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与受到一些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很恐惧,并厌恶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即便我知道自己在对方那里是安全的,对方是可以信赖,并对我有一定包容度的,也没办法做到。
我不喜欢被约束,讨厌被无理由的袒护、偏爱,基本上没有什么忠贞概念,且很喜欢寻求新鲜感的刺激。“爱”这种概念也令我迷惑,到底什么是爱呢?如果说,只要情感真挚,不按照我所期待的方式爱我也是爱的话,那么我不想接受这种爱。这样的爱会使人疲惫,比起它所带来的一点安全感,更多是一种消耗,会迫使我打起精神,疲于应付,为了不使对方的爱意落空,而尽量给予积极的、或平和的反应。
可这样真的好累,很难长期坚持。我不想伤害对方,总在关系深入之前,默默疏远对方。所以我没有多年的朋友,也没有相处很久的恋人,现在呢,似乎走上了一个死循环,发现目标—追求并享受新鲜感的刺激—感到压力和焦虑—不动声色的默默疏远。这样应该不太好吧,但是应该怎么改变呢?我很茫然。
如果有幸得到老师的回复,无论您给予的指导是什么,我都先在这里表示谢意了。不能选中也没关系,祝老师节日愉快,生活顺心。
这位读者:
你好,欢迎你的来信。
你无法发展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是有互动的关系,其实这都是你的想象。
这些亲密关系中的感受都是你想象出来的,你可以发现在你的描述中,这些关系里都只有你一个人在用力。想亲近时亲近,想远离时远离,想怎么判断这个问题就怎么判断这个问题。
你没有给对方任何表达的机会,当你发现可以深入的时候,你就会马上断开这段关系。
有时候我们的自我定位会变成一个自我攻击的状态,就例如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糟的人,我可能会被别人所抛弃,所以我不会得到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里,这样的错误定位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经常做错事的孩子,我很容易成为别人的负担,所以我们就不敢去跟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
但你却把这种感觉投射给了别人,觉得别人是你的负担,别人让你失去了自由。这样就很好解释你的问题了,你把这种感受投射给了别人,你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就会有种感觉就是我永远都是为了你好。
你认为你无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你就先脱离这种关系,觉得你是真的在为别人好。
因为在你内心中间,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丑小鸭,但你又想呈现出天鹅的感觉。就像你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害怕伤害的小孩,但你又想呈现出一个保护别人的状态。
这样的过程不停在你内心发生,可实际上别人跟你之间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
2、你害怕分离的感觉
尝试的过程,也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检验的过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将由我们自己去完成。尝试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打破一些东西,也可能会把你内心害怕的东西呈现出来。
这就有可能导致别人一开始对你有兴趣,但后来发现了你一些他所不能接受的东西,所以就离开了的情况出现。
因为你害怕这种情况的出现,讨厌分离的感觉,所以你觉得彼此之间没有关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这样你才不需要面对分离。
我以前经常会讲到的一个例子就是主动分离,因为我们害怕分离所以才会选用这种方式去回避分离。
你问题描述中的很多内容,其实都只是你的一个解释。你所认为别人的事情,其实都不真的是别人,而是你想象中的别人。
你可能需要去建立一个关系,然后去亲身体验一次。哪怕这段关系很糟糕,但最起码你经历过了,在这之后再去重新看待自己。也许你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好,也没有自己说得那么糟。
你需要勇气去进入一段真正的关系。就像我们说的,你想知道一种东西的味道,你起码去尝一下,你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味道。但如果我们不去尝一下,就认为它是酸的或者甜的,这就很显然是我们认知上的偏差或者合理化。就好像心理学说的酸葡萄和甜柠檬。
你感觉自己是个累赘,是个负担,迟早会被别人抛弃,永远都处在考虑被抛弃的感觉中。你并不是从欣赏和接纳自己开始的,你一直在害怕失去。
其实一段关系里是有着关系本身独特的原则和规则,而且通常处于关系中的双方都是认为彼此是互相有价值的,互相是认同的。
很少有一段关系是你跟这个人待在一起很舒服,但你却想要离开,那可能这段关系中就真的有问题。
lt;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