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喝酒了。
(虽然经常说去喝酒蹦迪,
但我其实是个好女孩。)
因为有个许久不见的好朋友学成归国,
特地先落到上海来看我。
酒喝了几轮,
“有没有谈恋爱?”
听见她的回答,
在座的另外几个朋友毫不意外,
越是想靠近的人,越不敢靠近。
连两人现有状态都维持不住,
干脆此地无银三百两,
两人都装傻,不戳破这层窗户纸。
选自《植物图鉴》
但其实又何尝只是感情,
似乎当代年轻人的日常即如此:
明明自己有许多在意的方面,
但在人际交往中总告诉别人,
没关系,我不在意。
有次聚会去吃日料,
就被坐在对面的人夹走,
不好意思地问要不要让给我,
我摆摆手说,
没事啦,我也不是很喜欢吃鹅肝。
谁说我不喜欢,我超喜欢的!
这件事我整整记了一年,
到现在也不想和坐在对面的朋友约饭。
自此,
“喜欢较真却害怕认真。”
这点最明显表现的,还是在感情上。
人们面对不喜欢的人可以,
张口宝贝,闭口baby,
可越是平时把爱挂在嘴边的人,
撩人时所向披靡,
遇见真正喜欢的人就喜欢退缩。
没收到对方消息时,
即使对方随口说的一个喜好,
都能在心里默念千百遍,
但别人一问起对他的想法,
还是立刻否认,
“没有没有,我对他没意思。”
“我什么都敢,除了承认爱你。”
大抵如此。
害怕自己一片真心被对方弃如敝履,
宁愿假装不认真,
选自《四重奏》
吃到想了很久的餐厅,
… …
都是看起来毫不费力,
不用认真就能获得成功。
而实际上,
无论是历尽艰难的过程,
还是最后得出的结果。
甚至崩溃也是如此。
现代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
看起来风平浪静,
实际上微微一丝风就能吹倒。
就像那块我从入席开始,
但还是面带微笑吃完整顿饭。
(这件事我提了两遍,
每个人总有很较真的细节,
临近下班,又被加了一倍工作量,
一起买的零食,对方直接吃完一点不剩
… …
表面上仍然装作无所谓,
所以常有这么一句,
因为我们真的很在意这些小事,
但却不好意思在外表现自己的认真,
这样显得太斤斤计较。
于是只敢懂事地,
在深夜无人时才放任自己难过。
可以这么说,
现代人的日常就是,
我们看起来生人勿进,
实际上一个人在家时最喜欢看沙雕视频,
乐得在床上打滚。
我们日常说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
然而在网上却常收到“鸡笼警告”。
我们整天叫嚣着工作太累想辞职,
实际上是在工作群里回“收到”最快的那个。
我们发誓从今天开始必须养生,
结果外卖多加葱就算是吃素,
睡眠时间又往后推一小时。
其实我们都在很认真地对待生活,
但又害怕表现出认真。
好像认真的人,总是不那么酷。
到了我们这一代,
“做自己”成了必修课。
似乎我们一直在寻找着,
如何成为不一样的“我”。
每个人都想成为,
但对“酷”的理解,
不愿面对在努力之后的失败。
(这个会显得自己很傻)
让自己看起来玩世不恭,
对“失去”这件事看得很淡,
那些我们天生自带的,
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抛下。
可为什么即使我们做到了,
依旧处于纠结中。
因为这并不是真实的自我。
我们一直在接纳自己和迎合主流中徘徊着。
选自《旅行者》
但就像弹簧,
我还是能发现有些事在悄然变化。
虽然我们仍然经常处于矛盾中,
但在行动上已经开始,
逐渐接纳那个不太强大,
需要努力的自己。
我们丧丧地说着“人间不值得”,
实际上始终抱着期望,
工作上的加班是如此,
我们总是说放弃算了,
实际上比任何人都坚持得久。
我们说现在都是快餐恋爱,
实际上面对喜欢的人,
总是有足够的耐心,
前两年“有嘻哈”中出了个词
——keep real,
几乎同时,
算是一种态度吧,
在越来越多我们所“较真”的方面,
只想be real。
都在追求错误的“酷”的状态。
我们这代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一切不听不看不接受不表达,
都是自己的保护色,
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索性全部拒绝,
所以我一直认为,
不让自己继续过得拧巴纠结,
而是面对喜欢的人或事,
鼓起勇气说一句,
“我真的很想要。”
选自《八部半》
Goo
往 · 期 · 精 · 选
“其实,你根本不用讨好所有人。”点个赞,愿你做回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