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心愿,这就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活着过分宠溺,缺乏有效的沟通,这样让孩子和自己都变得压力很大,其实父母根本不必如此。

和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父母不同,全
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的父母会像
中国父母那样从孩子出生一直操心劳累到死,绝大多数中国人受到的是中华传统观念的训导和熏陶,对自己孩子倾注的心血可以说是
呕心沥血。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象中国的父母们绝对不会过分,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以后,似乎所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出生
成长有了更高的
期望,有些人甚至
为此还不知不觉间更加
走火入魔。
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父母对待自己子女的关怀通常不会像中国人那样
竭尽全力和
无微不至,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也是更多的倾向于
顺其自然,到了子女十八周岁或者找到工作后,一般就不再承担赡养或者说是经济上的
责任。
说实在的,现代中国父母活得真的非常的累,有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有的是为了
自己的理想,有的是为了
光宗耀祖,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在很
努力地为子女活着。
男女双方一旦
结婚就开始进入中国式父母的循环规则
生活,复制自己父母的生活轨迹。因此,新婚
夫妻就必须很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
心态,努力调养自己的
身体,努力调配自己的工作
时间,积极准备迎接自己的宝宝降临。
自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天,夫妻俩就在为小宝宝地出生积极准备,夫妻俩所有的
喜怒哀乐都会围绕小
生命的第一次胎动而起伏,由此,夫妻俩这辈子的
人生就被子女彻底地定格套牢,父母的人生轨迹也就沿着恒久不变的轨迹走下去。
小宝宝的降临,给
家庭带来了新的气息,给父母也给全家族的人带来了难以
压抑的
喜悦,全家人
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小生命而忙忙碌碌。全家总动员的结果是孩子的父母当然
义不容辞,而且,还有父母的父母甚至于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也会跟着一起忙碌,全家人所有的重心重点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孩子身上,每个人都在为子女而活,孩子就是全家人可以寄托的
希望,可以无限展开的
梦想。
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初尝到
社会竞争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纷纷花大钱给孩子报名参加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规划着如何增加孩子日后参与社会的竞争
能力。
(
好文章摘抄 www.wenzhangba.com)
为了能给即将上学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父母会选择居住在孩子能够上一流学校的社区,为此,很多家长便会想方设法,托尽关系,耗尽钱财,买得就是
理想中学校所在区域的学区房,为得就是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能够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的
教育条件。如果买不到学区房的,有的家长还会不惜交付价格不菲的择校费或者是代价高昂的赞助费。
孩子成绩不理想,最着急的仍然是家长,他们不管孩子是否
喜欢是否愿意,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花大钱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哪怕是家徒四壁的家庭,哪怕是贫困山区农村的家庭,也会尽力省下每一个铜板为孩子缴纳学费买课外辅导资料。
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中国,这种有着可怜心的父母
比比皆是,他们为子女都在
无怨无悔的默默
奉献,为了孩子的将来,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完全
失去了自我。
为了孩子能够考上
大学,有能耐的父母便会千方百计寻找可以用到的捷径,如“冒名上大学”事件,如“民族身份假冒”事件,无不显示作为父母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
良苦用心,只是出现了魔障并被引走火入魔了。
父母
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供完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所有的学费,照理说应该喘口气了吧?可中国的父
母亲仍然在
任劳任怨再接再厉。
大学毕业是否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是让父母们万分
焦虑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任何后门可走的普通民众家庭孩子,当父母看到孩子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
石沉大海时,当看到子女无法谋求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时,当看到子女得到的是很难谋生的工作时,那种
油然而生的焦虑真的能够催白乌黑的头发。
到了孩子可以成家的年龄,父母又在担心孩子是否能够找到心仪的对象,是否能够找到符合父母心意或者能够符合孩子理想的结婚对象,每天都会观察并感受着孩子的喜怒哀乐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会展开新一轮的省吃俭用运动,不管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买婚房、想方设法找人进行装修、想方设法购买结婚用的家具、购买家用电器,想方设法筹备孩子
结婚时、结婚后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下一代的出生,除了给父母带来
高兴和喜悦外,很少有能够彻底
放手让孩子自己管带宝宝的家长,绝大多数的家长总是会在不知不觉和
心甘情愿中又加入到帮助子女带孩子的怪圈。从喂奶粉、洗尿布、哄孩子睡觉到帮助做饭打理家务,从此,父母又没有了自己的休息日子,而且又会忙得
不亦乐乎。
等到完成一个轮回,突然
发现自己在复制自己父母一生操劳事情的同时,自己也已经老了。因此,说中国的父母都是在为子女而活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很多已经退休了的父母在子女家里
永远是退而不休,忙忙碌碌操心操劳一辈子全部都是为了子女。
绝大多数的父母一辈子拚命赚钱,并不是为了自己如何
享受有质量的生活,他们总是希望自己
曾经受过的磨难别复制到孩子身上,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留下尽可能多的遗产,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创造尽可能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实,作为父母亲大可不必如此操劳,别把自己的子女永远当成孩子,是否可以试着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毕竟这个世界以后是要靠他们来承担的。
父母们应该学会把目光从子女身上收回来,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更应该学会为自己而活了,而且应该要活得更加精彩,活得更加灿烂,活得更加
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