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种喜欢攀附的人,也极不愿意凑热闹。虽然曾经因为工作关系,接待过一些省部级甚至国级首长,接触过像孙道临、陈强、陈佩斯、朱时茂等大腕明星,可从来就没想过去索取什么题字或签名。然一本“毕业留言”却从学校背到乡下,再从乡下背进城里,视如瑰宝,不离左右。
那是高中毕业留言簿。红色封皮印有“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林氏草书,烫金字体被刀片刮得隐隐约约。有的留言洋洋洒洒,书满整页,有的三言两语,质朴无华。然而于我,都是绝好的鞭策与激励,都是上好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在插队农村的艰苦岁月,在那些永远也打发不了的空虚时光里,坐下来翻翻看看,内心便心潮澎湃,便像一盏小小的豆油灯,点亮了我的希望之光。
“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拜贫下中农为师,向贫下中农学习,为农业学大寨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校长胡雄德留言。校长和蔼可亲,有着慈父般的情怀。他长于演讲,不拿讲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报告,口若悬河,铿锵有力,从不重复一句。插队四年,他的留言一直是我奋斗的目标,夜航的灯塔。
“前进的方向有毛主席指引,前进的道路广大贫下中农已为我们开辟。前进吧,良高同学!胜利在等待着你,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你。”这是团总支书记高访樵的留言。今天看来,仍极具煽动性。
“手握钢笔心激动,知心的话儿告友人:活着一生拼命干,永做革命带头人!”这是直率坦荡的建华同学留言。同是班干,心存鸿鹄之志,只是可惜,在后来的“革命”中,我们都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当我头戴安全帽身穿幸福的蓝色石油人工装时,据说他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为你所需要的事业成功胜利而祝愿!”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写这则留言的是正根同学,言如其人,干净利落。恢复高考后,他如愿步入大学课堂。后来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某市治水的“大禹”。在一次抗洪抢险中,我还居然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他奋战在一线的身影。
“祝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文坛攀登!”写下这则留言的同学,后来在“三大革命运动”的风浪中入了党,经贫下中农推荐后考入医科大学,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凑巧的是,毕业分配后来到了我所在的央企医院。再后来,“七仙女”就糊里糊涂的嫁给了身居寒窑的“董永”。现在每每翻读这本留言薄,我们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
“人的一切离不开生活,生活便是斗争,斗争便是幸福。生活的激流将会把你带入知识的海洋,愿你成为人民的文学家,在报纸上看到你写的文章,看到你写的小说。”这是MM援朝同学的留言,着墨温婉,意切情真。其时,我在学校打理宣传栏,时常在那片园地不知天高地厚的耕云播雨,于是,也引起一些同学的“艳羡”。也许正是MM留言的“刺激”,我后来居然丢掉画笔和一切爱好,伴青灯一盏,在烹文煮字中寻寻觅觅,虽然没有成为什么“家”,倒是除台湾、澳门外,大陆所有省份包括美国《侨报》的纸媒都曾有拙作忝列其中。
留言里,类似的“吹捧”很多,譬如修才兄的藏头诗:“书山有路勤为径,赠言寄语表寸心。《史记》惟汉子长撰,良才博学天下惊。高瞻远瞩襟怀广,弟辞丹青已就成。留得友谊千秋在,念君莫忘真挚情。”可惜下乡四年,后又在滚滚红尘中为“稻粱谋”,庸庸碌碌,脚步匆匆,至今,仍像崔健歌中所唱的那样:“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念念不忘两位老师,用蝇头小楷在我的本本上留下了珍贵的墨宝。班主任语文老师何念先生留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祝你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坚持向现实学习,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何老师学识渊博,深藏不露,在校期间,他将当时还属禁书的一套七本《中华活页文选》等家藏典籍悄悄借我,让我在课余时间“充电”。能书善画的张国威老师,待我如弟,给予我生活上诸多帮助。他的留言,一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眼睛看远一点,胸怀放阔一点,步子迈稳一点,在革命的道路上戒骄戒躁,继续向前!”
没有想到的是,在与教导主任胡朝虎先生告别时,他竟然专门为我撰诗一首。当我捧着他的那首诗时,不禁泫然。诗曰:“一曲骊歌起,而今各西东;离亭瑞雪白,别路腊梅红。学习须勤奋,言行应谦冲,好风凭借力,送尔到农村”。后来据先生解释,末句本摘自《红楼梦》“好风凭借力,送尔上青云。”因为这届高中生马上面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以,遂改为“送尔到农村”。
如今,多少年过去,再次捧读这些亲切的文字,品味着这纯真的师生情,同学情,时常让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这岂止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留言薄?它分明是一瓮陈年的佳酿啊!
猜你喜欢:
史良高:被一座城市“劫持”
张晓风:幸亏我不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