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亲妈妈的遗书
她离婚五年了,有个12岁的儿子。作为高中老师,平时教务就很繁重,忙的时候,下了班改完作业,还要在微信群里同时应付五六个家长,还要照顾孩子,经常三餐不定,结果得了严重的胃病。
某天晚上,王女士空腹回到家,累得在沙发上睡着了,结果又被胃疼给疼醒,头冒冷汗,感觉自己都快窒息了。本来她应该第一时间打电话叫救护车的,但在那一瞬间,一种绝望把她淹没了,王女士忍着剧痛翻出纸笔,写上了银行卡、户口本、房产证存放处,各种密码,以及自己死后的财产安排……
那之后,这份“遗书”一直塞在枕头套里,并且经常被“更新”。一直担心,万一哪天自己走了,儿子无依无靠怎么办。王女士的这份焦虑无形中传递给孩子。今年12岁的儿子刚刚步入青春期,不但没有同龄人的活泼好动,反而有一种反常的木讷忧郁,在学校也不爱交朋友。
王女士把孩子的反常归咎于“单亲家庭”的错,因为害怕他在学校被边缘化,最后输在起跑线上,她经常在周六日还送他去参加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周末塞得满满当当,试图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感。
2
不婚女王的婚纱照
36岁的不婚族刘小姐,赶在10月份结婚浪潮前拍摄了“一个人的婚纱照”。
三十岁后期时,她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及时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并安定下来。当年,高唱“单身万岁”的刘小姐,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恋爱谈了八九次,每一次到了紧要关头,就被“人生有比婚姻更值得、更重要的事情”这个念头占据上风。
那些“更值得、更重要的事情”,如今看来都有点“玩腻了”。出国游学、自主创业、四处旅游……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最后发现,单身的寂寞还是如影相随。35岁后,这种寂寞感越来越强烈,她开始频繁怀疑自己的单身决策是否正确,而放眼四顾,身边事业有点成就的男友人,不是已婚多年就是找了小姑娘,年纪小些的鲜肉就更没有可能性,她的财力等级也没有高到让这样的人“爱”上她。总而言之,高不成低不就,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到了“几乎没得选”的时候,脱单的渴望反而突然高涨了起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去年,刘小姐在股市里损失了几十万,从此在投资和花钱这些事情上她变得越来越谨慎。不结婚、没有子女,财务计划长达人生尽头,她觉得自己一步也不能再踏错了。这些念头让她变得越来越焦虑,曾经“单身万岁”的那种快乐早已一扫而空。今年以来,刘小姐甚至养成了强迫症,经常在出门之后又折回来两三次,反复确认门锁已经锁上了。有一天在电梯口,闺蜜问她:“你跑来跑去的干嘛?”刘小姐讪笑说,强迫症。闺蜜贱兮兮地毒舌:“你这是单身病吧?你想啊,除了单身一个人住,家里没人,哪个女人会天天怀疑门没锁呢?”
那天之后,刘小姐一个人去拍了“婚纱照”,还去医院冷冻了卵子,想着再等个两年,实在不行就只能去精子银行了,如此一来,也算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个“交代”。
3
单身焦虑病,病根在哪里?
王女士和刘小姐的故事并非特例。有研究表明:现代大都市中的单身人士,比其他人更容易触发生存焦虑,具体表现为孤独、无助、绝望、抑郁、躁狂……尤其在遇到假期、生病的时候,这些痛苦更是会被加倍放大。
这样的人,在幸运快乐的时候,常感慨幸运快乐之不能长久;而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则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无依无靠”“年迈体衰”甚至“死亡”等负面联想。比如王女士,通过写“遗书”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而刘小姐虽然经济能力优越,仍很难抑制自己对经济问题的恐慌。
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一个事实:世界上的确也有部分人,虽然一直保持单身的状态,却并不见得会陷入这样的焦虑中,反而能长期保持活力,以及生活的幸福感。
归根结底,单身不是病,缺乏安全感才是。没有安全感的人,即便遇到再好的婚姻,最终还是没有安全感。所以单身人士想要缓解这种生存焦虑,首先应该从自省开始,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单身”,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人结婚,一切就会迎刃而解。而这种想法,100%只是某种一厢情愿的寄望。如果结婚就能解决生存焦虑,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离婚?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作为单亲妈妈就必须长期保持过度劳累的状态,或者作为不婚主义就必须累计到数百万的养老财产才能自我保全……看清这种畸形的逻辑关联,是解除单身焦虑的第一步。当你不再过分强调“伴侣和金钱”的作用,更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健全人格的建立、安全感的自给自足……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到那个时候,美好爱情也许反而会不请自来呢?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手机前的你,看了之后有何感想呢?快在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文由珍爱学堂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