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有才华的普通人出书,也是出版的意义啊!
日期:2018-07-24 13:02:06 作者:陈希颖 阅读:

为有才华的普通人出书,也是出版的意义啊!

  做書按:这是一本特别的书,特别之处在于,该书的作者——一位日本插画家,在ins上走红后,人生第一本书却被中国出版社抢先出版。作者本人也很特别——特别普通上班族,特别不爱说话,甚至会让妻子帮忙传话给母亲编辑曾问作者是不是因为特别讨厌人才不爱说话,作者答,不,我特别喜欢人。所以他通过画画表达世界热爱,在书即将出版前,作者的父亲罹患癌症,出版社加急做了两本样书寄到日本, 好让作者的父亲在有生之年自己儿子感到骄傲

  最后,这本《我的生活可能那么坏》在中国出版后,作者感慨整个过程让他“觉得中日两国的国境都消失了”,或许这也是出版的意义之一吧。

  我编辑的日本插画家keigo(河尻圭吾)的作品集《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先于日本,在中国先行出版,其实在书出版之前我与keigo从未见过面。

  01

  联系他时,他从未出过书

  只是位普通的上班族

  2011年,做出版几年后,我选择去东京留学,当时很喜欢用Instagram,2016年末一个晚上,我刷图偶尔看到一幅漫画——一个“苹果人”一脸不屑又嚣张,一手按住“左鼻孔”,哼地从鼻子擤出苹果核,我“噗”一声一下在被窝笑出声。

  此图作者就是keigo,那时在ins上拥有8万粉丝(现在为17万)。

  我发现,和大多ins插画家不同,他极为高产,平均每天都要上传一张以上的作品。当天,我居然一个晚上中毒似的翻完了2012年开始的2000多幅作品。我格外关注到,底下评论居然有六七成来自中文世界,评价他“太搞笑”“脑洞太大了”。我感觉自己发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插画师激动不已,第二天就给作者发去第一份邮件

  回信很快,但内容却让我有些意外,我至今记得,keigo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一个和插画、艺术毫无缘分的普通上班族。”

  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这样的印象慢慢具体起来,他好像并不如漫画里那么有趣,更像是一个有点迷茫沮丧普通人,心中有一些梦想却无力实现

  Keigo告诉我,ins上的作品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虽然2014年曾有日本某大手出版社的编辑联系他,但因他的粉丝太少,企划被暂时搁置了。

  这时我的确没有一开始那样坚定了。那几年我因为留学,对国内读者市场不算很熟悉,面对一个从来没有出版过作品的日本人,虽在ins上受欢迎,但放到中国市场来会怎么样,我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是我把漫画发给公司的人以及周围的中国朋友看,他们的反应都很不错,除了搞笑外,最多的评价就是keigo画的简直就是自己的日常,无力、尴尬、丧、哭笑不得……

  我渐渐打消顾虑决定还是跟着第一直觉走,和公司认真商量后决定出版!

  最终, keigo的第一本签约作品集——中文简体版《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终于顺利在今年5月出版了。为什么keigo的作品这么吸引人呢?我现在想来,认为他创作的绝大多数主题都来自我们的日常经验, 能够迅速引起强烈共鸣,加之脱力的构思中飘荡的无力感以及幽默十足的错位艺术表达方式,让人有审美快感

  02

  全世界都能理解的有趣

  Keigo的漫画里有很多角色,长颈鹿、兔子鳄鱼面包、磁铁……他们都生活在人类世界,整天面无表情闷闷不乐 。有趣的是,他们遇到的窘境却和我们每个人类似,比如:

  减肥问题

  无趣的上班生活

  每天都要纠结午饭吃什么

  面对这些无力尴尬的瞬间,keigo说,他会加上搞笑的元素以带来“救赎”,想表达 “尽管如此,人生也不坏”,就如他所喜欢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名言“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这正是他的插画想传达的。

  在现实生活中,keigo是一个害羞寡言的人,他说自己不怎么笑也不怎么生气,和他插画里的人物一样基本上是面无表情地活着。而他想借不高兴、无表情、严肃脸让画里的时间静止,或者说想要表现日常中常有的尴尬的两三秒空气氛围,然后画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书出版之后,我有幸带着中国读者的喜爱疑问前去日本拜访了这位传说中的神秘人物。keigo最怕的老婆说,平时的keigo寡言到了连和自己的妈妈说话都需要老婆从中传话的地步。而在那天,当他谈起自己热爱的艺术、插画时却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和我畅聊了一个下午。当问及他那神秘的灵感来源时,他说从小就善于用画来表达任何东西,加之大学学的是媒体设计专业重视事物造型概念,因此擅长观察并能灵活运用错位的表现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我问,不喜欢说话是因为讨厌人吗?他却说,不,我最喜欢人了。

  在那个下午他拿出自己珍藏的所有的《美术手帖》杂志珍贵的艺术书、画册与我分享

  而恰逢世界杯,他现场创作了一幅以足球为主题的作品,之后上传ins。短短几分钟内,上万的赞让我彻底感受到了网红力量

  当初挑选作品时,除了选择点赞量高、keigo的自信之作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必须是那种即使不加任何文字,也能被全世界而不光是日本人所理解的有趣”。

  举个例子,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幅画,就因为这个原则忍痛割爱了,但我觉得他依旧是一幅令人激赏的作品。

  没有日本生活经历小伙伴可能不知道,穿西服的是什么东西?它的名字叫“玉子烧”,是用鸡蛋做成的。这下明白了吧。

  keigo说他的插画始终都在表现“以记忆和经验组成的人生”这一主题,因此200多幅作品被分为了12个单元,“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的绝望从坐地铁开始”……“晚上去吃地道的回转寿司吧”。意图能够让读者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受到“人生”这一切实的存在

  书出版以后,读者的反应让我们很惊喜。他们自己挑选图片进行组合,甚至掀起了一股给作品加上文字的热潮

  比如:

  李开复老师解读:有时候长处也是短板。(鸡汤式)

  新京报编辑解读:起床时,灵魂的一部分还留在枕头上(哲学式)

  未读编辑解读:三明治起床不就是面包片离开西红柿枕头?(日常场景式)

  豆瓣网友:起床没带脑子系列。(自我调侃式)

  豆瓣网友: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做运动,我只是想这样看着你(治愈式)

  本书的最后一幅图,keigo说这是他回忆至今为止的人生,而画出的一幅作品,也是我们编辑室都极为偏爱的一幅。

  除了这些让人看一眼就发笑的作品外,keigo还有一部分作品可能看上去有些费解,但如果稍作思考,就会读出一番深意

  Keigo说,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乍看之下费解的作品。如果提醒一下,第一幅图是图钉,第二幅图是胶带,联想一下就会知道第三幅图是用什么将画贴在墙上的。

  而这种巧妙利用事物的属性的构思正是keigo常用的一种手法。

  03

  封面选定长颈鹿和兔子

  书名选择过程很漫长,直到想到“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这一书名,并迅速在脑海中蹦出它的日文翻译时,就没有犹豫了。

  长颈鹿是keigo漫画作品中的标志性角色,总是一脸严肃地喊出“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浓浓的日式幽默效果,那就放在封面上吧。

  同时,在插画中经常与长颈鹿一起登场,同样因特殊体型产生穿衣问题的兔子,这次也和长颈鹿待在一起。封底同样是他们两个,面对的是我们时常烦恼的“体重问题”。

  04

  编辑工作价值快乐 

  在编辑的过程中,我和keigo始终频繁交流。我们也喜欢交流一切和美术、艺术、设计的话题。他深受日本画家日比野克彦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地热爱着坂本龙一和北野武。他喜欢中国,唯一一次出国,就是8年前公司旅行来过上海,上海的夜景令他难忘

  对现在的中国他也充满好奇,我经常给他讲中国的各类事情,还时常为他翻译粉丝留言。开始一句中文也不会的他渐渐能自己看懂简单中文,现在甚至能利用翻译软件看出大致意思

  在书印刷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

  今年三月,书还没有印刷完毕。一天keigo无意问起印刷的流程进度。以前他从来不过问,我感觉异样,立刻警觉询问是否有什么事。他如实说,最近几个月自己的父亲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我和公司汇报了这件事,我们立刻行动起来,说服印厂以最快的速度手工做出了两本样书寄送到了日本,最后赶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前送到了他的手中。事后,Keigo主动微博和ins上po出两张图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对我们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意义与安慰。他甚至说,“觉得中日两国的国境都消失了”,这样说的确会有些夸张了吧,却让我切实感到了编辑工作的价值与快乐。

  05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

  Keigo时常会说感谢,说是我们发现与拯救了他。我从不这么觉得,正相反,因为编辑与出版这部深受欢迎的作品,我们获得了某种价值与承认。而能够始终站在这本书的背后,尽全力为它摇旗呐喊应是身为编辑最好的姿态吧。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与作者的美好关系正是这种基于完全信任下的相互成就

  编辑的工作和其他许多工作一样面临着诸多苦恼琐碎,但起码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欣慰愉悦。漫长的人生里多数的时间可能并不愉悦,但如何度过余下的时间,抓住生活中的精彩与美好或许才是我们最需要一种能力

  这是我编辑keigo的这本《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所获得的,也是keigo他最想传达给读者的吧。

  原价¥49.80 ,现售¥35.00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做書店铺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做書店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有才华的普通人出书,也是出版的意义啊!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