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世界伦理的影响
“你们的母亲认字吗?”何教授随意地问了句。
小李和小王有些不自在,最后小李开了口说,“当然,我们俩的母亲都是上过大学的。”
“那么,”何教授继续说,“她们裹脚吗?”
这次小李笑了出声,“当然没有!”
“知道为什么吗?”
小王立即回答,“中国早就已经摆脱了压制妇女的封建落后的思想了!”
“对,没错,不过没你想象的那么早。中国如何改变的呢?你们俩的母亲能够识字、不用裹脚,其实都是受益于亚伯拉罕临到万国的祝福,是从19世纪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开始的。他们开设了平等接收男女的学校、反对缠足、纳妾和奴隶制。”
小王反驳说:“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进步。”
何教授一副沉思的样子,说:“是的,我听说有些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一切。但是到了今天,很少还会有人认同了。相反,我们也听说,中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非仅仅因为缓慢的经济进程,而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蒙受启迪。”
“没错……”小王承认。
“那么,想必你也会同意,人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对生活的基本认知——会影响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
“这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世界观的变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的重大转变。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认为的西方文化并不是基督教或圣经的起源,相反,是圣经和基督教改变了原本残暴、道德败坏、偶像崇拜盛行的欧洲,甚至提升了其中不信耶稣之人的道德水平。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已经成为了欧洲的主流,改变了人们的基本世界观,包括他们对人权的认识。
“以奴隶为例。奴隶在一世纪的罗马帝国肯定没有任何权利,可以任意买卖。主人可以随意折磨奴隶,随意杀死他们。值得留意的是,压倒多数的奴隶与他们的主人是同一个种族,都是欧洲同胞。这种状况后来是如何改变的呢?当然不是因为经济。而是因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教训人们奴隶制是错误的。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有别的选择,没有人愿意作奴隶。圣经也告诉人们,奴隶的确是一个不理想的状态,应尽量避免奴役、争取自由[见《哥林多前书》7:21-23]。耶稣教导我们,我们愿人怎样待我们,我们就应该怎样待人。更何况,欧洲的奴隶一般名义上都是基督徒,所以在教会中,他们和他们的主人都一致视为弟兄姐妹。"
"在此教导之下,13、14世纪的欧洲废止了对同族的奴役。最后,经过西方福音派信徒17到19世纪的努力,在他们所统管的国家中,奴隶制度的废除终于遍及各个种族。这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导致,大英帝国的奴隶买卖经济收益相当丰厚。至少在1807年被废止时,人们还视之为大有经济效益的活动。1834年,当奴隶制完全被大英帝国废除后,英国需赔付奴隶主大笔补偿,近乎占据政府年开支的40%。同样,19世纪中期,在美国,奴隶给南部的大型农场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废除奴隶制的运动直接由圣经观点推进,但运动最后引发了美国的内战,牺牲了美国人口的2%。人们这样做都是出于认为上帝不允许奴隶制。
“奴隶制度曾经近乎遍布全球。世界多数地方摆脱奴隶都是从西方国家对其殖民并废除奴隶开始。中国曾有一段半殖民半封建时期,无可非议是西方国家以及他们的基督教理念促使中国的奴隶制在民国时期得以废除。
“另一个例子便是一夫多妻制。很多社会,包括欧洲,都许可一夫多妻制。但是新约圣经清晰地教导这个是错误的[见《提摩太前书》3:2等],这在中世纪早期时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态度。一夫一妻制从欧洲传播到其他国家,包括中国。
“在中国,男女平等的普及基础教育也是先由教会推广的,之后才成为政府政策。
“再举一例,我们一般还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神论的代名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起根发由与基督教还有着间接的联系。我们常常将人类平等以及对贫穷受压人士的解放等等与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些都是马克思获益于他的犹太背景和基督教背景。
“在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压倒多数的西方人士明确地认为自己是‘基督教文化’的一份子,不过他们多数都不是真实的、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无论到哪里,他们都将圣经理念带到了所去之地。中国在当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和奴隶制从来都不是由西方人硬性废除的。但是在受西方影响之前,中国社会根本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些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的最早渠道就是19世纪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这些传教士们首先教导人们:一个男人绝对只能有一个妻子,不应该再纳妾;是他们最先反对妇女裹脚,也是他们最先提出男女应该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于1844年在中国宁波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学校。”
小王略带惊奇地说:“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现代思想的起源与宗教有关,我一直以为宗教是一股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力量。”
何教授摇了摇头,说:“我现在谈论的并非人的‘宗教’,人的‘宗教’通常对社会有害。我的意思是:神通过圣经所启示的真理才是我们有时称之为‘现代’道德进步的真正源泉。人类自由、男女平等、教育普及等这些思想源于圣经,最先是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后来由一些西方商人、教育家、作家和其它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人士进一步传播。
“在中国,传教士不仅宣讲人文思想,还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他们通常免费为穷人看病。他们促进了中国医疗业的发展,中国最早的医院都是由他们建立的。截至19世纪后期,中国由基督教教会群体建立的医院达40所。到1936年,已增至260所。1937年当全球面临经济大萧条时,传教士们却在中国运营了140家医学培训机构。这当中的一些医疗机构是今天大部分最好医疗学校的前身。例如:北京联合医药大学就是于1906年,由几个基督教传教机构联合创立的。截至1949年,全国70%的医院都由基督徒开办,并且90%的护士是基督徒。
“除此以外,也是基督教传教士们最先为中国引进了现代教育,中国之前的教育都是私塾模式,诵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到了19世纪末,中国大约有2000所学校是由基督徒创办。根据我查考的一份资料,1937年,基督徒创办的学校拥有近一百万名学生。如果说是基督徒建立整个中国的教育体制也不为过。在基督徒传教士们所建立的学校中,有些还是我们今天某些高等学府的前身。例如:燕京大学 (1949年后分为两部分,分别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接管);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合并);圣约翰大学(被拆散并入其他多所高校,其中大部分由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接管),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燕京大学,后来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为女校校门。
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的主教堂。
圣约翰大学的教堂,圣约翰大学现已大部分被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接管。
“事实是,我们中国人总觉得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文化背景,民族力量经久不衰,认为自己会比其他国家优越。我们的历史书常常写着旧社会的种种问题能够通过国人的智慧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启蒙思想都是首先由传教士在19世纪时带入中国,后来才逐渐得到认同的。
“这些思想为什么源于西方?其实这些思想不是源于西方;而是源于圣经!在巴别塔事件之后,几乎整个人类,每个文化都失落沦陷在偶像崇拜的黑暗中。而上帝从亚伯拉罕开始,再次向人展示他的真理。中国和其它国家之所以最终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神的恩典,而非人的能耐。
“由此看出,亚伯拉罕对万族万民的祝福可以体现在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进步,对此,圣经直接或间接都产生了影响。
“圣经也给‘世上万族’带来了物质上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