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火了。
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都能说出乾隆的几位嫔妃,知道谁受宠,谁狡诈。
连乾隆喜欢大红大绿这种艳丽的颜色,也被人拿出来调侃《如懿传》的画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延禧攻略》带红了“莫兰迪色”,《如懿传》大胆精致的配色也同样让人赏心悦目。
连一个木兰围场的打猎场面,道具组找来的猎狗,都要力求和古画上相似。
霍建华饰演的乾隆皇帝,放到现代职场上来说,是罕见的老板亲自盯生产,亲自下海为员工撕资源的“感动中国最美上司”代表。
其一,大家都说霍建华这一任乾隆管得最宽,后宫大小事务都要过问一番。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懂得花费宝贵的时间成本,大力发展后宫生产力。
你看自从皇帝过上了每日后宫打一小卡的生活之后,嫔妃们都很有秩序的怀了身孕。
不仅越过高贵妃和皇后从精明的太后那里,先后替如懿撕来“抚养大阿哥”“主持亲蚕礼”“统领六宫”等一系列高端资源。
还在第一季“后宫争斗秀”的代言人富察氏去世后,迅速为如懿签下第二季代言人的合约,让她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娘娘。
其三,他愿意放下自古帝王都有的自矜的心态,利用可用的一切资源。
举个例子,为了从如懿的竞争势力阿箬那里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报,故意把阿箬长期养在自己身边,以达到第一时间获取新鲜资讯的效果。
简单地说——这只猪蹄子色诱了阿箬。
如懿初期还是小员工娴妃时,乾隆知道不宜招摇示爱,就常常做些手工活。送个发簪、画幅画像之类的,当作两人之间的小情趣。
结果公司老干部的女儿高贵妃有次知道自己私下给小员工如懿送亲笔字的事情,为了安抚高贵妃,也给她送了一副。
但是同时又提了几十副字送往各个部门,既消除了“独一无二”的意义,又摇身一变成了公司“员工福利”收买人心。
如果《如懿传》只有这些发糖段落,那么往这个方向走下去,确实能塑造一个奶凶可爱,护短又讨喜的“杰克.苏.皇帝”。
但霍建华所饰演的乾隆,是个一即位便受多方掣肘,家事天下事很难两全的要命人物。
说是真心只给了如懿一个人,但明眼观众能看出来,这个猪蹄子越到后期越是处处留情,遍地开花。
很扎心,但很真实。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统计: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中,会遇到2920万个人,会心动40万次,会喜欢过1440个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美貌的容颜产生过心动感觉的时候。喜欢会更少一点,但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有的喜欢只持续几秒,有的喜欢一眼就是一生。
霍建华饰演的皇帝,抛弃了讨巧的观众设定,转而将皇帝更人性化的一面诠释出来了。
如懿一生困守深宫,皇帝何尝不是终身困守在紫禁城最大的权利场里。
在公事上,要处处周到,处处安抚。在感情上,要深谙推拉技巧,游刃于后宫,是皇帝最常见的样子。
他没有《延禧攻略》里不理后宫,终日礼佛的母亲;
没有懂事乖巧的后宫嫔妃——除了高贵妃以宫斗为己任以外,其他人都兴致缺缺。
他拿到的人生剧本,是从即位之日起,就有一个不干居于后宫的母后压他一头,屡屡插手公务、干涉朝政;
即使是自己的枕边之人也少有安分角色,都想踩着别人的孩子,扶自己孩子上位;
就连身边的臣子们,也都想回护自己的权利,他每出一道主意,就有几十个“这不和规矩”的反对声出现。
从设定上说,霍建华要演绎皇帝是艰难复杂的。
也贴近于历史上真正的乾隆皇帝的生存状态——是的,我用的是“生存”两个字。
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书中记载,每天早上3点45分起来晨练上朝,“即使是衡水中学的学生,也是5点半起床”。
有处理不完的公务,选妃也基本和《如懿传》里面如出一辙——即便不是太后钦定,也要是看家世出身门第品行的。哪有另外一个猪蹄子那样的好福气还能嫌瘦嫌胖的。
并且皇帝完全没有私生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稍有问题都会被记载史书。
这种处处受制,短时间内又无力改变的憋屈状态,霍建华实际上完成的还不错,甚至颇有惊喜。
在面对太后时,能同时将身为儿子和统治者所体现出的又敬又忌的复杂情感演绎出来。
越到中期,这种言语上的交锋就越为明显。一边收拢权利,一边察言观色——
疑心是富察皇后害死了大阿哥的母亲、又陷害了如懿,从一开始的不露声色,谋定而后动,到皇后死前两人谈话,一举揭露真相。
最大的亮点要数如懿被人陷害时,被怀疑她与他人有染,霍建华演出了一个满腹猜疑,狠决阴翳的帝王模样。
眼神有戏了——
可当如懿沉冤得雪时,又立马笑的像地主家200斤重的胖儿子。
当皇帝当的心事重重,只有面对如懿时才露出脆弱的一面——越是无人之巅,越是高处孤寒难以排解。
被困于权力场,保护不了心爱的人。如懿被罚进冷宫前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如懿问他:
“皇上,送我进冷宫,是您自愿的吗?”
如果你要是问我,从乾隆皇帝的众多女人里面选一个来做,选谁?
不要选富察琅嬅,不要选金玉妍,不要选嬿婉,也不要选如懿――
不如选太后吧。
不然就找不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