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仪式感”中秋节,我们这样过
日期:2018-09-24 08:00:49 作者:点击关注 ? 阅读:

“仪式感”中秋节,我们这样过

  今天就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了,蜗牛童书全体员工在这里祝大家合家安康,佳节如意

  说起中秋,一幅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暖心图,跃然脑海小时候,我们很重视每一个节日,现在讲起总是觉得没有了小时候味道,节日似乎缺少些“仪式感”。

  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节日已然成为人们忙碌过后的休息日,中秋节的习俗也由简单的旅行、吃饭代替,这似乎就是传统佳节“仪式感”缺失表现

  “仪式感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 

  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节文化越来越多样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把传统节日习俗形成节日“仪式感”。让孩子容易发现传统节日的美好意义获得幸福感。

  给孩子建立节日仪式感,首先,我们先从中秋节是什么讲起?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其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这个节日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的朋友可以再深入了解

  中秋节可以学什么?

   

  1、提升表达能力

  中秋佳节,总免不了亲友祝福问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让孩子明白如何送祝福,让孩子感受节日的美好;

  2、分享好吃食物

  中秋节,家里总是有很多好吃的水果、月饼等,我们大人可以做榜样引导孩子把好吃分享给家人或客人,不能独吃;

  3、招待客人

  客人来临前,提前教孩子基本礼貌用语,示范如何招待客人,客人来访时,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做“小主人公”,给客人分月饼、分水果等简单工作鼓励孩子说话,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4、认识亲情重要性

  中秋节,家人都会从外地回来团聚,多跟孩子讲讲亲情,让孩子懂得亲情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孩子和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如何诗意过中秋?

  秋天、月亮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我们不妨学一学,过一个有诗意的中秋:

  首先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有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还有徐有贞的“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以及郭应祥“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

  据说这样增加“仪式感”的中秋节会更增加幸福感,不信您试试

  最后,提醒一下月饼属“三高”食物,切勿多吃,注意饮食,注意均衡营养

  合家团圆

  休假时间

  请勿忘记陪伴及督促孩子读书,

  好习惯养成贵在坚持

  应用商城下载“蜗牛壳”APP,免费听更多精彩故事

  长按*下载蜗牛壳

  点击阅读南瓜小七|中秋礼物|小木屋|暖暖被|台风山竹|不出门的台风天|小猪聪聪|萤火虫|斑纹蜂|河马的烦恼|森林报上市|森林乐队|毛衣店|小壁虎的尾巴|欢乐的节日|我们的自行车|为啥上学|开学啦|爱心小屋|上学家长也要进入状态|红蚂蚁|螳螂|领书啦|熊猫眼镜店|小猴开澡堂|唱歌的舍腰蜂|爱唱歌的蝉|成语自己的故事|贪心狮子|时间去哪儿了|小鸡学飞|荞麦|亚麻|小老鼠一家|勤劳蜜蜂|我家有钱吗|五指吵架|入园选三本|为啥要上学|西门豹治邺|晏子使楚|春笋大力士|怪朋友|七夕节|七夕送礼|霸王龙|没见过这样的恐龙书|挑食的棘龙|异特龙的恶作剧灵巧的近蜥龙们|禄丰龙的秘密武器|爱吃石头的板龙|十万只恐龙|强壮的里约龙|蜗牛进社区松树奶奶感谢贫穷|森林夜校|会说话的恐龙

  点击下载蜗牛壳,4000故事免费听精彩留言获赠精彩图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仪式感”中秋节,我们这样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