缩,越来越痛,止疼药不起作用,医生诊不出病因,直到有一天深夜,他疼的实在难以忍受,爬起床来,哭着对我母亲讲,我实在受不了啦,看来活不了几天啦,我走后,你带着孩子们……,母亲开始嘤嘤缀泣。我那时十一二岁,躺在被窝里清楚的听到父母生离死别的对话,真想放声大哭,又怕他们更难过,于是我使劲闭着双眼,可眼泪止不住哗哗流出……我用被子蒙住头,屏住呼吸,试图不让我的抽泣让父母听到。那一夜,我终生难忘

大炼钢铁的风潮过后,父亲回到家中重操旧业,除了修理钢笔手电,他还与时俱进,增加了修理拉链的技术,学会了修理"汽灯”。汽灯是那个年代先进时尚的大型照明工具,一个环型铁皮容器里放入煤油,容器上装有手动气筒和压力指示表,容器下方悬挂着″灯头"——一种用耐火石棉纤维制成的网罩,叫作″纱罩"。通过手动汽筒向容器里注入压缩空气,使压缩空气与煤油的混合汽体喷射到″纱罩"上,用火柴点燃,在油气混合体不断燃烧的过程中,纱罩放射出强烈的白色火焰,如同大功率白炽电灯,照明效果非常好,两部汽灯就能满足一个舞台的光亮度,在农村非常流行。这么复杂的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坏了就要拿到城里去修理。当时方圆百里,只有父亲一人能修。特别是春节期间,到处唱大戏闹元宵,气灯用的多坏的快,父亲的小铺门庭若市,整天忙的不可开交,常常一整天顾不上吃饭喝水,本来就胃口不好,为了养家糊口,只有拼命干活,那时全家的小日子还算过得下去,父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弱。

转眼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荡涤了一切私有经济。父亲的小铺定性为″单干户"(即个体工商户)。在那个夏天的晚上,被一条大字标语封了门——″砸烂单干户”。第二天,父亲无奈关门歇业,饭碗再次被砸。

不久,父亲被安排进一家集体性质的"白铁合作社",再次成为工人,再次每月享受30多元钱的工资。母亲为照料我们,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全家六口人,在每天一块两毛钱的生活费用中艰难渡日,直到我被招工入厂才逐渐好转。那几年,父亲身体状况虚弱最低谷。

如果从老人家这段经历谈什么长寿之道,简直是一种讽刺。

不过下面的情节值得参考:那些年"运动"一场连着一场,地富反坏牛鬼蛇神打倒一批又一批。父亲那时虽开过店铺雇过员工,却是解放后的事,加之他家庭出身属于纯粹″贫农",无缘进入资产阶级行列,也不是当权派,所以幸免于被打倒被揪斗被游街被关牛棚。

反过来当时他又是个体户单干户,有点小资产阶级味道,所以也无缘进入造反派队伍,没资格参加批斗会,不能够参加打砸抢……至于那些给"坏分子"″走资派"……挂牌子、戴帽子,押着他人游街示众拳打脚踢……那些伤天害理损德折寿的事,统统与他毫不沾边。

凡事皆有可能因果,这可能算是父亲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未完待续)

觉得不错请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劳野随笔】不可思议的长寿之“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