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礼记》中的10句话,所体现的做人智慧
日期:2018-08-10 19:47:45 作者:朱广力 来源:网络 阅读:

  《礼记》作为十三经之一,是一部重要儒家典籍,它的《大学》和《中庸》篇还被单独抽出来,作为“四书”中的两部经典。它阐明的很多为人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鉴警示意义

  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礼记》中的10句话,所体现的做人智慧

  不能令骄傲滋长,不能放纵欲望,不能太志得意满,享乐不能无度。

  魏征曾用这句话来劝谏李世民,帮助成就一代贤君。此话乾隆曾御笔提来,时时自省,以矫骄妄。这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也是一剂良药

  2.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

  在富贵中而知礼好礼,就不会娇奢和淫逸,在贫贱中而知道知礼好礼,那么心志就不会怯懦迷茫

  无论处富贵还是处贫贱,只要能知礼好礼,就会守住做人底线,自我约束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所注重的是有去有回。施与恩惠却没得到回报,不合礼数;得到恩惠而不给予他人报答,也不合礼数。

  人处在社会中,人际交往之道不可不知。礼尚往来,有来有往,良性循环。礼尚往来,所给予的恩惠本身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礼之来往的行为本身。正如《诗经》中所言:“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加强自己的学习。所以说,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的道理,最早由《礼记》阐明,至今仍有启发意义,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理念

  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别人一次能,我学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学会,我学一千次。若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我天资愚钝,也能变得明智;尽管柔弱,也能变得十分强韧。

  笨鸟先飞,不进要有先飞的觉悟,更要有持之以恒恒心耐心。勤能补拙,后天努力,可补天资之不足。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一个人自己学习,却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识短浅。

  在与他人的交流、切磋中才能提升自我,闭门造车往往难有进步。

  7.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君子言行谨慎,不让自己有不道德的行为;重视仪容的严整,不在人前乱了神色;出言慎重,不在人前说不该说的话。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能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也要看到他的优点

  与人交往容易因个人喜好而对他人产生偏见,是人的本能反应。但理性做法是,尽量摘取有色眼镜,以客观态度看人,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才能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发现其优点和不足,让他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9.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有道德的人注重做实事,而不夸夸其谈品德较低的人说得多,却是行动的矮人。

  10.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

  德行,是本性端正音乐,是道德的光华

  德,是内在的品质;乐,是外在的形态,乐是德之外在体现内心有德,以乐为外饰,更加色与彰显。《礼记•乐记》中认为,古之圣王制定礼乐,不是为了娱乐、追求满足声色目的欲望满足,而是有教化之用,为了教育百姓分辨美丑善恶,走符合正道的正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礼记》中的10句话,所体现的做人智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