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
日期:2018-09-01 22:45:04 来源:阅读社会 阅读:

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

  “有一份大学文凭,就能给你带来出路吗?”  

  文|克里斯

  From 精英说(微信号:el)

  *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城市乡村,无论贫穷富裕人们教育的尊崇几乎到了极致

  哪怕有些人自己没看过几本书,在贫困边缘*,也要敦促下一代勤勉读书,在高考中力拔头筹,踏入大学的门槛,以此改变命运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读大学”不仅是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更蕴含跨越阶层希望

  他们本能地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孩子们就不必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汗流浃背,而可以在大城市里拥有一份安稳工作拥抱全新岁月

  然而现实,果真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2年,第67届*的讲台上,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激动地发言:

  在*,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才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

  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一个*面孔正用同样激昂语气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性他叫王振祥,是湖北一家成人自考学院的招生老师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衣冠楚楚慷慨陈词的王振祥心里却再清楚不过,他的这些话不过是用来骗骗那些孩子高考落榜却又无比渴望着大学的家长一旦这些人缴纳“入学报名费”,他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王振祥并不知道自己竟会在*上“出现”,而把他的影像和*教育问题抛向这种国际场合的,是一部名为《出路》的纪录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此之前,位于丹麦的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 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以“为什么贫穷”主题摄制了一系列纪录片,期望全世界观众共同思考贫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曾执导过《生门》、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导演陈为军承接了*部分的相关工作。而他拍出来的作品,正是这部《出路》。

  作为“为什么贫穷”系列的压轴作品,《出路》曾在全球70多个电视台播放,观看人数高达5亿。可在*,它却“安静”得仿佛从未存在

  少数观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其中有人这样评论——这是自己有生之年看过的“最恐怖、最压抑”的纪录片。

  是否恐怖,是否压抑,需要每个看过《出路》的人用心体会。而它直指的“教育致贫”现象,在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仍令人不寒而栗

  “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

  如果让王振祥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工作,他会这么说:

  “弄进来,交钱,然后,弄走。”

  区区九个字,就概括了一个招生骗局本质

  王振祥所供职的“弘博软件教育学院”,其实是一个主打成人自考的教育培训公司。但它很快就将目光瞄准了一个更能赚钱门路——高考落榜、又渴望读大学的学生提供“文凭”。

  按王振祥的说法,把这些孩子骗进来,让他们交“学费”,然后到了时间再给一张毕业证。这中间不用做任何事,不用上课,不用考试,不用管学生们的出路,就是场彻头彻尾的生意

  王振祥对着镜头调侃:“在*,教育就是暴利产业嘛。”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对于考得上好大学的城市学生来说,王振祥的话术就如天方夜谭一般可笑。他们一眼就能看穿充斥着百度图片的“招生PPT”,而且在网上一搜“弘博”,立马就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招生时所承诺的“图书馆”、“实验室”和“研讨厅”都是从百度上网罗而来的图片(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是对于穷困潦倒农村家庭,许多人连“三本”和“大专”的区别都搞不清,孩子们一直埋头学习从未摸过电脑,更不知网络为何物。

  而这些人,正是“王振祥”们竭力招徕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在纪录片的镜头下,摄制组跟着王振祥跑遍了湖北的十里八乡。在所谓的“招生宣讲会”上,他拿出厚重播音腔:“书是甜蜜的,知识是甜蜜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能收获体面的工作,获得高品质生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脱下正装的时候,王振祥又忍不住嘟囔:“没良心啊”、“造孽”、“伤天害理”。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镜头中的王振祥呈现出了诡异无比的“双面人”状态一面盘算着招到了多少个学生,可以拿到多少“业绩提成”;又在知道一年12500的“学费”耗尽一个农村家庭的所有积蓄之后,默默点燃一根烟,在寒风中久久不语。

  可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注定有人会成为被牺牲掉的那个。正如纪录片开头所说:在高考中发挥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大学,而更多人只能读一个学费昂贵的民办院校,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选择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就连这最后的唯一选择,也早就成为利益私欲交织狩猎场,谎言和骗局在肆意横行。

  一场高考,承载了多少人盼望的“出路”。然而他们并不能分清,“出路”的尽头是否是死路。

  那个在高考后陷入绝望的家庭

  在王振祥主讲的一场“宣讲会”中,他遇见了走山路、赶牛车又乘大巴过来听讲的王盼母女

  “招生”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围着王盼母女邀请王盼参与“入学测试”(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王盼一家可以说是贫困潦倒的农村家庭典型

  母亲戴任珍天生手指残缺,常年靠搬砖养家。

  父亲轻微痴呆,目不识丁,只能干些粗活。

  这是一个被贫穷深深困扰的三口之家,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就是独生女王盼。一家人时不时幻想着:如果王盼能考上好大学,如果王盼能走出去,起码她的将来,是不是会好过一点?

  可这渺小卑微愿望,却被现实无情击碎。

  王盼有些羞涩地说:“感觉上学可以让父母过得更好。”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那一年高考放榜,王盼只考了388分。这个分数在湖北,只能上得了专科

  得知分数的那天,王盼抑制不住心中的难过,抱着朋友不停抽泣。专科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要七八万,家里怎么可能拿得出?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王盼母亲在知道女儿成绩后,并没有多说什么,依旧一如往常地做家务、搬砖块。只是私底下对着镜头,言辞中透露出无奈失落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是事实已经如此,再抱怨也没有用。王盼父母咬咬牙决心无论怎样也要让女儿上大学。

  可他们并不知道,如今的“大学”已经不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并非所有学校都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他们更不知道有人正在悄然逼近,准备收割一波“韭菜”。

  参加完“招生宣讲会”后,饭桌上的一家三口谈论起了这个学校。王盼和妈妈觉得它似乎还不错,动了想去交报名费的念头,可王盼的爸爸却听说这可能是个骗局,对母女俩进行劝阻。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几番争执后,一家三口陷入了难堪沉默。王盼不明白爸爸为何一直阻挠自己的“求学之路”,冲动之下说出气话:

  “谁让你生我的!”

  一个有爱却无钱的家庭,坍塌起来不过一瞬。对于贫贱,家庭成员心照不宣地很少提及,但对于它的憎恶,却如野草般蔓延疯长。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在高考结束后的人生路口原本风平浪静的王盼一家深深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这个家的出路在哪里?他们,还有出路吗?

  输在Excel上

  万超的故事,看上去和王盼、王振祥的截然不同。他是一所民办三本院校——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算不上数一数二的好学校,但他总归读完了书,拿到了毕业证书

  阳光晴好的日子,万超正在拍毕业照。可这个小伙子已隐约意识到,困难可能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镜头一转,走出校门的万超来到了招聘会上。可能是已经预见到自身的不足——不是名校毕业又没有出色履历万超唯有拿出十二万分的热情向HR介绍自己,表示什么都愿意做。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加班?没问题。工资低点?没关系。哪怕是完全熟悉岗位,也要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他一次次坐下来介绍自己,半开玩笑地央求自己的简历别被放到最下面,语气中有些无奈。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万超的要求其实并不高,能够在武汉生存下去就行。那时武汉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500元,这也刚好够到万超“生存下去”的及格线。

  兜兜转转之后,终于有一家清算公司愿意录用他,开出的工资正好1500,试用期三个月。

  虽然不是什么国际大公司,但这样的结果终于让万超放下了心。面对镜头,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一遍遍地喊着“好爽,好爽,有工作了!”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可没多久万超就被打回了原形。公司辞退他的理由简单Excel技术不过关,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别人做5分钟的事,他要做两小时

  在一家KTV里,万超坐在楼梯过道上哭泣。他喝多了酒,话有些说不清,只是任眼泪流下。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第二天,恢复常态的万超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可惜,直到纪录片结束,他都没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工资开得太低他实在不愿意去,就是试用期过了之后没能留用。

  日益拮据的万超盘算着在武汉一个月的生活成本,他一边按着计算器,一边长长地叹着气。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难啊,真的好难!”

  这个才22岁的小伙子已经有了新的口头禅疲惫的现实生活没有英雄梦想,只有一地狼藉鸡毛凌乱不堪。

  在那个“读大学就能有未来”的出路两头,一头连着仍抱有希望的王盼一家,另一头则连着像万超这样“毕业即失业”的青年。“王振祥”式的招生人员游走其中,寻找着赚钱良机

  三个故事,让贫穷的运作模式暴露无遗

  《出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问题:

  “有一份大学文凭,就能给你带来出路吗?”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在*,有千千万万的“王盼”指望着靠高考翻身,可大部分人只能考上学费昂贵的三本或大专,一不小心还会被“王振祥”骗进培训学校。

  为了供孩子念书,穷困无比的家庭又欠下一屁股债,可“王盼”在所谓的“大学”可能连Excel都没学会,毕业即失业,根本找不到工作。

  将来的“王盼”可能会变成“万超”,在城市的角落里暗自抽泣。为了生计,“王盼”还可能会变成“王振祥”,让骗局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

  如此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没有出路。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出路》

  在拍完这部纪录片后,导演陈为军曾提到:

  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还是不能改变命运,是否就该抬起头来看看,是不是我们所处的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这是他想借《出路》探讨的问题。可惜的是,直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一个确切答案

  无数的“王盼”、“万超”、“王振祥”仍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这一场有关教育与贫穷的“恐怖片”,每个人都在参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看见,也许会带来发声;发声,可能就意味着改变。我们不知道解决问题的那一天究竟什么时候到来,只是希望,它能来得早一点。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克里斯,From 精英说,微信号:el,欢迎分享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果错过下列文章

  点击封面标题郭德纲终于回应交大博士夫妻: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挑战我们的专业男童公车上被乘客暴摔:你妈妈不打你,这世界会打你!35岁女医生被逼自杀:比起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