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山小姐在递交辞职书之前,曾经在我们的吐槽微信群里对大家进行了一轮狂轰滥炸,其实无非也就是大多数人翻来覆去的那几句——
没完没了的加班和出差……
改来改去的方案……
上边朝令夕改的主意……
最后她说:真是够够的了,真想像尔玉一样啊,在家做自由职业者,写个文案做个翻译,轻轻松松的,时间又自由还不耽误挣钱,最后的最后,还不忘添上一句“向他开炮”——人家那才叫生活。
吐槽和抱怨本属常事,但来得太过频繁的话也是谁都不喜的,换来的是开始时经常回应她并参与其中的那些人都渐渐的沉默,直到她终于发了大招:“告诉你们啊,我终于鼓起勇气辞职了。赶快表扬我一下”,大家惊讶之余纷涌而来的鼓励换来她频频发来那个大笑的表情——“我终于要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啦!”
/
“哎,你帮我介绍个写文案能赚钱的活儿呗,我这刚刚起步,钱少点无所谓,只要靠谱就行了。”她问我。
对于山山小姐的第一次拜托,我极其认真的辗转找了许多个朋友,终于给她找到一份绝对轻松的文案外包*,报酬倒是确实真不算丰厚。手机屏幕里出现了她连着发来的好多个谢谢,宛若新生。
她仿佛正在从一个满身怨气碌碌度日的都市小白领一下子进入了岁月静好的阶段,似乎她朋友圈从此不用再小心翼翼的分组,内容的画风也要跟着突变——早晨就着和煦的晨光晒一晒自己种的花花草草,中午拍一拍自己动手做的并不美味却卖相十足的各种吃食小点,下午秀一秀镜子里练瑜伽的身影,到了晚上,则是昏黄台灯下的咖啡、钢笔、笔记本和满桌的那些名字拗口的厚厚的巨著。
好吧,一边脑补,一边祝福她。
/
就这么“岁月静好”了好几个月,终于有天她忍不住拉我聊天:“哎你说,这些人怎么就那么难伺候呢,我给他们家写完一系列12个产品的包装文案才给800块,很跟逼命一样一直催。还有上次找我做方案的那家,我改了6遍啊,他们还一会儿一个意见,居然晚上十一点多给我打电话要改方案,有没有礼貌啊这些难缠的甲方。
她气势汹汹的吐槽抱怨了许久,一如辞职之前。
终于,我劝她“刚开始就配合一点嘛,等人脉建立起来了,有自己的资源了,怎么样都行。
结果换来的是山山小姐好像听到外星语言一样的惊讶和不解——“你傻啊,我辞职了自己单干不就是图个自由嘛,还要这样的话,跟上班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她又不甘心的再次来了一发“向他开炮”——“人同命不同啊,你看那个谁谁谁运气多好啊,一样是年纪轻轻的自由职业者,做一笔够吃一个月”
/
山山小姐口中的那个谁谁谁,曾经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至少在我们这座城里自由职业者的这个小圈子里是。
一次聚会的时候见过她,衣着考究妆容精致举止文雅,带着一点独特的慵懒气质,像一只吃饱了准备入睡的猫,每每都会是场中的灯塔却又与世无争。寒暄之后我凑过去聊天,“我有位朋友特别羡慕你,简直要以你的生活当作模版了”。
那个谁谁谁却苦笑一声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羡慕的人多了,能做到的人就少了。我现在的作息比以前上班还要辛苦,五六点就得起床时刻赶稿,待命,翻来覆去的修改。做翻译就更别提了,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就那么一点点钱。”
许是看到我的表情太过不解,或许还有点同情,她安慰似的拍拍我的肩:“这都已经好多了,想刚出来那会儿,许多钱少事多态度差的客户,我天天还不是跟孙子一样的跟在人家后面追帐,动辄被骂个狗血淋头就为几百块钱。我觉得这辈子见过的奇葩甲方已经够你几辈子遇见了!跟那时候比起来,现在真是好太多了。”
/
想起东野圭吾在那本《彷徨之刃》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
下西洋棋的时候,一开始我们拥有全部的棋子,如果一直维持这样就会平安无事,但是我们要移动,走出自己的阵地,越移动就越可能打到对方,可是自己同时也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就像是人生一样。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喜欢某一种生活,或是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是这样的想法往往都只停留在了解别人最光鲜亮丽的一面,羡慕她自由,羡慕他成功,羡慕他年纪轻轻就升了高管,羡慕她不动声色就自费出国。
大多数人的我们,看着他他他朋友圈里的岁月静好事事无忧,也仅仅如此而已。
而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就是我们尚未做好的觉悟和牺牲。*不会辛苦的自由,*不曾妥协的成功。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样的人还远远不够,得去了解这样的日子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造就他们的和他们放弃的,你愿不愿意也作出同样的选择?
/
# 你羡慕怎样的生活 #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