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许多小混混,这些小混混平时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只会到处惹是生非。当然,无缘无故打人也是他们的一项专长。
那时候的我,一心只想着学习,对那些小混混嗤之以鼻,我只希望在学校里,和他们没有任何瓜葛就行了。
但无论我怎么避开他们,无论我怎么努力只想着做好自己,好好学习,这段上学时光,还是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那天放学我踩着自行车回家,夏天的空气,闻起来十分的清爽,心情那个大好啊。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仅仅瞥了一群小混混一眼,结果被他们拦下来,一顿暴打。(难道这就是确认过眼神?)
你们没有看错,就因为看了他们一眼,就无缘无故被他们毒打!
最后有路人经过,在好心人的制止之心,我才逃离了他们的虎口。其实被打这件事情,不是令我感到最气愤的,最气愤的是,我回家和爸妈说,第二天回到学校和老师说起这件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
为什么他们谁都不打,就只打你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被他们的逻辑给折服了。
从此我知道,只有做好自己是不够的,一个外部环境如果和你产生阻力,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有可能是白搭。
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其实有这样的一种线性思维,就是以为在做某件事情上,自己只要多投入10%,产出就也能随之多增加10%。
这种线性思维,是农耕思维的一种变体,我们的祖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过着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经常把「业精于勤,毁于随」挂在嘴边的原因。
但想要一个学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单单靠学生个体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个系统工程里面,除了学生这个要素之外,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要素。
当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的目标不同的时候,任何一方做出的努力,就会被抵消掉。
初中的时候,曾少的目标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个目标,其实不等同于其他学生或者说是父母的目标。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的确付出了努力,但这个努力却因为小混混的存在,而被抵消了。
所以,当处于一个系统之中时,只要求一个要素去做出努力,进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存在,其实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表现。
很多人在刷抖音,刷知乎的过程中,经常会上瘾,一旦开始刷了之后,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如果孔夫子生活在现代社会,每次刷完抖音和知乎之后,肯定会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每次刷完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责骂自己:
哎,自己的自控力怎么会这么差啊,为什么老是控制不了自己呢?
其实如果你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思维,你就能够明白,在注意力这个系统之中,每个要素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
做为个体的你,当然希望自己在空闲的时候,能够好好学习,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但你的这个目标,很明显和开发、运营抖音的人员背道而驰。
你在管控好自己的注意力资源这个方面越是努力,开发、运营抖音的人员,就会更加拼命开发各种功能来抢占你宝贵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让你上瘾。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针对你喜欢各种新鲜感,抖音上面流行的BGM,每段时间都会更新一次;
针对你喜欢各种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热门上出现的用户,大多数都是颜值在线的,即使颜值不在线,也要营造出他们很有颜值的样子,各种美颜和滤镜,统统给我上上上;
针对你喜欢各种随波逐流,各种热门的话题,他们就用各种点赞数,收藏分享数来诱导你点击、观看和分享,至于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不重要,因为你知道别人正在看些什么;
针对你的反馈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不喜欢等待,他们就会在你打开小视频的3秒种内,让你产生足够的兴趣,因为如果不能在段时间内满足你,你很有可能会滑下去,不再观看。
针对你……
抖音上有很多高中生,初中生,乃至小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沉迷于抖音的时候,只会责骂自己的孩子自控力不足。
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在注意力资源这个系统中,不单单只存在孩子这个要素,孩子做出的努力,在开发各种APP的人员面前,简直可以说不堪一击。
我从来不敢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因为我知道,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喜欢各种新鲜的刺激,喜欢各种短平快的小视频,喜欢不劳而获和各种美好的事情,所有的这些,我统统的也很喜欢。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底细,知道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以要想避免自己沉迷于抖音这个软件,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不要去下载它。
不要去下载它,就不会去使用它;不会去使用它,就不会落入开发、运营人员给你制造的圈套;不会落入这个圈套,就不会每次事后都责骂自己,怨恨自己不能成就大事。
查理·芒格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对于责骂孩子自控力不足,沉迷于抖音和游戏的父母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够明白,学习和成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个系统里面,不能只是孩子孤零零的一个人。
你们的所作所为,其他要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和他们一起成长,陪着他们透过现象去看透本质,多点耐心,多点换位思考。
「为什么他们谁都不打,就只打你了」,这句话,多希望我的父母和老师,从来都没有跟我说过。
你可能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