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人义(牧师)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加: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马太福音 19:30-20:16 和合本)
很多移民北美的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都有着共同的经验。像所有刚刚参加工作的人一样,他们会非常努力,唯恐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工作的需要而不得老板的赏识,甚至因此而丢掉了工作。
然而,他们的表现会让已经工作多年的本地有经验的老工人反感,他们会找机会告诉这些新来的人:“你们一天的工作成果相当于我们两天的工作量,再这样下去,老板必炒我们鱿鱼,你们还要不要我们活了?”迫于这些老员工的压力,新移民工人也基本都会入乡随俗,放慢工作节奏,与老工人合拍。
以上故事反应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当人们刚走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时,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因此会发挥出10倍的生命果效,而当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和内容,自然会归回一种维持的常态,这种常态往往又带出人懒散自私的本性,满足于最低要求和自甘堕落的平庸。引人不得不思考的是,基督徒的生命中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前的变成在后,在后的成为在前,也是基督徒生命的一个现实。主耶稣在这里以前后不同时间参与工作的工人所作的比喻中,用同样的报酬作为他们不等量付出的回报,在人看来不公平,然而,圣经经文在明确了主耶稣的公义与主权的同时,再次强调,"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是否也是对我们在前的人的一种警告?因为我们在前,所以养成了信仰上的懒惰,而在后的,他也会因为他们在后,却勇于摆上、努力向前而给予其奖励。
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基督徒,我们也确实存在着因为信主时间长而开始变得比较疲的信心现实,我们开始满足于官样文章式的表面化信仰生活,在信心和生命行为中逐渐失去极积向上的热情与动力,甘于平庸!
弟兄姊妹,让我们重新拾起初信时的热情,不断更新我们的生命,永远以鲜活的生命和高度的热情投入信仰生活,以得天父在天上为我们预备的义袍和冠冕作为奖赏!
更多阅读
不是阅读,乃是生命的破碎与重建 | 创世纪50章读经集锦那分寸之间的建造来不得半点马虎当生活中的一切都乱了,脚跟软弱地感恩切莫做溜须拍马做表面文章的人做一个能守住自己嘴巴的人愿意为信仰付出有限代价的人何等有限当在信心中付出百倍代价切莫在怀疑中沉沦你明白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吗?在耶路撒冷住总统套房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