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蔬一饭,皆是生活,一碗一勺,藏着故乡
日期:2018-06-14 09:16:46 作者:AD 来源:拾文化 阅读:

一蔬一饭,皆是生活,一碗一勺,藏着故乡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秀色蕴于险峰之顶

  瑰宝必藏于艰险之地

  对于中国人来说,故乡浓厚情怀记忆莫过于那片故乡的土地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故乡的土地,承载着他们整个童年悲欢,其形态,其滋味,印刻在他们的心中,即便日后相隔万里,可是,一旦闻到熟悉饭菜香气,就能够回想起故乡的那块土地。

  而对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人来说,位处于黑龙江北部的那块辽阔的土地,就是他们的整个青春回忆

  1 

  那块土地,俗称北大荒。

  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曾这样描写“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肃慎氏女真遗迹

  但是,北大荒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北大荒生存发达,只是历史变故之下,清王朝为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黑龙江北部才逐渐变成了北大荒。

  然而,北大荒真的是寸草不生之地吗?

  并非如此。北大荒不仅不是寸草不生之地,甚至还是极其肥沃的粮仓。

  可以说,北大荒的先天条件是极其优越的,不然也不会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场浩浩荡荡的百万知青开垦北大荒运动

  而那场知青运动,真正的改变了北大荒荒无人烟的历史。

  2 

  谈起那场知青运动,我想到了许多名人,如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濮存昕、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中国影视编剧作家梁晓声、曾任央视一姐敬一丹等名人,都是当年开垦北大荒的知青之一。

  他们对开垦北大荒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但同时,北大荒也成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至少对于央视一姐敬一丹来说,北大荒是她命运转折的地方

  敬一丹六岁照

  1972年,敬一丹登上了前往北大荒的末班车,17岁的她被分配到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一个叫清河林业局的地方,负责木材和种菜等一些杂活。

  由于生性乐观,敬一丹倒不觉得运木材和种菜的生活辛苦,但是由于粮食短缺,粮票供应不足,饿肚子情况倒是经常发生

  但是那个年代,一切都要凭票供应,即便手中握有粮票的敬一丹,也是尽力把粮票攒起来留给两个弟弟自己选择去吃一些野菜来饱肚,偶尔也会蹭一下别人的饭,但是这一蹭不要紧,还蹭出了几个日后非常要好朋友

  很快,林场要新建一个广播站,谁能做广播员呢?敬一丹没主动报名,但是她的朋友说,“小敬在初中就挺喜欢播音的,让她上一定行的”。

  就这样,原本准备走法学之路的敬一丹被朋友推到了播音员的位置,虽说是一件意外之事,但是敬一丹仍然尽善尽美的去把这些事做好,于是,林场广播站就被敬一丹承包了。

  由于敬一丹在林场广播站表现较好,就被调到了局广播站,这对于敬一丹来说,已经是那个荒芜的时代极大的恩宠了,然而命运从来只偏爱历经过磨难的人,不久之后,北京广播学院来到这里招生,敬一丹成功入选,从此之后便开始了央视之路。

  这便是央视一姐敬一丹的故事

  每当敬一丹回想起北大荒的无限风光之时,也会忍不住连连赞叹道“太美了……”

  的确,北大荒的风光,是极美的。

  从地理位置来讲,北大荒地处平原一望无际,横跨11个经度,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面积之大为国内翘楚。

  从水文环境上讲,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水脉在此处幽然相会,不仅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储量亦非常可观,同时空气清幽大气降水充盈。

  从土壤上讲,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适合作生长

  先天条件如此优越的北大荒,自然风光必然极佳。

  而北大荒最著名的善粮农场,正如同作家聂绀弩所写的一样“秀色蕴于险峰之顶,瑰宝必藏于艰险之地。”

  善粮农场,远离工业区,地处自然环境保护区,其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市面一般大米的生长周期,一年一季稻,缓慢生长,充分吸收天地精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水稻天然养分足,长势壮,其米香气浓郁光泽透亮、口感软糯。

  善粮大米超高的品质,来自于超乎想象科技水平:采用统一配种、采购农资、组织规划形成了“平台+基地+农户”的标准管理模式

  在采购上,实行了颠覆性的直采模式,用户通过精选米库程序,提前拍下种植订单,优先锁定当季新米,大米成熟后,按照每月一次的配送方式,现磨现发,新鲜到家。

  还可以利用手机在线溯源,了解大米的生长情况,实时监控订单状态,可以说是很贴心了。

  不是每一粒大米都来自善粮农场,不是每一个农场都建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北大荒自然环境保护区。

  3 

  俗话说,所有的乡愁,都来自于家乡食物与土地。

  对于百万知青来说,北大荒大米的味道,就是他们家乡的味道。

  但是因为那个年代物资供应紧张,日常的一切消费几乎都要凭“票”,粮食、布匹定量供应,粮票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吃饭凭证,光有钞票没有粮票,只能饿的嗷嗷叫却吃不上半口饭。

  没有钞票人们还可以走亲访友,但没有粮票那可是寸步难行

  我们的爷爷姥爷等,大多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因此粮票在他们心中,可能金钱还要重要

  《粮票换米》画家霍冬梅

  “看着这些粮票,我就回忆起了那个吃什么、用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今年已经60多岁的四川粮票大王蒋俊,历经20年,收藏了300多个品种的粮票,数目多达63000张。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发行粮票是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的一种手段,看着这些粮票,我经常会忆起那些青春岁月。”蒋俊老人说。

  四川粮票大王蒋俊收集粮票之路

  在2004年的春晚小品《粮票的故事》中,爷爷没事就爱对孙子讲述关于粮票的故事,小的时候孙子不理解,为什么爷爷总是对粮票念念不忘

  等到爷爷离开人世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爷爷讲述的不是粮票的故事,而是他自己的故事。

  我身边的许多老人,都会收藏上一两张那个时代的粮票,一有空就给孩子们讲粮票的故事,还会把粮票拿出来让我们看,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别看它只是一张小小的粮票,实际上它在无声的岁月变迁之中,蕴藏着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广内涵

  你呢?你的爷爷是否也收藏着那些古旧的粮票、布票?而在那些粮票、布票背后,藏着怎样的一段往事呢?

  如果你的家中还珍藏着那个时代的粮票,布票,就在评论说说你与粮票、布票的故事吧。

  我们将选出点赞最高的十名读者,赠送善粮大米试吃装~让爷爷们,品尝到来自家乡的味道。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以将粮票的照片上传给文化君,与文化君一起分享那些关于粮票的故事。

  点击上图进入精选米库小程序

  可砍价0元得善粮味道稻花香大米

  还能10人团一亩粮田

  认领善粮味道共享农场,让家人吃上放心粮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 梁山伯自白书

  · 十万个冷知识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蔬一饭,皆是生活,一碗一勺,藏着故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