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
日期:2018-08-23 08:15:06 作者:Ting 来源:国学一刻 阅读:

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

  23

  08-2018

  国学君按

  无端狂笑无端悲,纵有欢肠以似冰。

  作者:Ting  主播:佳萌

  在大师辈出的民国,佛教界也出了两位奇人,合称“南社二僧”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和苏曼殊。

  他们俩都天资聪颖,宿植慧根,可命运大相径庭。李叔同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苏曼殊却饕口馋舌,暴饮暴食去世。

  丰子恺说过人生分为三层境界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

  弘一法师一层一层地攀登,最后踏上最高峰

  苏曼殊正准备从精神生活登上灵魂生活,意外地失足跌回到物质生活,正是犯了“财色名食睡”的“食”,令人不胜唏嘘

  苏曼殊是性情中人、多情柔弱,他毕生没有勇气正视童年阴影,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苏曼殊祖上三代是洋买办,父亲苏杰生在日本经商的时候娶了位姬妾河合仙。可父亲意犹未尽,还与河合仙的妹妹时年十九岁的河合叶子私通,诞下了苏曼殊。

  十九岁的河合叶子根本没有成为母亲的准备,把儿子托付给姐姐河合仙,随后嫁给一位海军军官母子毕生不相见。苏曼殊自幼就与姨妈相依为命

  苏曼殊四岁的那一年,在东京遇到一位相师,他留下冷冷一句“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征也”。

  苏曼殊天性高傲,最好遁世参禅,否则很可能不得终天年。魔幻情节与《红楼梦》何其相似,林黛玉的三岁那年,也有一名癞头和尚路过,劝说黛玉出家,才能一生的平安。

  6岁的苏曼殊回到老家广东香山,入读私塾。可是扑朔迷离身世,没少遭到宗族亲友白眼排斥,连他都怀疑自己是拖油瓶。

  后来姨妈河合仙与父亲解除夫妻关系,苏曼殊在大家族里更加孤身孑孓。

  12岁的那一年,苏曼殊身染疟疾,却无人嘘寒问暖,甚至被持家的陈氏丢弃在肮脏破旧的柴房自生自灭,饱尝饥寒,差点成为阎罗殿上的饿死鬼。待父亲赶回家找大夫,才万幸地捡回多舛的小命。

  经过此役,苏曼殊顿感世间无处容身。三界如火宅,何处安稳?苏曼殊把目光投向清净地,他三次进出佛门

  第一次,苏曼殊在广州的广化寺安顿下来出家。然而他可能在家里受饿多时,苏曼殊看到鸽肉,忍不住大快朵颐,违背了清规戒律被人发现寺庙方丈不依不饶严厉执法把苏曼殊逐出山门

  从此,馋嘴成为他一生难以戒掉的坏习性

  16岁初恋受到重大挫折,苏曼殊又回到佛门求安慰,成为沙弥。广州浦涧寺的方丈,看他为情所困好心收留,望他挥慧剑斩情丝。但当时在清净的寺庙里,苏曼殊依旧一副惨淡苦愁。

  他说:“今虽出家,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菩萨无私的大慈大悲下化,故能上求佛果。苏曼殊以男女情爱求道,那无异于“水中月”、“镜中花”,枉入一趟佛门,不久苏曼殊胜再次还俗。

  第三次20岁的职场失意,苏曼殊再感到人生毫无盼望,来到广州的海云寺又剃发为僧。恐怕苏曼殊有一颗遁世的心,但无坚毅的誓愿,他不堪忍受修行之寂寞清苦,最后他盗取了一位刚去世师兄僧人度牒,以“花和尚”的形象行走江湖

  在苏曼殊第三次出家的时候,他的父亲病危,临终要见儿子一面,但是苏曼殊狠心拒绝,连丧礼都没有参加。苏曼殊没有为自己的绝情粉饰、也没有再提及家里的情况,他只想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撇清关系,一刀两断,毕竟说多了都是怨恨

  虽然苏曼殊在自己的大家族庭里遭受排斥,但在滚滚红尘社会却大受欢迎。他的交友圈子有很多后来名震民国的风云人物

  苏曼殊从日本留学回到上海,中文程度不高,陈独秀却手把手教他作文写诗。

  章太炎曾经与苏曼殊结伴西游、朝圣胜读,可惜未能同行。

  孙中山还曾经接引苏曼殊到自己的寓所养病。

  苏曼殊在社会混得开,原因在于他的才学率真清白

  即使高朋满座始终意难平。苏曼殊生性多情,喜好出入风月场所,更夸张的传言是全上海的歌伎都认识苏曼殊。他与妓女交往是盼望得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因此苏曼殊始终能坚守男女大防的底线,他和柳永一样,只是物伤其类,为她们写诗作词,感怀她们不幸的身世,沦落风尘同时安抚自己童年的伤口

  在文坛上,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作为民国第一部成功小说,使他成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

  《断鸿零雁记》明显是苏曼殊的半自传体小说,故事讲述主角渡东瀛寻找母亲,还有一段悲怆三角恋。在苏曼殊的小说里,经常出现女性倒追男性的情节,并不是他的思想有多开明,只是他对母爱渴求个人的精神伤痕,在他的文学创作里,闹起一出又一出的悲情故事。

  苏曼殊亦缁亦素,使人难辨他是花和尚还是仓央嘉措。

  除了诗僧、情僧,苏曼殊还有一个绰号叫糖僧。

  他在日记里写到自己曾在杭州一天吃了三十包酥糖,他的朋友调侃“想是大师心里苦,要从苦处得甘来”。心痛时,吃颗糖,告诉自己生活是甜的。人生太多苦恼,何以解忧,唯有酥糖。

  对自己生命的放任糟蹋,他也是日记里毫不掩饰:“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会不会拉肚子甚至闹出大病,他都听天由命

  人的身体那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苏曼殊的暴饮暴食终于酿成恶果,他患上脑疾、痢疾、咯血症、肠病、肝跳症等等重病医院对他的饮食严加看管,但是他依然逃出医院,继续大吃大喝胃病积重难返神仙也没药可治了。

  为什么苏曼殊如此地折腾自己?

  陈独秀曾说:“苏曼殊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苏曼殊对童年的经历始终无法释怀,同时民国社会动荡黑暗,哀生民之艰难,五浊恶世不堪其苦。在佛教和古印度,有的修行者会通过绝食,从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投胎。

  苏曼殊的自杀方法恰好相反,他神经性的贪食,既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求自我毁灭。可见他披上了袈裟,但是“云空亦未空”,娑婆世界悲苦让他迷茫,却没有逼发出修行的誓愿。

  “无端狂笑无端悲,纵有欢肠以似冰。”

  这是苏曼殊描述自己的一句诗,他是性情中人,深得师友的携带扶持。但短短三十二年的人生,对原生家庭的创伤依旧耿耿于怀。故此中年早逝,世间少了一个才子,又少了一个潜在的高僧,使人深感惋惜

  苏曼殊死前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即使枉入红尘,也慈悲地盼望一切众生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国学一刻送书活动来啦

内容简介《诗论》是美学大家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阐述了诗歌的美学理念,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基石。参加国学一刻送书活动

  在本篇文章底部留言点赞留言获得点赞数前三位读者,将会获得一本《诗论》纸质书,每人每月只有一次获奖机会。(每日的点赞数截至时间到第二天文推送早上8:00前)

  *作者简介:Ting,有书智库作者;佛系写作、好古不信古的深度宅 。

  *主播简介:佳萌,电台主播,爱小说爱美食幻想一夜暴瘦。能够听到我的声音就是缘分,愿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生活。喜马拉雅FM:佳萌的声音。

  ☟ 

  推 荐 阅 读

  

  易经》:这10句话,道尽了人生

  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手札

  活了50岁,在青楼睡了30年,却齐名李白杜甫:可以守不住肉体,但一定要守住灵魂

  庄子:人生幸福的3句话

  吕布之死:虽说人生如戏,但你不能全靠演技

  编辑:青木

  图:网络

  看更多走心好文

  请长按下方扫码关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他三入佛门,与妓女交往,贪吃成瘾:终其所有,不过是在寻找迷路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