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青春 与《红楼梦》
我觉得自己在青少年时代是很叛逆的小孩,喜欢躲在一个角落里自己读自己的书,那些书基本上是不准你看的,连《红楼梦》都不准你看。
后来我知道其实我父母不准我读红楼,是因为自古有句话叫‘少不读红楼’。《红楼梦》大概就在讲青春期的事,然后我就躲在棉被里用手电筒照着《红楼梦》看。
蒋勋:《红楼梦》“空”的执着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谁都不知道。如果作者要写的是自己一生的梦幻,繁华根本是一场梦,他或许根本不在意结局。
他只是告诉你,在所有的生命中,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他要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著。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
《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著。
蒋勋:《红楼梦》最好的白话文
《红楼梦》夹杂了古典的诗词歌赋一类的文体,年轻的朋友刚接触,会觉得有隔阂。我曾推荐大一的学生读《红楼梦》。学生是认真的,回去就读,下一堂课就问我,老师,你可不可以介绍一本白话本的《红楼梦》?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吓了一跳,原来年轻人觉得《红楼梦》不是白话!事实上,《红楼梦》是最好的白话文学。
后来,我慢慢了解了学生的意思,他们认为"不是白话",是因为里面夹杂的诗词。后来我就建议,第一次读(我的假设是你会读第二次、第三次),如果觉得诗词难理解,不妨先略读或者跳过。”
蒋勋:活明白这一生
贾宝玉喝醉了酒,做梦,梦中到了太虚幻境。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一个柜子,柜子有很多的抽屉,他就一一地打开,每个抽屉里面有一首诗。
可是他看不懂,因为他只有十三岁,而且这些女孩子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所以他不知道每首诗在讲什么。他就把抽屉一一关起来了,带他去看的警幻仙姑说,你真是蠢物,冥顽不灵,不能领悟,都给你看诗了,你却不懂。
在文体上,《红楼梦》是我读过的中外小说里最特别的一本。《红楼梦》在小说的第五回,作者就把小说里所有人的结局全部告诉你了。可是每个人的结局是一首诗。你如果没有看下去,只是读了那些诗,读了,等于没有读。
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拥有青春,每个人也都应该拥有一部只属于自己的青春红楼。
也许你在青春期也像蒋勋先生一样,躲在角落里捧着《红楼梦》细细品读;也许你也曾因为红楼诗词晦涩难懂,而将这本文学巨著弃置窗前;又或许你正在经历文学成长的阵痛,将《红楼梦》拿起又放下,就像你那无处安放的青春。
你知道吗?不论你是豆蔻年华,还是而立之年,又或是已知天命,你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到自己的青春剪影。来听蒋勋老师的《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音频,寻找更多人生的答案!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有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喜欢谁,不喜欢谁,他赞成谁,不赞成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就是有超越感,不成为小说里面任何一个角色。
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
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最像镜子的小说就是《红楼梦》。
只有真正的跳脱出本身,站在全客观的角度,去看去感受环境,才能算是真正的超越本身的自我。曹雪芹做到了,他倾其一生,写出惊艳世界的,镜子般反映着社会现实,人生百态的《红楼梦》。
时隔百年,也有一位文坛奇才——蒋勋,在尝尽人生百态后,通过《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专辑,为我们重读《红楼梦》,这一次,他以史为鉴,将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把《红楼梦》做为现实的镜子,反射着关于你我的生活。就让我们开启《青春红楼》之旅,再一次体验红楼中你我的青春。
蒋勋再度细说,青春红楼大不同
摒弃章回解读,聚焦人物和故事
蒋勋把这场小儿女的青春事讲得更野趣,比前版“更有灵气”、“更放野”
辟荒之作,首谈后40回
蒋勋首次公开品评后40回,听他详解“续写”的千古谜题
青春新视角
以独特青春视角切入,用红楼经典予现实青春期问题以观照。
《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
蒋勋带你重温经典红楼
用360期节目
带你精读《红楼梦》
在人物的讲解中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青春红楼
360期节目仅需199元,0.55元/期
进入蒋勋细说红楼梦-青春版专辑
和蒋勋一起探索关于青春和成长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
与蒋勋一起找寻属于你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