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过硬。早年演话剧就拿过白玉兰最佳男主角,他演《春光灿烂猪八戒》和《穿越时空的爱恋》,都能演出那种纯纯的蠢蠢的感觉,有观众缘。
聪明。演员转型导演能这么成功的,就他一个。泰囧是第一部票房破十亿的华语片。这些年来导的片子,虽然有日益油腻之嫌,但都算叫好也叫座。
有梗。《向往的生活》里,他主动调侃自己的光头,说“我洗头都是用洗面奶”,是理想的综艺嘉宾。
但负面也多。被记者屡次拍到婚外情,跟记者起冲突。这两年徐峥似乎已经放飞自己,放弃了经营“恩爱夫妻”形象,于是传闻变成了“徐峥陶虹各玩各的……”
徐峥跟小陶虹是拍《春光灿烂猪八戒》认识的,当时是女强男弱的格局,新年的时候,小陶虹带上海人徐峥去看“北京春天发芽的第一棵树”,徐峥就在那求了婚。小陶虹那么美那么灵,徐峥那么有趣,也难逃“珍珠变死鱼眼睛”的宿命。
徐峥身上有种中年男人的疲态和油滑。你感觉他很会随口撒谎,善于自保,有种历练后的狡猾,但又不是真的坏人。徐峥给自己挑的角色都不是全然正面的,都是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本人跟角色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一方面真的很爱钱,拉着老婆一起入股了张庭那个微商(这里忍不住想叹息一声,谁能想到小玩子和朱允炆多年后以这样的方式维持友谊),另一方面他又是真的很惜才,《幕后玩家》的导演是个没背景没资源没代表作的青年导演,他自己都没想到能请得动徐峥,还主动担任电影的监制。导演任鹏远在采访中强调说,最感激的人就是徐峥。
徐峥监制的几部电影,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口碑都不错,都是7分以上的片子。而且他善于发掘青年导演,肯赌,肯替他们站台,能看出他对表演的敬畏心。
但这些年来他拍的导的都是商业片,就算泰囧当年破了中国影史观影人数纪录,他也没有跻身一流导演或演员梯队。
国内的电视剧、电影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角色不过正常人的日子。
比如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里面的大学宿舍,我每次看都匪夷所思,这个剧组里是没有一个人住过宿舍吗?
因为行业基准线如此之低,所以只要稍稍致敬一下现实,就能收获不合情理的赞美,比如欢乐颂1因为拍了樊胜美这样一个虚荣又可怜的捞女形象,探讨了重男轻女的话题,成为年度热剧;可惜第二季整个团队都膨胀了,刘涛说“你做多我做空,你做空我做多”的时候,就败光了观众的好感。
我不知道是影视行业太有钱了,大家都忘了“过日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编剧觉得普通人的生活题材勾不起观众的兴趣,总之,国内的影视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它不是从中国的现实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它半土不洋,编剧既不了解真正的上层社会,又不肯屈身看向挣扎的众生。
狠狠红之前写演员这个行业说,20岁出头就5000万一部戏,你让他们怎么可能看得起普通人呢?你让他们怎么理解普通人?
但徐峥在《我不是药神》里,完全做到了。
他戴了个很难看的假发套,一出场,是一个药店抽着烟无所事事玩蜘蛛纸牌的老板。他在电影里的初次亮相就足够“衰”,衰到你忘了这其实是个志得意满的中年男演员。
以下有剧透。建议没看过电影的直接跳过。
他演的是专卖印度神油,其实也就是男性保健品的小店老板程勇。有天被一个陌生人拜访,对方是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他告诉程勇,慢粒白血病需要一种叫做”格列宁“的药才能遏制,有用,但太贵。印度出产的仿格列宁有同样的效果,便宜得多。他建议程勇走私印度格列宁来国内卖。
程勇知道这种印度版格列宁在国内不合法,卖假药是违法的。但他急着要钱。
而王传君扮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是想通过程勇搞到便宜的药,想活命。
但一个要钱,一个想活命,两人角力,命比钱重,所以吕受益屈服了,他开始帮着联系上海病友群,一个女儿患病所以当脱衣舞娘赚钱的单身妈妈,一个患病的会说英文的牧师,还有一个因为得病不想连累家里人出来打工的小孩黄毛,五个人,组成了卖药天团。
前半段简直是喜剧。五人赚到了钱,程勇拿到了印度格列宁的全国代理权,成了五人小组的最高领导。
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趣。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原型人物叫陆勇,但他自己就是个病人。而电影里,徐峥扮演的程勇是个正常人,他只是穷。这是后面卖药天团崩裂的根源,程勇是可以从这摊子事里抽身的,其他人不能。
人是没有感同身受这一说的。所以程勇并不能真正体会他的同伴的心情。他跟印度厂商说,我不要当什么救世主,我就是想赚钱。但事实上,他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在俯瞰这群人。
他被黄毛抢了药,追到黄毛的宿舍一看,发现他把药分给了很多奄奄一息的病友,心软了。这是怜悯。
他赚了钱,在夜总会一掷千金,逼男公关跳舞,替单亲妈妈出气,这是“救风尘”情怀作祟。一转头,他就坚持要送女主角回家,那一段看得我都尴尬,太有“我替你出了气你要给我好处”的意味了。到了女主角家里,见到了她生病的女儿,小女孩的表情非常冷静,明显是见惯了妈妈的卧室里不定期出现不同的男人。这里是程勇开始被刺痛。
他被吕受益请到家里,吕受益的老婆把荤菜移到他面前,恭恭敬敬地敬他酒,吕受益指着刚出生的孩子说,我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
程勇在前半段是被所有人当恩人的。但他其实受之有愧,因为对他来说,赚得比卖印度神油多还能收获很多的锦旗和赞美,有了朋友,有人把他当大哥。他享受这一切,但他不知道,他手上的药,对别人而言就是命。
他是把别人的命攥在手里。
可他只觉得……他只觉得这是一条赚钱的路子,既然是路子嘛,此路不通,就换一条路。
所以他会把药的代理权给了坑蒙拐骗的张长林。他不知道同伴何以如此失望,他点破了前面其乐融融的假象,他们并不是一伙的,商人程勇并不真正懂得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就像他会要求白血病患者摘下口罩一样,他不知道病人的免疫力就是这么差,他只觉得他们遮着脸好讨厌都分不清谁是谁。
但前半段的程勇也不是坏人啊。他也讲义气,也有良心,就连他把代理权给张长林,也是普通人的选择。普通人当然可以贪生怕死,有余力的时候帮人一把,怕连累自己的时候觉得“关我x事”。
转折点是吕受益的死。程勇是真真切切,看到了一条人命因为他的怯懦断送了。
再回归的程勇,姿态没有了前半段的意气风发,他更像是在,赎罪。
但当程勇不再以”救世主“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却隐隐有了,神的意味。
片子也从喜剧走向沉郁顿挫。
徐峥真的是好演员。他能演出一个人性格的转变。比如刚开始他是个油腻腻的中年混子,后半段,周一围饰演的警察跟他问话,试探他是不是跟假药案有关的时候,他要演出“程勇假装自己仍然是那个油腻腻的混子,转着笔,问前任小舅子,卖假药很赚钱吗?”的感觉,前面是真油腻,后面是装油腻,他能演出两种的区分度。
徐峥演出了一个人的勇气被唤醒,是勇气而不是良知,一个正常人坚持不赚钱地替慢粒白血病人买仿制药,需要的不仅是”我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成就感,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使命感。
张长林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其实程勇把药卖到500元,也仍然有人买不起。这世上苦难太多,程勇管不过来。所以他一开始才想撒手不管。
但我们都听过那个故事,小男孩把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一条条放回海里,别人说这海滩上那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小男孩怎么说,他说这条鱼在乎。
等到程勇亏本卖药,甚至把儿子送走做好了蹲号子的准备的时候,他的形象跟神已经所去不远。
所以会出现那一幕,警车被人群堵得开不快,所有的慢粒白血病人摘下口罩,目送程勇。
电影还是拍得太过绝对了。比如把瑞士正版格列宁的医药代表,塑造成一个只知牟利毫无良知的衣冠禽兽。对于这点网上好多人都有争议。比如正版药定那么高的价格是不是真的不合理?制药企业需要利润来扩大规模,才有资本和空间来研制开发新药,仿药横行的话,谁还有耐心来做研发?有人说正版格列宁的厂商其实早就盈利,但就是不肯降价,但厂商一定有他们自己的逻辑,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对你来说是命,对另一个人来说只是生意。
还有,仿制药的安全性是否真的能保证?药效是否完全相同,是否经过了完整的试验?
换一个角度想——尽管仿制药的风险并没有被完全剔除,因为穷,病人还是甘于冒这个险去吃,是不是又一种心酸?
整个电影我很喜欢。包括电影的场景,是油腻腻的上海城乡结合部,街上只有破破烂烂的招牌和冷冷清清的门市部,路是伴随着尘土和垃圾的路,雨天走一遍回去就得洗脚。这是郭敬明电影里不会公布的上海,但至今我还没看到有人赞许的一个点是,电影里所有人的上海话都讲得非常好,比《罗曼蒂克消亡史》里好,罗曼蒂克里的上海话还是过于郑重和忸怩了些。
《我不是药神》电影里那些混着不耐烦和戏谑的上海话,很替人物增色。程勇就该是那个口气。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毛撒尿的时候,知道警察盯上了他们,他一路气喘吁吁地跑,跑的过程中他应该先是想问勇哥怎么办,又想让勇哥快跑,最后站定到程勇面前的时候,他已经拿定了主意,他要擅自把货车开走,让程勇跟此事无关。但这么复杂的心思,真正说出来,只有眼里隐隐含泪的三个字:“痛快了”。说完这三个字,他就做了这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这三个字,“痛快了”,真是好台词。
我看电影点映场是几天前的事情,怕剧透,写得慢,过程中又不断想起一些细节来。好电影就是这样,让人胸闷而不是爽的。
事情的起源是,有人在two区发帖说,徐峥的超话签到22人,(票房和口碑却这么能打),是不是说明你区天天盯着的超话压根没用?
给大家科普下,超话也叫超级话题,是流量明星的粉丝签到发帖给爱豆做热度的地方。
结果引发了一场中年小生粉丝的狂欢,徐峥大概做梦都没想到,46岁的时候,一帮少女亲热地喊他“徐山争”,喊着“不想撞南墙,只想撞哥哥的光头墙”。
因为徐峥成了豆瓣八组组宠,很多人又转而讨论,一个艺人能否因为作品被洗白,被原谅私德的不检点。
我对出轨明星是不是可以靠作品洗白没兴趣,但我想,也许《我不是药神》会开启一个新的单元。之前很多人把明星的私德管那么紧,几乎把男明星当自家儿子在管束,除了占有欲之外,是不是也因为,很多演员本身也不足以靠作品站起来。正因为没有角色,很多的明星才要小心翼翼营造自己的性格——戏里戏外,你总得给观众一个记忆点吧?
比如王传君,观众现在想起他,就想起虚弱的卑微的吕受益,谁关心他跟谁谈恋爱?
再比如周一围,之前因为不肯在社交网络上秀恩爱,被网络上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讨论“他是不是不爱朱丹?”
我还点进去过几次这样的帖子。
但是,《我不是药神》里,最后那个镜头,周一围靠着车,背后是绿色的舒舒展展的柳树,他等出狱的徐峥出来。
是那种毛茸茸的,柳条一样舒展的帅,我完全被击中。
倪 一 宁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