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反智的。信仰是活生生的生命遇到活生生的真理而变得更鲜活了,却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在道成肉身的真理面前成了腊肉般的教条。我们因着认识那位创造万物的神,应当更有智慧与世界对话,参与到各种神要我们进入的情境当中,与有需要的灵魂共处。
费兰度(Ajith Fernando)的《效法耶稣的服侍(Jesus Driven Ministry)》在书架上放了很久,都没有抽出来读过,一方面常常感觉它的印制太简陋,总提不起兴趣来阅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服侍似乎没有到需要阅读这本书的程度。前者暴露了我的阅读还是太“外貌协会”,以前没觉得,这次深深觉察到了。一直以来,我对于一些教会印制简陋的小册子从来都不屑一顾,这是这几天的一个惊人发现。后者则暴露了我在服侍上的两个错误心态,其一是漫不经心;其二是自我满足。
这次拿出来阅读,是在读完旁边一本书要放回去时,留意到它,觉得有必要翻阅一下,否则自己书架上的书,竟然从来没有翻开过,将来想起,也会是一个笑话。不料想,翻开之后眼睛就亮了,费兰度的许多观点和我服事的经历恰好都契合,像一位长者,一边给我安慰,一边给我劝勉,一边还给我提醒。我们的神很幽默,祂一定透过每天灵修的经文给我说过许多遍,但是估计实在看我的心愚拙不堪,就叫来祂曾经的仆人以这种方式来讲话。
显然,这就是阅读的必要性。当然,首要的一定是阅读《圣经》,与神交心。但是,其他围绕《圣经》的书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神学性的,还有生命造就性的,前者给我们理解神的话语以帮助,后者以过来人的生命经历给我们经验教训。另外,我们还要适当阅读一些或许无关神学的经典好书,了解社会、经济、政治、科学等等的运行规律,对于我们尽上“治理者”的本分会不无助益。
信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反智的。信仰是活生生的生命遇到活生生的真理而变得更鲜活了,却不是活生生的生命在道成肉身的真理面前成了腊肉般的教条。我们因着认识那位创造万物的神,应当更有智慧与世界对话,参与到各种神要我们进入的情境当中,与有需要的灵魂共处。
回到费兰度的书,他说:“今天的基督徒领袖所面对的最大危机是关乎生活方式。著名布道家慕迪曾经说过,在他所遇见的所有人当中,与他最相处不来的就是慕迪自己!”基督徒领袖在生活方式上的失败,会为基督带来莫大的耻辱。费兰度的这个观点使我深为认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并非务必规律灵修、不住祷告,如你所知,他说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有力的在小事上忠心的生命样式。
“仆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为着外在的世界,放弃我们的权利和计划;在这后现代的社会,已愈来愈难实践这种生活方式。”费兰度说。在后现代的文化影响下,人们习惯于做有果效的事情,以至于一些教会和团契事工注重果效胜于生命乃至神的诫命。
费兰度指出来当下教会和服事机构的一个致命问题,就在于,“尽管我们声称我们的教会或机构是个家,但是我们却大都以公司的模式来运作”。有些教会和机构甚至采取俱乐部的方式,设置种种出入门槛,或者只找顺服带领人意愿的人做同工。这样的服事就连世人的公司都不如,着实需要悔改。
这一再提醒我反思,“约瑟的家”是否一直以来真的把每一个灵魂当做家人而非“粉丝”?但愿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为每一个在这个家里停驻过的人祷告,因为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是我们的家人,却不是过客。
费兰度也坦言自己服事中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灰心的时刻。“自从开始‘全时间’事奉以来,我的生活就变得复杂了一点。现在,我的伤害和愤怒来自我所服事的人,那些伤口就更深。但与神摔跤直至重得喜乐的这个原则,对我仍然很有帮助。”他服事中也会被忧伤或者愤怒的情绪萦绕,他此时会选择持续地祷告和代祷,实在无法摆脱就弹奏和唱诗歌以亲近神,直至这些情绪如烟散去。
阅读费兰度,这些都是美好的得着。让我重新来思考自己的服事,多么奇妙的事,神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之外,又给了我们教会的家、团契的家、文字事工这个约瑟的家,在其中我们可以称呼彼此弟兄姐妹!在这些家庭里面,有些人留言会毫不留情地指责甚至谩骂,有些人会误解,有些人会灰心失望,但不管怎样,我们不是僵硬的人际关系,却是主耶稣身体上的肢体关系。既然相互是家人,就不会因着这些而分离,反而是在爱里不离不弃。
更多阅读
✟ 足印专栏一之宋尚节✟ 足印专栏二之王明道✟ 基督徒绝不是道德精英✟ 教会服事最怕“老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