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结婚九年,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3岁半,两个月前发现老公出轨女同事后,她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失控:愤怒、委屈、失控到后来的无力。
小A觉得,两人这么多年感情,再看看自己一直珍惜的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更愿意相信先生的话,接受现实的回归。
他说要回归,我可以相信他吗?之前就是因为太相信他才会这样。
他人回来了,但他的心回来了吗?如果他爱上了对方,怎么会轻易断掉?
……
对一段关系来说,出轨就像关系出了一场车祸,事故得到了处理,是不是就意味着问题得到解决了?
当然不是,事故被鉴定处理后,根据伤害的程度,还需要相当时间的“住院治疗”。
我就是压力太大而已,也没想离婚,现在既然你知道了,我不会再和她来往了。你也别多想,咱好好过。
先生在表达回归之后,对太太说:
对不起,我知道我做这样的事让你失望了,深深伤害了你。我自己也很多次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很混蛋。
现在你知道了,我反倒觉得内心好过了点,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坦诚地面对你。希望你可以再试着相信我,我会珍惜你给的机会,珍惜我们这个家。
对太太知道这件事的处理是:既然你知道了,那我不跟对方来往了,你别再胡思乱想了,咱就可以翻篇了。
A先生的态度,让太太很难就此放下,再次提起,先生会指责太太是在翻旧账:“你看我都说不联系了,你还想怎样?你到底想过不想了?”却不回应太太因这件事产生的情绪,也是不想再面对和修复关系的裂痕。
这样的态度反倒会让太太更加怀疑:你说的回归是真的吗?还是只是在安抚我?
太太会更猜测对方的行为,同时自己的情绪不被接受也会积累更多的委屈。
这样看来,A的回归更像是安抚太太的缓兵之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关系的伤害,也没有负责的态度去重建关系。
这时候更容易出现的是,他在外面会继续跟小三联系,只是让自己的行为更加隐蔽。而太太也会一直处于不安中,两个人的关系会继续恶化。
真正回归的态度就像在B先生的回应,他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对太太的伤害,不管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发生了这样的事,自己错了,是愿意承担的,他先看到了太太的感受。
另外,B先生也坦诚了自己的感受和心理,愿意把自己坦露给对方,这是关系在脆弱的时候最需要的强心剂。
最后,他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可以重新开始。虽然对太太来说,并不是说了就可以完全放下,但当太太再提起,先生是愿意承担的:我知道每次想起这件事,你都会很难受,是我错了,我在这,我会陪着你。
当先生愿意拥抱太太的伤痛,关系在这一刻是升温的。在关系的创伤期或者脆弱期,我们更愿意在关系中获得滋养和安慰。
因此,出轨后回归的最佳态度是:
愿意倾听对方的伤痛
能坦诚分享自己的感受
对受伤的情绪有回应
能表达“我会在这里,陪着你”,为关系重建安全和信任
出轨后的回归≠关系的重建
两个人约定共同咨询的时候,太太表示先生最近两个月表现都很好,两人的关系甚至比之前都要好。本来觉得这件事好像都要过去了,但又觉得好像哪少了点什么。
太太问:我们之前也挺好的,那会儿你为什么会出轨?
先生说:那时候我一时鬼迷心窍了,以后不会了。
可是一旦这个疑问产生,太太就很难消除,那我们现在也挺好的,你是不是还有可能鬼迷心窍呢?
先生再三保证,但是好像都很难打消太太的念头,而先生也不愿意刚刚建立起来的关系再被打破。因为修复的过程,两个人其实都是很辛苦的。
于是他们商定:既然我们都解决不了,那就找咨询师吧。
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回归后的关系真的就没问题了吗?我该怎么预防对方再次出轨?
首先,回归不等于重建。
婚姻出现裂痕,一定是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随着关系的发展和经历的阶段不同,两个人在关系中的需求和相处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准备好应对方式,就会出现一些“意外”。
D先生说:
刚结婚前两年,我们没孩子,老人也不在,就我们两个人。我工作也很顺利,回到家两个人都比较自由,自己状态也很好,对生活满意度是很高的。
孩子出生后,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老人帮忙带孩子,她也很辛苦,有时候回到家想说点什么,看看孩子老人和她,觉得要说的事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就不说了。
一开始好像没什么问题,时间久了,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变得孤立了。开始和一帮哥们儿打牌,回家也不说话,太太一有意见就找我抱怨,我就更不想回家了……”
当关系越来越远,出轨就相对容易出现,当先生愿意回归的时候,婚姻中的问题不是不见了,而是被眼前的问题淹没了。
婚姻就像一段生命的历程,是要经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在不同阶段都需要夫妻之间花费一些精力调整双方的相处模式。
有一对结婚35年的夫妻,先生说:
“我们之所以很幸福,是因为无论经历什么挑战,首先想到的是‘我们’。
环境发生变化,意外事情发生,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俩怎么做,我们是在一起的。
虽然我们也经历很多挑战,但两人在一起就会觉得关系一直是安全和滋养自己的……”
对上面的C先生来说,当他们面临婚姻的“创伤”,伤痛处理了,为关系重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要让关系获得新生,找到一个新的相处模式才算是真正的重建。
而在新的相处模式里,“我们”才是关系的安全基地:
“ 我无法保证我以后一定会怎样,但我会保证,我愿意对你坦诚我的想法和感受,让你感觉到我是跟你在一起的。
我们也可以约定,无论彼此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愿意分享给对方,对方听到之后,都会及时回应,并承诺一起面对。
可及性:我可以找到你
投入性:你会愿意听我说
回应性:你会回应我的情绪和需求
这三个要素无论是在创伤期,还是在修复期和重建期,都是我们最深层的需要。
在创伤期,它们是关系的解毒剂;
在修复期,它们是关系的补品;
在重建期,又是关系的甜蜜素。
愿每个人都把关系作为一个生命,无论你在经历什么,都愿意去冒险,好好经营。
珍惜两人经历过的痛苦和泪水,带着对自己的接纳和允许,带着一路收获的勇气和力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用崭新的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开启新一段的关系。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百位婚姻律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长按*订阅我↓
预 约 付 费 咨 询
请 联 系 微 信 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