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作品
近几年
有一个词被提及的次数
越来越多
——“原生家庭”
我们都可以看到无数专业、
有这样一个原生家庭而已。”
“原生家庭”成为我们一切不幸的挡箭牌
是因为原生家庭
是因为原生家庭
是因为原生家庭
不可否认
原生家庭
……
有些人一蹶不振、无法摆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生家庭的阴影
真的是如影随形
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吗?
这个问题
“我们最近经常听到有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在我们长大后,遇到的不顺心、不如意、改不掉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这些好像都和我们的原生家庭有着紧密关系,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说:
“在我看来这个事情很严重。因为家庭是整个世界的浓缩,一个社会中的家庭,是整个社会的浓缩,这个人又是家庭的浓缩。我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师,在其它精神的辅导下已经有三年之久,我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跟我原生家庭的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第二,我们是在找原因,但这并不是在怪罪家庭。第三,这是可以改变的。”
是
但却无法塑造我们未来的样子
而且老实说
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几乎是不存在的
接受过他们的伤害
然后在这段关系里艰难的活下来
所以一味得把错误归结于此
是略草率的
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有一部分孩子成长为了
那些童年的伤害并没有阻碍
他们成为现在这样优秀的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
Werner在进一步人格特质的研究中发现
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
只是有一点
他们远比那些同样遭受过创伤的孩子相信:
可以说这点
也在40多年的研究中
接触了上千个孩子后发现
一些孩子确实具有这种能力
家庭不和睦
被认为是潜在的问题少年
他们还是能不断超越自己
成为更好的人
依然一路披荆斩棘
无惧前行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歌手张韶涵就是这样
把一亿台币(2100万)的存款全部私吞
还把她生病的照片
当做吸毒照发给媒体
她的舅舅
写了7页的控诉书
指责张韶涵殴打父母
当街骂她混蛋
在采访中大呼要她
“磕头跪下认错”
此时张韶涵的事业才刚刚有所上升
她一遍又一遍无力的解释
“我真的没有做这件事”
还是牢牢地扣在她头上
把她推向深渊
沉寂了一段时间后
无数人为之泪流
张韶涵说
但她还是坚持唱了
因为歌中有一个
她说
“人可以平凡,不能甘于平凡的溃败”
就已经离婚
母亲为了养他们长大
她参加选美比赛
也只是想要拿到奖金
给弟弟买一台电脑
那时候她刚刚18
家里还有很多债要还
压力很大
有人找出她的剧本
上面标记的密密麻麻
甚至一个动作都写下3种演法
就是因为这种刻苦和敬业
她饰演的袁湘琴
林依晨说
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做什么样的人
这样往前经历人生旅程
最后会因此收获很多
张柏芝也是如此
好赌欠债
成名后收入基本都给了家庭
她粗略算了一下:
一个月至少70万港币”
尽管有一个“吸血”的原生家庭
十多年都一直给他们还债
没有活在压抑中
她说照顾好自己
活的才开心
他们没有什么不同而已
他们只是相信
自己可以改变自己
原生家庭不会彻底毁掉你
相反,有多少苦难
就可以有多少勇气
而另一方面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Bonanno的研究表明:人们未来的生活,无法被曾经遭受过的创伤性事件预估。
只有当你自己过于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的时候
它才会真正意义上影响到你的未来生活
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
并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未来
是你看待这些事件的角度
很多不好的事件在发生时
都只能被称为“潜在创伤性事件”
他们可能暂时的伤害到了你
但以后不一定能一直伤害着你
创伤本身没有延续性
对创伤的过度解读才会使它延续
自怨自艾
“反正我这么差劲,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我们过度责怪“原生家庭”
可能是因为不太想为自己的现状背锅
“要是他们能像那谁的父母就好了,
我现在就不用这么惨了...”
只是对现状的一种逃避
毕竟原生家庭能给我们提供的
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不是吗
想选择哪条路
想跑多快,跑多远
还是要看自己
我们不能否认原生家庭问题的严重性
但我们需要去找到原因
而非一昧的怪罪家庭
最后积极改变自己
毕竟
再糟糕的原生家庭
也只代表了过去
未来是崭新的
你不是父母口中的“孽子”
你值得变成未来那个更好的你
为自己活一次
原生家庭欠你的
要自己一步一步赢回来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卷卷漫画()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