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剪九缕月光挂窗前
日期:2017-09-0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阅读:

剪九缕月光挂窗前

  剪九缕月光挂窗前

  (一) 等待一幢楼的重生

  不知何时起,我习惯岁月的流淌和人事的分离。日子去而无返,只有这面湖水在梦中悠悠地泛着清波,不曾有过点滴的渗漏。常在想:母校春晖,她穿透了世纪,却为何不能穿透我们的指间。

  曾经的田野,曾经的湖岸,曾经的树……你都数得过来,只有那间曾经的教室,它在哪里?二十余年了,我们一直在远行,走过繁华的都市,走过寂寥的乡间。也许经历过的,大部分都将被遗忘的,而那幢楼的灯光,影影绰绰离开了多久,也定然会记起。仰山楼,唯独不知当年你为何竟弃我们而去。时间给过我们的青春,都寄存在你那里了,一想到你的隐匿,便勾起了隐隐的伤感。老校友谢晋说过:我若拍摄春晖的场景,镜头摇过去,只能拍到一字楼、大礼堂、曲院、图书馆,再就摇不过去了……大师的声音里,有回味,有无奈,更有爱。

  一年前,我顶着露白的发丝,穿行在那一行老树之间,从工地挡板的空隙里,怯生生把你地张望,张望你从幽幽的废墟里起身,我等待一幢楼的重生,等待一扇窗内的灯光,更等待故事的回归。

  (二) 于风木无声中穿行

  黄昏。风从象山上吹来,池边的桐树伸出干瘪而粗壮的臂,像是要留住什么,但终归什么也没有留住。这是仰山楼前的树,而风就这样将我和树都包裹住,我伸出手掌,仰山楼已触手可及,“四落坡”的屋面、清水砖、洋瓦、红檐、绿栏和灰白的地板。风伸进它空荡荡的躯体,穿透这一排排带着北欧风情的木窗,携近百年里留下的琅琅书声,朝着初夏的暮云间无声地吹散。

  等不及你召唤,我来了。仰山楼,这是从前的你吗?手指在新干的油漆上划过,离开的瞬间,仿佛是被粘上了旧时的尘埃,抖一抖衣袖,真相却又慢慢浮现:燕子归来识旧巢,斯楼已去,被砖瓦与油彩重塑的,仅是一幢未被压缩的模型。形虽成,韵何在?如今我一踏上这稳固高大的台基,心头依然感受到母校的高度及穿行的温度。

  (三) 为爱风情入驿亭

  看见你,是在故乡驿亭那一棵枝叶繁茂的老樟树下,有过这样一幅画面:经亨颐先生在“敬修堂”门口这棵大树下和陈春澜等几位乡绅集体商议创办新学的宏图伟略。在那份详尽的规划中,已包含了春晖中学的雏形:一字楼、曲院、矩堂……更有作为教学主楼的仰山楼。一班人直聊到满天星斗还意犹未尽,家眷已煮好了香茗,众人开始慢慢品咂,夜风送凉,亦送来白马湖的渺渺私语,深陷于这等浓稠的夜色中,先生们个个拔脚不开。

  看见你,是在那条鸟鸣嘤嘤的湖山小路上,它一头连接春晖园,一头连着驿亭小站。春日里,路的两旁簇拥着密密匝匝的小花,轻轻地蹲下身,不经意就从花草间捡起一些诗文来,譬如朱自清先生在《春晖的一月》里的描绘,“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美文点亮湖水,大师造就名校,路愈深,意弥远,掬一把这里的湖水吧,银珠烁光,清凉濡指,那些名彦硕师的背影接踵而来。昔日顺着小路登顶象山,细细地端详春晖园内的建筑,仰山楼就是其中最壮观的一座,你就像一个被拉长了的“山”字,仰天而立,看到你,方晓得大形若无,非高瞰而不可见,方晓得进取之道应如“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方晓得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为何你才是白马湖最不褪色的亮点。尽知这几样道理时,内心已经沉醉。

  看见你,是在每一个曦光扑面的早晨,她从楼的那头登登登地跑上来,我从楼的这头登登登地跑上来,擦身而过的一刹那,她嫣然一笑,像是道了声早安,红彤彤的天光里,相视而笑是最清甜的对话。大楼中央的铜铃突然“叮铃铃”地拉响,她的脸埋进高高的书堆里,我佯装自习,眼睛却朝那头瞄去,同桌轻轻地叫着我的绰号,警示我老师正朝这间四方的教室走来。不同科目的老师,风格也总是不同,爱笑的和爱扳着脸的,爱留小胡子的和爱穿红皮鞋的,爱夹着三角尺的和爱端着地球仪的……仰山楼,你的楼板有点松动了,老师每走一步的声音都是那么响亮,脚步声覆灭了我们的暗恋,袅袅升腾起的是与父母一般的师者之心。从此我们知道了年华似水,从此在你的怀里立下了只许向前的承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剪九缕月光挂窗前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