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鬼才君师兄
图 / 《我为自己代言》MV
“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一点苦都吃不了!”
好像我们从小就听着老一辈教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像每个人都得吃点苦头才有成长那样。
听听确实没有错,没经历过一些挫折和磨炼,很难有更上一层楼的领悟和成长。但是,往往有那么一些人,忽略了“苦”的营养值,把一些无厘头毫无养分的“苦”都当做成是成长的催化剂,这就让人莫名其妙了。
所谓的教官,让学生踮起脚,把手机放在踮起的脚下,只要支撑不下去,随时就把自己手机的屏幕给踩爆。
练正步的时候也是,要学生把手机放在脚上,稳住不动,不然动了,手机也是随时摔到地上。
看着似乎很逗,那些不知道哪里来的教官也是看着嘻嘻哈哈恨不得屏幕摔爆的样子,似乎这样的举动,跟军训的意义背道而驰。
毫无意义的苦,吃来干什么?难不成受着一肚子气,然后安慰自己吃苦耐真的棒棒哒?
入职之后,他总是被上司和同事丢来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工作,常常被琐碎的事情,堆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那个时候,他在安慰自己:吃点苦,一定有成长。
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不但没有接触到更深入的工作,反而沦为了部门里专门处理琐碎事,随便哪个老同事都可以指点使唤的打杂工。于是,他就考虑去跟上司提辞职了。
“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以后还想有多大作为?”
后来,他又找了另外一份工作。入职的时候,他的上司就跟他打底:这里加班非常严重,你是否熬得住?
而这次,他的加班,不再是处理别人留下的手尾,而是团队里的人一起为了一个项目,集体打拼,会头脑风暴,会一起OT,也会有老同事一步步教他成长。
那一年里,他依旧是办公室里最早上班,最迟下班的人。
他比谁都能吃苦,不懂就学,做错就重来,做完就复盘。只是,之前找错了平台,被人曲解了“吃苦”而已。
很多时候,学生去找工作,总会被人当做廉价劳动力使唤。又或者,家里人强行给你介绍各种你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你不去做,就是“吃不了苦”。
有过同学在树洞里留言,毕业季,还没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家里亲戚就想介绍她去朋友的厂里的做做客服,一个月4000元。而她觉得去厂里做客服没有太大发展空间,就拒绝了。
最后,找了一份2800底薪的策划工作,虽然前期工资不高,但她拼了命地去跟前辈学习,感觉找到了有兴趣的岗位。
而在介绍工作的亲戚眼里“这孩子就是吃不得苦,觉得去厂里工作辛苦,宁愿做个两千多薪水的工作。”
经历过一些磨炼,确实会有所成长,但并不是所有苦头都是磨炼,更不是所有吃苦,都有价值。
有一个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体验所谓的吃苦,明明爸妈每天开车去店里的路程是顺路的,也每天让二年级的孩子自己走40多分钟的路上学。前些天,早上大暴雨,一样让孩子冒着雨撑着一把早就被吹到不知道什么鬼样的小伞走回去,最后回到课室的时候,孩子已经全身湿漉漉,当晚就发高烧。
不但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吃苦的价值,还每天多浪费一倍有多的时间,让孩子缺乏休息,也增加了上学放学途中的风险。
“以前我们小时候都自己上下学的啦,孩子就不能那么娇气,就要吃点苦。”
确实,很多最后事业有成的人,都经历过一些劳苦岁月,但这些成长历程,是有历史原因的。
而如今,很多身体和环境上遭受的苦,都是毫无意义的,你自我安慰着吃点苦会让人变得更坚韧,别人就已经在你吃苦的时候,用更优的环境和资源让自己不断吸收养分。
如果问我,我也会感激我有过那些很受磨炼的成长岁月,是那些时光,让我有了现在这副执拗的性格,让我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能坚持到底。
但,我一样会羡慕,那些从小就在温室里的花朵,他们不但一点也不脆弱,反而见识非常广,在各种优异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各项能力培育得非常强大。
于是,我会渐渐明白,吃过苦的人,懂得怎么去把一件事坚持到底,怎么去拼着全力只求一把逆风翻盘。
但一路顺风顺水的人,也会在你旁边高歌猛进,甚至用更宽广的视野,来在你不曾想过的地方给予你最措手不及的挑战。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形容,如果你目的只是看到山外更宽广的世界,你有条件,你完全可以坐直升机飞上山顶,你不止可以一览众山小,还可以看到更宽广的山色。你不必自己赌上性命地去爬上山,然后安慰自己靠坚韧的毅力征服了一座山,才看到了那么眼前一圈的景色。
但当你毫无选择,如入困境的时候,吃苦和韧劲,才是你的不二之选。
吃得苦中苦,不一定能成为人上人。
选择有价值的事情去历练,才算是有营养的吃苦。
@鬼才君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