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陪你读书
初夏醉美的时光,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起来体会不一样的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一起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昨天我们谈到了爱。爱应该是在两个成熟与彼此独立的灵魂间的共鸣,在爱中双方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应当作为人去爱,也就是接纳自身和对方身上不完美、不成熟的地方,并在爱中逐渐变得更加成熟。
爱所给人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感官上的愉悦,也不是为了摆脱寂寞而寻找的消遣。它既是一种生命的本能,也是我们所担负的责任。
今天我们跟随里尔克,一起讨论在爱中所必然产生的一种冲动,也就是性。在里尔克看来,性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创造力,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永恒的生命而负担起性的责任。
纵观历史,在许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对性带有一种偏见,以至于人性在此时被压抑,以至于到今天,在很多时候,我们仍然是处在一种“谈性色变”的状态。
里尔克在这里所谈论的,是“博大的、纯洁的、没有被教会的谬误所诋毁的意义中的性。”它同样也是发源于生命的一种力量,是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的源泉。
性的体验应当是一种正常的感官体验,虽然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羞耻之心,它会被认为是人性中罪恶的来源。它与我们许多其他的体验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来源。
“身体的快感是一种感官体验,与洁净的观赏或是一个甜美的果实放在我们舌上的洁净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同。它是我们所应得的丰富而无穷的经验,是一种对于世界的领悟,是一切领悟的丰富与光华。”
与其他所有经验一样,我们只有从自身的主体性出发,才能找到处理这些经验的最佳方法。
与成长的其他过程一样,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我们理解自己,以及通过理解自己而理解这个世界。
“‘性’,是很难的。可是我们份内的事都很难,其实一切严肃的事都是艰难的,而一切又是严肃的。
如果你认识了这一层,并且肯这样从你自身、从你的禀性,从你的经验、你的童年、你的生命力出发,得到一种完全自己的(不是被因袭和习俗所影响的)对于‘性’的关系,那么就不要怕你有所迷惑,或是玷污了你最好的所有。”
而身体的感官所给我们的不同体验,必然也会伴随着心理上的一些变化。
从性心理的角度而言,性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接纳。能够将自己的身体完整地展示给另一个人,通常需要足够的自信与坦然。但有时这种自信中夹杂了其他的情绪,身体的体验中夹杂了征服、欲望、沉溺等其他的情绪。
由此,性对我们而言就成为了满足这些其他情绪需要的一种工具,而不再是为了向着生命的圆满而做的努力。
“我们感受身体的快感并不是坏事。所不好的是:几乎一切人都用错了、浪费了这种经验,把它放在生活疲倦的地方当作刺激、当作疏散,而不当作向着顶点的聚精会神。”
在里尔克看来,性作为生命本身得以延续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应当是不带有任何对自己的愧疚,也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
“一方面是‘不足’,另一方面是‘过度’,都搅浑了一个需要的明朗;同样搅混的,是那些生命借以自新的一切深的、单纯的需要。”
“也许你自身内就负有可能性:去组织、去形成一种特别幸福与纯洁的生活方式;你要向那方面修养——但是,无论什么来到,你都要以广大的信任领受。如果它是从你的意志里、从任何一种内身的窘困里产生的,那么你要好好地负担着它,什么也不要憎恶。”
如果将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放到作为生物族群的“人”中间去考察的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而作为人的这具身体,只是自然规律的一个载体。而人所以异于物,在于我们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己行动的掌控能力。
从自我意识之中很容易便生发出种种情绪,里尔克认为这是生命所必须承受的,不应该排斥这些不愉快的体验。
“人们要更谦虚地去接受,更严肃地负担这充满于大地、一直到极小的物体的神秘,并且去承受和感觉,它是怎样重大的艰难,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容易!”
在里尔克看来,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像是一棵树。我们曾经在谈论成长时提到过,像树一样迎接春天的阴雨和寒冷,迎来夏天的繁盛。
就这样立在时间深处,以树一般的静默去承受广阔的生命和各种体验。
在这里,里尔克再一次提到了植物。它们的生命安静而绵延不断,静静地生长,自然地成熟,无声地结合,养育出新的种子。
这同样是发自生命的爱与渴望,但却如此静默而自然。
“动物和植物中一切的美就是一种爱与渴望的、静静延续着的形式。”植物不存在自我的意识,因此与环境更紧密地连接、更完美地融合。因而生命的自然属性在植物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同看植物一样去看动物,它们忍耐而驯顺地结合、增殖、生长,不是由于生理的享乐也不是由于生理的痛苦,只是顺从需要。这个需要是要比享乐与痛苦伟大,比意志与抵抗还有力。”
里尔克相信人能够体会到这样的“透明到底的欢悦”,这种欢悦来自生命的深处,它带有这样一种纯净,这是建立在坦然地面对这个世界与我们的所有经验的基础上的纯净。
“凡是使你集中向上的情感都是纯洁的,但那只捉住你本性的一方面,对你有所伤害的情感是不纯洁的。凡是在你童年能想到的事都是好的。凡能够使你比你从前最美好的时刻还更丰满的,都是对的。各种提高都是好的,如果它是在你全血液中,如果它不是迷醉,不是忧郁,而是透明到底的欢愉。”
里尔克也谈到了性与艺术的关系。
这一点自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后,就被人们所明确地知晓与广泛地接受。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明确地指出,艺术是对被压抑的性的释放。
在谈论德国诗人德美尔的作品时,里尔克如是说:“他诗人的力是博大的坚强,似一种原始的冲动,在他自身内有勇往直前的韵律爆发出来,像是从雄浑的山中。”
“其实,艺术家的体验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接近于性的体验,接近于它的痛苦与它的快乐,这两种现象本来只是同一渴望与幸福的不同的形式。”
持弗洛伊德泛性论的观点的人们很容易认为,这种原始的冲动,就是一切创作动力与灵感的最根本的来源。但他们常常忘记,人之所以为人,必然有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因而里尔克在谈论过作为人的爱之后,是如此评价作为人的性:
“男人同女人从一切错误的感觉与嫌忌里解放出来,不作为对立面互相寻找,而彼此是兄妹或邻居一般,共同以‘人’的立场去工作,以便简捷地、严肃而忍耐地负担那些放在他们肩上的艰难的‘性’。”
“所谓妇女这个名词,她不只是当作男人的对立体来讲,也含有一些独立的意义,使我们不再想到补充与界限,只想到生命与生存。”
在成熟的爱那种平等与宽容的基础之上,作为人的“性”,更应当抛开种种世俗的眼光和议论,从而在生命最原始的需求之上,感受作为“人”的宽容与尊严。
因此里尔克批评德美尔,认为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只是作为男人去爱,不是作为人去爱,所以在他的性的感觉中有一些狭窄、粗糙、仇恨、无常,没有永久性的成分存在。”
所以有我们在艺术、在生命中寻求的“永久性的成分”,不过都是我们所以异于别的生物、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东西。
下本预告
下一周,我们将要一起共读的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莎翁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剧作品之一。
该剧讲述意大利两大世代敌对家族的子女,大胆追求爱情,不惜以命抗争的“悲喜剧”。之所以说是悲喜剧,是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青年男女虽然为了守护彼此的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取得了道德的胜利,换得了两大家族仇恨的化解,所以,这出永恒的悲剧,在很多学者和评论家看来,是乐观主义的悲剧。
据说剧中的爱情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古罗马也曾流传着一对情侣生死相恋的民间传说,众多艺术家纷纷从这则动人的悲情故事中汲取二度创作的素材。而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剧作。
从明天开始,我们将要为大家解读这部作品,一起体验那场荡气回肠的经典爱情。
文末歌曲:Your Song - Elton John
撰稿人:慧清,爱看书,爱写诗,爱发呆,爱旅游,爱抽风。立志有一天浪遍整个中国版图。
领读人: 潇君,爱茶爱狗爱NewAge, 用声音传递身边的美好。新浪微博@沐芷卿。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麦家给你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