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晏子春秋》里记录了一则小故事,
齐景公登山,
看到美景之后,竟然哭了,
并说:
“真美啊,为什么要离开这么好的人间去死呢?”
晏子笑着说:
“假如先王们都不死,
那么怎么轮得到你在这个位子上。”
生命有一个终点,
最后的死亡,让我们觉得
整个生命有意义。
2
《失乐园》作者、以描写情欲题材著称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
有着大量关于两性的阅历和情欲题材写作经验,
使他长了一双能够“透视”男女关系的眼睛,
谈到丈夫这个“物种”,
他那条毒舌比之日本另一位毒舌作家村上龙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说:
他们到了四五十岁,都会很恐慌,
因为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在变老,
如果事业又不成功,
便会觉得自己活在一片滞重、深沉、枯燥、乏味的泥沼地里。
他们不甘心就这样老去,
渴望有新的恋情萌芽诞生,
渴望借少女的青春来让自己回到活力旺盛的从前。
他们被这种想要最后燃烧一次的情绪所折磨,
一旦有机会,
便会深深陷于这种爱恋之中,不能自拔。
直到他们老得下面柔软了,
对妻子的那颗心才开始柔软,
开始带着妻子上街吃饭购物,
给妻子买礼物,
甚至在公开场合情深意切地发表爱的宣言,
感谢妻子多年来对他执着的爱……
3
不丹活佛宗萨仁波切有着活泼的性格,
并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极其深刻的佛理,
在中国拥有大量拥趸,
他曾告诫世人,我们忘掉了“无用”的价值:
对于一个在华尔街工作,
或者在上海的某营销公司上班的人来说,
花几个小时坐在垫子上肯定是最没用的事情,
但他们有所不知的是,
在追逐“有用”的当儿,
整个世界都抓狂、发疯、忧郁了,
这样的话,“有用”又有什么意思呢?
所谓“有用”的东西,
很多时候是某个人在一间学院或者在什么地方设计出来的,
他们设计了什么,我们就完全相信、照单全收。
我们口口声声说人权、民主、个人权益,
但其实真正失掉这个权益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
我们完全相信这些由某些伟大的
经济学家、算术学家、政治科学家、哲学家等
设计出来的所谓“有用”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
你在一个无家可归、终日在德里的街道上行乞的孩童身上
看到的笑容远比那些
在上海、新加坡、纽约等地的预备学校里的孩童还多。
4
休·赫纳26岁时厌倦透了平淡无奇的生活,
决定将自己的春梦付诸实践,
他创办了一本叫《花花公子》的软性色情杂志,
却不想一下子击穿了美国的清教徒式社会,
点燃了那个时代美国男人的欲火,
一炮走红,从此此刊成为美国新享乐主义的代言人。
事业的成功也让赫夫纳从苦闷压抑的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
从此成为一个在女人堆中打滚的快乐单身汉。
他把每个男人都有的春梦,过成了自己的一生。
他为单身生活方式鼓吹道:
我才不愿意大家的脑子里装着那么多愚蠢的想法,
什么“家人团聚”啦,房子啦,家庭啦,等等。
在他创办的杂志上,他曾表达这样的生活观念:
如果我们愿意,如果我们充分享受每一天,
生活可以是一次美妙、刺激的历险。
问题在于,
我们常常错失找到生活中真正的满足和幸福的最佳时机。
我们文化的一大趋势就是,
永远都在为明天而活。
一旦你是这样的,明天就永远都不会到来。
5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
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
战后辗转到美国,
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
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
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
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
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
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
多才多艺的变态狂,
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
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6
卜白,原名郭文卿,一个85后的硕士研究生,
工作三年之后,却因为一场意外车祸,
彻悟人生,
辞职回到郑州农村的老家,
从此过上在家里养花种草,画画写诗的生活
并将自己的房间命名为“花诗堂”
期待自己的爱好最终能够养活自己,
而这看起来没有“前途”和“安全感”的生活,
令周围的朋友和亲人非常不理解,
对此,觉得自己过得十分快乐的卜白说:
说到安全感,其实安全感是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的。
外界给予的都是很脆弱的。
唯有自己给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安全。
有人说不在稳定的单位里工作,就没有安全感,
曾经的我也深以为然。
现在我觉得我不做自己内心期待的事,
我没有安全感。
比起坚不可摧的单位,我更害怕无常,
所以我得抓住自己的时间让自己不遗憾。
7
高剑锋,自小在黄山脚下长大,
在地方政府当过官员,
在国家部委任过公职,
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纪,
竟以多年自学摸索的农业种植技术,
在北京东二环内闹市中心自家的住宅楼顶上,
开辟了一个楼顶私家花园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达几百种之多,
一年四季楼顶上弥漫着鸟语花香
春天里,野鸭上他家楼顶来筑巢、产小鸭,
各种访客络绎不绝,
还有人来这里举办诗会,
他自己也经常邀三五知己好友,
在花园里用茶,享受闲适时光,
随着北京近年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和空气污染,
你真的会羡煞他!
高大叔觉得,自己动手,在自家建一个花园,
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最佳方式,
他的口头禅是:
家里的一盆吊兰,
比十公里外的100公顷草坪对你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