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明星!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出600万只为一件事…
科普中国
又拿出180万元,
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
据了解,
“勤奋励志助学金”设立至今,
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资600万元。
他介绍,
此次除了给“勤奋励志助学金”注资,
这个国庆假期,
4名受他资助的学子专程来看望了他。
“我这一辈子,
不谦虚地说四个字就概括了
——勤奋、报国!”
他如是说。
1925年他生于山东济南,
上初中时,
家乡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
1944年,
他考入西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
1948年留校任教,
随后便与钢铁结缘。
1958年,
他被公派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钢铁专业大学
——莫斯科钢铁学院,
两年的留学生涯
1960年,
他学成回国。
那时,
但却无力自主生产,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就带着同事们自己动手做。
4年后,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1981年至1991年,
他还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
研制成10种新型模具钢,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
1997年,
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查看源网页
2006年下半年,
克服种种困难,
于2012年完成
1754页、200多万字,
含图828个、表646个。
很难想象,
当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
打字绘图,
将一生的研究编辑成书。
点击查看源网页
顾海澄教授称,
“这是钢的百科全书,
是一座巍峨的丰碑,
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在教学中,
“崔老师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
他的首批研究生张同俊
如今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教授,
捐出420万积蓄设助学金
2013年,
积攒的420万元捐给
华中科技大学用于设立助学金。
当时,
工资还有一些结余。
有个共同的想法,
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
点击查看源网页
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
是“学习勤奋努力”。
他说:
首先要勤奋。
同时,
点击查看源网页
据悉,
生活上却一直很节俭,
他的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
2013年捐钱设立奖学金时,
他和夫人都住在校内院士楼,
没买房子;
家里的家具比较老旧,
电视甚至还不是液晶的;
平时就在学校买菜,
自己做饭。
点击查看源网页
勤俭育人,
这样的崔老,
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向崔崑院士夫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