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真的记录了
在一个了不起的
地方立足,
就也想变成
一个了不起的人。
ART
01
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几次睡眠才习惯家的模样,这个现在被称作“家”的地方,是我一共住过不到一百天的地方。
我出国那年,全家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拆迁,爸妈不得不迁去新的地方,这里从住户孤独到楼群林立,一晃七年时间,时间修改着城市的样貌,烧烤店变成小龙虾馆,网吧接连倒闭,便利店的主人换了几茬,没有什么屹立不倒,只有三两个胖娃娃,长成迎风的少年。
在我的记忆中,“家”是那个住惯了的六楼,老旧楼群中最为普通的一间,楼洞墙壁上的广告不断老去不断更新,似陈年厚茧攀爬过我走过的痕迹。我嗦着鸡骨棒含着小熊橡皮糖长大,在这里挨打,在这里看到别人长大。
只要开了窗户,就能有一个市井穿过耳朵。从六楼的窗户望得到我的小学,我就从那走去到更远的地方,人们吵吵闹闹,争几毛钱几分情,比八点档电视剧更有看头。水果摊像绽放的玫瑰,大排档是夜的点缀,男人们的汗臭和女人们的香水同样浓烈,我在这里生过病打过架,踩过老鼠戴过红花,所有路摸着黑都能走得明明白白,我一路收藏着秘密,不知土地是否记忆过我探寻的气息。
然而在这里,在这个新的“家”中,半梦半醒间闻到一股含沙的气息,明白这是家乡,却不是我记忆中的家。
我的“家”永远回不去了,那个四十平米的小地方,贡献了它有限的生命,被混入钢筋混凝土中,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它比曾住在那里的所有人都要争气,被标价“一万七千块”的每平方米,成为这座城新的地标。
年轻的“精英”们踢着高档皮鞋走进去,带着支付得起什么的神气,他们有资格神气,装束完美,配件昂贵,出去回来都闯进好的画面。谁能想到,这里曾住过的女生,也希望踏着同样的梦走路。
出国前我一个人到那里,对着已成半废墟状的楼房拍照,莫名预感到今后人生必定艰辛,我洗出照片,放进旅行箱,有了它,似乎就不怕今后所有的漂流失去支撑。
ART
02
我对人生的预言不假,在异国做现世的吉普赛女郎,为生而生的日子艰辛,不知到哪里才是终点。我对全新的生活安排不妥,往往已经在一个地方落脚,还要回到旧的地方取信,分明已搬到另一个街区,车却莫名其妙地开到了旧住处。游荡的生活容易让人缺失信念,每每梦中惊醒,不知身在何方,“家”的照片早已不知所踪,但冥冥之中有这样的信念,那里来的姑娘不该对未来有疑惑。
一定是来时脚底沾了那片土的气息,才让我的步伐走得坦荡无畏,就像身后有股力量在推我向前走,从打工小妹到勤恳学生到职场女性再到自由职业者,一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就靠这一个个居所承担,我在电话里对遥在祖国的父亲母亲说:从家到打工的地方不远。家附近有个超市。我回家了。
这些不知不觉成为我的“家”的地方,每个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些狭小逼仄,有些宽敞大气,有些阴暗潮湿,有些阳光满溢……一个家教我学会与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一个家教会我煮饭洗衣,一个家教会我如何独处,一个家教会我金钱的必要,我甚至住到房车上,这个车轮上的家教会我极简的可贵,教会我远行的力量和陆地的重要。
家真的记录了一个人的奋斗痕迹,在一个了不起的地方立足,就也想变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我也到了渴望拥有自己家的年龄,拿数年奋斗去换一个房子,千辛万苦才终于值得。在他乡建立属于自己的根基,爱人与花园作陪,故乡的六楼渐渐模糊,那照片也在不断的搬迁中丢失,在也许要住上一生的地方——我终于能称作“我的家”的地方,把那所有的行囊投进来,把那生活的智慧用进去,把辛苦封锁于进门前,从此再也不想流浪。
一个女生要住过多少地方才能悟透生活的意义?在搬迁中丢失一部分自我,再填进一些新的自我,用无知试错,得一些智慧,就在流荡中完成自我的升级。稳定是生之魅力的一种,流浪也是值得的,不安分的灵魂在游荡中找寻答案,落脚的地方就是心之所向。
ART
03
一万多公里的飞行,从南半球初夏回到北半球的深秋,时差让豆浆替换掉咖啡,勇闯天涯替换掉威士忌。
我的家到底在哪里。
已是清晨,在这个我一共住过不到一百天的地方,母亲在厨房煲起丰盛的汤,父亲的咳嗽声响起,这味道与声音令我从心窝开始苏醒。
熹文导读
1、一个对生活始终保有向上的热情的闺蜜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有一个正能量的闺蜜,胜过一群吃喝玩乐的小姐妹》
2、成长中最好的爱是教会孩子自我尊重,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讨好,不迎合,有自我价值感。女孩只有被真正爱过,才能建立起自信心和坚韧的品格。——《谢娜反击娱乐圈“潜规则”,让我看到太多女孩没有被爱过》
3、我们渴望成长,渴望自己变得更好,成长是没有捷径的。——《我30岁的人生开挂,全靠20岁时的几个坚持》
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女性丨励志丨成长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