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段时间,陈志朋反串的微博上了热搜。只见他穿着大红礼服,头戴带着雉鸡翎的盔帽,现身T台。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因为着装打扮而上热搜的了。
每一次,带着嘲笑意味的“他这是怎么了?”总是纷纷出现在评论区里,在很多人眼中,他似乎不太正常。
有认为他为了复出博眼球的,更有甚者开始猜测他的性取向。知乎上还出现了:“陈志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问题。
然而却很少人发现,他这种只在时尚圈才有的审美是从小就有的。在很多的采访中,就能知道:
他出生在一个“美发世家”,从小就爱DIY;小虎队散伙后去当兵,被分配到文工团,帮豫剧皇后缝亮片、给舞台做服装;迷上了音乐剧,主演的《看见太阳》曾站上百老汇舞台;重返演艺圈后一个人学会了化妆、做头套……
他是真的对服装造型怀揣着热爱的,这些是能够让他感到幸福的事。
不念过往,开心轻松,明确方向,做了自己。他不是小帅虎,不是尔泰,不是张国荣替身,也不是你们认为的奇装异服爱好者——他要做自己的千面男爵,他觉得那就是自己,他很开心。其他的,不重要。
正如陈志朋自己所说:“如果上帝给你一个重新调色的机会,你为什么不去调得更好呢?”
02杰克船长问他的父亲蒂格船长:您看了一切,做了一切,最终活下来了,靠着诀窍吧,生存的诀窍?
蒂格船长回答说:不是仅仅永远活着,杰克。真正的诀窍是,永远活出自我。
在集中营中,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的尊严不再得到认可,人被剥夺了意志并成为将被消灭的对象。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人的个体自我逐渐地失去价值观。
但这些曾经生活在集中营中的人都还记得,有些人可以在棚屋中安慰别人,并给出自己最后一片面包。
他们在数量上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他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人可能会被剥夺一切,但有一件东西除外:
人们最后的自由。即在既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
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他们的受难和死亡,证明了一个事实:不能失去最后的内心自由。
我想被这样的内心力量所驱使,而做出的选择,大概就是“活出自我”吧。
而内心自由是拥有切实的幸福感的前提,保有内心的自由,就是活出自我的意义。
03在我们意识到要遵从内心,过好自己生活的前提下,还要懂得专注自我,不肆意评判他人。
新京报之前在街头采访路人,询问他们对“娘炮误国”这个说法的看法。
很多人都表达了对这句话的不认同,认为“外表温柔、礼貌并不代表内心不强大”。有一个小哥哥很特别,直接回答说:“键盘侠误国”。
这句话引起了无数人的点赞。
那些躲在键盘背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他人指指点点,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甚至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抱以莫须有恶意的人,的确比较“误国”。
我们已经领教了很多键盘侠的可怕事迹,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一个键盘侠。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64:道德评价》里提到,道德绑架、网络暴力,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观,精读君对此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势下,更具建设性的做法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自身做起,从影响身边人开始,从改善微环境开始。
不随意评判他人,尊重每一个的选择,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道德准则对他人的选择进行评价。
04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里所说: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别人的人生属于别人,你没有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你的人生只属于你,你也不应该被外界的声音,扰乱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不用自己的生活,去衡量他人的生活;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人的价值观。
悦纳、认可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悦纳、认可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164:价值观35:偏见
635:多元人生29:自由25: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