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评
诗评媒特约评论员 胡健
胡健,淮阴师院教授,专业美学,著有《中国审美意识简史》《存在与语言——二十世纪本文美学论要》《现代性与中国美学》等,偶尔写诗。
空巢
白影
一如往常,把走了二十年的路温了一遍
像儿时一样,只是那时叫山路
现在叫公路,仿佛小时候喊她妈妈
现在喊着娘。是一样的
喊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你看
能种的地少了,能种田的人也少了
整个村庄都改作种苞谷
一小片一小片地站在夏天的风里
你听,你听呀,你听
这全是村里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
他们说这里疼,那里也疼
可这些老人我很熟悉,熟悉的还有他们
已经出了门的子女。那时候如同现在一样
能到高高的树上把鸟窝摘下来
然而,空空的鸟窝空空的
连一根羽毛都没有,好比一个村庄
让人忧思的空巢
我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但也屡屡地听到现在农村“空巢”的情景。因而偶然读到白影《回乡偶书》,我还是愿意说一点自己的读后感的。
一如往常,把走了二十年的路温了一遍
像儿时一样,只是那时叫山路
现在叫公路,仿佛小时候喊她妈妈
现在喊着娘。是一样的
用“温”,用“山路”“公路”以及“妈妈”“娘”的称呼的变异,来表现离家很久后的还乡。然而,诗人说:
喊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你看
能种的地少了,能种田的人也少了
整个村庄都改作种苞谷
一小一小地站在夏天的风里
你听,你听呀,你听
这全是村里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
他们说这里疼,那里也疼
这情景是让人惊异的,家乡已经不像二十多年前那么热闹了,原因是“能种田的人也少了”。这节对现在农村的情景写得概括而有力,读来让人心疼。诗人这时又突然又一转:
可这些老人我很熟悉,熟悉的还有他们
已经出了门的子女。那时候如同现在一样
能爬到高高的树上把鸟窝摘下来
由村里那些叫疼的老人,自然地联想到他们“已经出了门的子女”,并联想到,那时与现在,子女都能爬到树上摘鸟窝,从而把人引向一个象征性的意象:
然而,空空的鸟窝空空的
连一根羽毛都没有,好比一个村庄
这首诗写出了现代农村的一种情景,一种让人疼痛与忧伤的“空巢”情景,表现得也简洁干净,耐人寻味。我觉得它是胜过一些花花哨哨的无病呻吟的。
唐代的贺知章写过《回乡偶书》,那诗中有的是重回久别的故乡时,所产生出的微妙的陌生感,而白影的这首《回乡偶书》也写出了重回久别的故乡时,所产生出的陌生感,却更写出了现代农村的一种疼痛。
诗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