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到“剥皮巷”这个名称时就感觉怪怪的,难道是专门剥取动物皮毛的街巷吗?其实不然。
南江古镇,自明清以来,因桥为界而成东西两街,当时统计的常住人口约2000来人。东街又分为老街和新街,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新街建于民国年间。剥皮巷长约400米,位于镇东老街。老街上除了几家商店,并无特殊娱乐场所。旧时部分游手好闲的东西街居民,加上少数乡下无业游民,常在此聚众赌博。虽然官府明令禁赌,但治理不严,流于形式,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官府的不作为纵容和助长了赌博风气。南江集镇的聚赌地以剥皮巷为大本营,巷两旁几十户人家,有半数以上开设赌场,致此恶习风靡一时,经久不衰。过去的赌博方式极为简单,一张桌子或一块木板,一只碗,一个铜角子,赌客抛出铜角子,把碗盖上,以落地时竞猜的双单数定输赢。屋里常聚满赌客,不分昼夜,无论寒暑。当官府抓赌风紧时,主家派人放哨,一有动静立马散场,风声过后则又重操旧业,多数情况下竟可安然无恙。当时人们即称此巷为赌博巷。到了民国初期,赌博之风愈演愈烈。若有人输光钱财,并欠下赌债时,债主往往将输家衣裤扒下狠揍一顿,只剩一条短裤才肯放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剥皮巷”这一称谓。
“剥皮巷”经历坎坷。1972年遭受罕见的特大洪水,南江镇街道房屋被淹没,基本倒塌,“剥皮巷”亦难逃此厄运。南江镇党政组织抢险救灾,帮助居民按旧址重新盖起了新房。
但“剥皮巷”的称呼一直沿用至改革开放后,古镇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赌场亦已改头换面并淡出市民的生活,人们这才改称此街为“老巷里”。
现在的老巷里,街道依然如故,但周围的房屋设施大为改观。隔着一条宽阔的106国道,老巷里对面是新建的南江镇人民政府大院;进巷的左边沿106国道已落成一栋10层的桥市大厦;右边是农技站;巷内是房产所驻地和商场,并有切笋及磨豆浆等加工业;曾经的间间赌坊新中国建立后就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2-5层的连排民居;行走在水泥路面的古巷街道深处,耳畔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歌舞升平。
古镇今天所焕发出的和谐盛世风貌都意味着“剥皮巷”这一恶俗而丑陋的地名称谓注定已成了遥远的历史。
▌作者:欧阳乐义,正科级干部,助理经济师,《岳阳日报》《洞庭之声》特约记者, 岳阳市作协、诗词协会、楹联协会、湖南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六十拾零》《浮生漫记》,在全国、省市县报刊杂志及网络公众平台发表文章2百多篇、诗词联700多首(副)。
猜你喜欢:
欧阳乐义:一张全家福
陈慧娟:巷弄人家
白先勇:青春
刘亮程:通往田野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