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江西九江,一位4岁男孩被遗弃,男孩的头上还沾着医院打针的纱布,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件衣服,还有一份离婚协议书。
警察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的父母闹离婚,谁都不想养孩子,于是就各自撒手,让孩子自生自灭。
当民警联系上孩子的母亲,并找到她时,母亲不仅没有一句关心,反而还恶狠狠的对民警说了一句:
说完扭头就走,把孩子一个人扔在路边,看着孩子在马路旁手足无措的样子,真的让人觉得心疼。
路人看了尚且都有恻隐之心,为人父母怎会做出这样伤害孩子的行为?
对于大人来说,离婚失去的可能只是一段感情,一个人,可对孩子来说,他失去的是一个家,一整个世界。
本不该由孩子承受的压力,现在全部让这个四岁男孩背负,实在令人痛心。
02
其中有几个回答很扎心:
父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资格考试,立即就可以上岗的人吧?
父母本来就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怎么对孩子,别人也没权利说。
前段时间,伊能静转发了一条父母虐童的微博上了热搜。
4岁的孩子遭到母亲的毒打,身体被摧残的不成人样,孩子肿胀的双眼也布满淤青。
说起打孩子的原因,就是因为半年前她和老公离婚,所以才将对老公的不满,痛恨,压抑,全部宣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折辱到这般境地。
难以想象,能对一个四岁孩子下这般重毒手的,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虎毒尚且不食子,这样的母亲简直太丧心病狂。
当这位母亲被拘捕之后,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声称自己打孩子就是天经地义,甚至还说出了要掐死孩子这种恶毒的话。
孩子在接受父母歇斯底里般的争吵时,同时也会被牵连,这时候,孩子不再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而是想要去挣脱的累赘。
孩子身体上的伤痛尚可治愈,可心灵上的摧残,无疑是陪伴他一生的噩梦。
03
意思就是:
当一个人长期经历一件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过后,这个人就会下意识的去重复同样的操作,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就好比,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生活在父母的言行和恐惧中,那么他长大以后,也一样会把这样的情绪传递给下一代。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正是经历过这样不幸的童年,才知道感同身受,理解孩子。
可大家错了,往往就是受到这样的刺激,才会不自觉的对孩子传递恐怖的情绪。
我的一位读者同我说过她这样的经历。
7岁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看到父亲打母亲。
那天晚上,她起夜准备去厕所,看到父母的房门虚掩着,房间里面的动静特别大声。
她悄悄的走到门口一看,看到喝醉酒的父亲,抓着母亲的头一直往桌子上撞。
她害怕的说不出话来,印象里父母虽然不怎么说话,但父亲也不至于殴打母亲。
当时吓得她尿了裤子,父亲发现她在门口以后,直接走了出去,一巴掌就把她打懵在地上,母亲上前阻拦,父亲反倒对母亲下手更狠。
等到父亲的酒劲渐渐消了,她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怀疑母亲在外面有了别的男人,所以才对她下如此狠手。
从这以后,父亲经常就对母亲大打出手,母亲由于受不了父亲的家暴,便离了婚。
本以为母亲会把自己也一并带走,可谁知,就在她上学的时候,母亲就已经悄悄的走了。
当她哭着喊着要找妈妈时,却遭到父亲的一顿打骂,从那以后她在父亲面前再也没敢提过母亲,只要说一点关于母亲的任何事情,父亲立马变得暴力相向。
她曾说:在这16年里,每天都是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直到后来结婚,老公给了她家的温暖,她才一步步的走出这个压抑的牢笼。
可对于孩子的淘气、顽皮,她同样还是忍不住想要大声斥责,可看到孩子无辜的眼神,又极力克制住了自己。
她曾说过:假如有一天孩子真的犯了大错误,我真的很害怕控制不住我自己。
看完她的经历以后,我真的很同情她的遭遇,并且也很庆幸,也希望她能够慢慢的走出这样的阴影。
至少现在对孩子来说,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一旦爆发,那最后的结果将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孩子也会因为她,变成了像她父亲一样的人。
04
说到这,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为了孩子好不离婚,忍受这种无效的婚姻,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也是没啥好处。
既然离婚这个结局已经注定,对孩子的伤害最终也无法避免,那么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尽量让孩子不要陷入到父母的负面情绪中。
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婚不是最可怕的,而是父母在离婚之后,双方对孩子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孩子其实对离婚的概念很模糊,他们只知道爸爸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妈妈。
就比如,前段时间董洁带着儿子参加了《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她儿子顶顶面对镜头说的话,让人觉得可怜。
”因为爸爸工作时间好长,都不能看我,只有妈妈、姥姥、老爷。”
我不否认董洁这些年来一个人照顾孩子的辛苦,可话又说回来,明明是两个大人的选择,为何要让孩子来承受?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阻止孩子拥有父爱的权利。
身为母亲,应该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赌一口气,就让孩子彻底与父亲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行为,远比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要大。
即使两个人之间有再大的矛盾,或吵架、或离异,也都应该要毫无保留的让孩子感知到父爱母爱的存在。
真正伤害孩子的,不是家庭的分裂,而是父母彼此之间的长期对峙,孩子最终沦为婚姻的牺牲品。
所以,与其相互撕破脸皮,让孩子感到恐惧,倒不如好聚好散,这也算是给孩子一个最好的交代。
本该享受被爱的孩子
因为父母离婚
所有婚姻里的痛苦
最后还是让孩子来承受
希望每一对父母
都能对对自己孩子好点
就像你把他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