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四大好奇
1.为什么直肠是弯的却叫直肠?
2.为什么黄瓜是绿的却叫黄瓜?
3.为什么生菜煮熟了还叫生菜?
以及4.
但在这四大好奇之上
我还有一个钻石好奇
那就是
为什么这么喜欢“小白脸”?
一提起“小白脸”
不少人立马就雄赳赳生气气
讨厌、恶心、呸
恨不得顺手提起一把四十米大刀
而后一椅、一凳、一键盘
最后反手一本三国演义
保定张翼德!
运城关云长!
石家庄赵子龙!
哪个不是行走的荷尔蒙!
再看看现在的“小白脸”
不就只会卖个萌!
对于这样的中国好男儿
然后凑在他耳边温柔地吹风细语:
哥哥息怒
你这样显得好没文化
你可知道
喜欢小白脸可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白脸当道”
十四是十四
事实是事实
你要是不信,我们先举例,再道理
谈到“小白脸”
就不得不谈“千古第一美男”
潘岳,乳名小岳岳
潘岳的文笔相当好
“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
说的就是潘的才华
有如长江那般连绵,滔滔不绝
所以潘岳又叫
如果你还没反应过来
夸人好看“貌似潘安”说的就是他本人
不管你听没听过
反正我是经常听人这么说我
那这个号称千古第一美男的潘安
到底长什么样呢?
是张涵予那样的么?
不是的
你看
妙有姿容,好神情
什么叫妙姿容
什么叫好神情
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那么对这样的花美男
这就是“好神情”后面的内容了
说是有这么一天
小岳岳趁着大好的心情
吃着火锅唱着歌
还没出洛阳城呢
围追堵截前追后赶
水泄不通的人墙中
为之癫狂为之断肠
为之刷钱打热榜
但相比潘岳潘长江
下面这位“小白脸”的事迹
更是美得不讲道理
说某年某月某一天
一翩翩少年
生生地被“看死了”
可能猜到了
此人叫卫玠
只要卫玠一出现
看他的人便围成一堵墙
卫玠本来就体弱多病
这就是当年名震1818黄金眼的
“史上最蹊跷凶杀案”
那这个卫玠长啥样呢
《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卫玠:
“风神秀逸,身体羸弱”
翻译过来就是
秀外慧中、清逸脱俗的
男版林黛玉
而因为古人极其推崇“白脸”
什么玉人什么玉树什么玉山
广受妇女热爱的卫玠
更是玉树临风与众不同
所以人们都说卫玠是玉璧雕出来的人
简称“璧人”
见过他的人
于是就有了
严肃点严肃点
其实传统四大美男子
除了潘安、卫玠
还有两大天王
一个是宋玉,一个是兰陵王
关于他们的样子
所有的记载都说他们
有一张天生白脸
不只如此
按《万历野获编》里的说法
明朝的皇帝们
每次在见人前
都要把脸抹白
而清朝的皇帝
更是天生丽质
爱新觉罗·大猪蹄子·弘历
虽然听起来很油腻
所以
才终于明白
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对小白脸
都有着无可辩驳的喜欢
所以
我下面不举
我讲道理
这里有个问题
中国女人自古以来喜欢小白脸
并不是
我们来挥起锄头好好挖一挖
在中国古代
轻工业重工业基本没开花
资本主义最多就萌了芽
农业这一旮沓
但从事农业的小老百姓
哪个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哪个不是皮肤黝黑五大三粗
而脱离了农业生产的
要么就是已经当官的人
像他们这样的人
根本不用下地干活
不用放牛插秧
每天茶馆里斗斗嘴
青楼里面叙叙旧
根本不给太阳正脸看
毫无疑问就是皮肤白嫩
所以时间长了
“肤白,所以显贵也”
肤白貌美
是贵族的象征
也就是
贵族高阶审美
这就跟北欧人喜欢皮肤黑一个道理
北欧基本晒不到大太阳
只有富人能去海边度假把皮肤晒黑
所以黑
就成了他们的贵族高阶审美
一切还是那句老话
一切观点观念的背后
因此传统的贵族高阶审美
一直盘踞在我们审美的主干道
所以中国女性喜欢“小白脸”
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就像我们现在向往诗和远方
骨子里其实也是向往着高雅精致
所以对于中国女性的白脸审美
你问我资瓷不资瓷
这么有文化基因的审美
这么有精神追求的审美
我当然是资瓷的
但俗话也说
也要
看看自己的外表
喜欢“白脸”的同时
也得让自己成为“白脸”不是?
佰草集“新七白”大白泥
深耕传统贵族高阶审美基因
宫廷御用大白泥,养出嫩肤白
承袭源自深宫的七白膏经典
采白芍、白蔹、白芨、白蒺藜等七种本草精华
萃集而成“新七白方”
抑黑的同时有效补水
汉方温和养白
从去黄提亮
到通透的瓷感白
改善暗沉,光感提亮
千年古方,御养愈白
即日起至11.10日
大白泥有双十一预售*活动
预付20元定金,相当于打4.5折,实际到手价168元
*:¥5¥
复制到*或者浏览器即可查看
佰草集大白泥
用一个冬季把自己白回来
做自己的贵族
嘻 嘻 哈 哈 涨 点 文 化
故宫搞笑防火史
文化人都是大猪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