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芽余鱼(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转载请加fushunamei
富书主播:楚翘
可是,忙活了一个月,眼看着房价不断窜高,她却连个号都没摇上。
买房的人太多了,新出的楼盘,几百套房连个地基都没打起来,就已经排号排到了近四千人。销售说,人数还会继续涨,到时候只能看运气能不能选上房。
我问她:“打算买哪里?”
苏瑜摇头叹气说:
没想买房时,觉得遍地都是房子。可真有这想法了,才发现排队买房的人,走哪都是乌压压一片,房价也跟风似的涨,只能普遍撒网,抢上哪是哪。
只是如此一来,本来凑一下可以付全款的钱,现在能保住40%—50%的首付就谢天谢地。再加上调控政策收紧,购房条件限制多,利率不断上调。
到时候刚需的房子不仅会越来越难买,大半的身价也会全部搭进去。
当时,房价尚稳,位置好的房子随便挑,又是单位团购,又是卖房大促销,她本可以有很多机会买上性价比高的房子,但那时的她,愣是把钱存四处挥洒娱乐,也没想投资到房产上。
“脑子太不灵光了,那时候。”苏瑜这样形容自己当年的决策失误。
世上没有后悔药,苏瑜只能花大价钱为自己当初的‘没想到’买单。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在一档节目里说他决定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以后租房、租车,后来他真的卖了房子,但卖了北京房子的罗胖,紧接着就去香港投资了腾讯股票。
结果,腾讯股票比北京的房价涨势还好,然后在这一轮北京房价上涨前,他又把北京的房买回来了。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这中间的利差却让他的资产翻了倍。
罗振宇卖房子,很多人就学他一样卖房子,后来就有人在网络上说他出尔反尔,把人往坑里带。
罗振宇对此的回应,有一句话虽不留情面,却犹如当头一棒,那就是:
这就是“思维”的差异,思维引领行动。
思维是我们基于过去的记忆经验和知识习得,间接反应在客观事物上的认知和智力活动。
为什么我们没有“好好想一想”,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认知思维跟不上。
但这也没什么好后悔,正如罗胖所说:“责任永远自己负,技不如人的我们本该接受这样的教训。”
思维改变行动,行动改变结果。只有真正改变了思维,才能改变自己的行动。
历经香港电影最黄金时代的十年,又耀眼台湾电影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从银幕演员华丽转身为著名导演。
如今,依然活跃在时代最前沿的张艾嘉,用“岁以不惑”的生命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永远“打开”的人生。
“我原本对许多事都不精通,但后来的我却可以深入到每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内,极尽徜徉。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有很强的好奇心。”张艾嘉说。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张艾嘉,从没有把想法落在虚处,而是统统付诸于‘设计’。
她对将来每走的一条路,每做的一个选择,都会预先做一个“设计”:
要不要为追寻音乐从美国回台湾,要不要在很多人吐槽她不上镜时做演员,要不要在演绎有所成就时放下一切从头学起当导演。
从踏入演艺圈开始,她从未迷茫过,在要不要的基础上,她结合自己的性格、优势及特色,去寻找、去分析,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个行业。
如果适合,接下来该从哪学起、做起,包括为什么要唱歌,适合唱什么样的歌曲?
如果选择演戏,应该演怎样风格的戏?决定做导演,要从哪里挑选影视题材和演员。
在提前“设计”的预想下,张艾嘉的思维被一点点打开,人生也在“设计”的实施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因喜好音乐,自中学时代起,她便在空军广播电台演唱,后由电台转至电视。
19岁张艾嘉更是只身前往香港,进入嘉禾影视公司开始演绎之路。
在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殊荣后,她又以自导自演的《最爱》进入导演圈,从获奖无数的《少女小渔》,再到后来感动两岸三地的《心动》和《念念》。
张艾嘉做编剧、当导演、写书、来内地拍片,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过得清清楚楚,并以她独有的“打开”方式,永远行走在路上。
人生为什么要设计?
我们大可以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和趋向,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扩散思维。
所以,接受人生的起点,然后保持好奇心,让思维在设计中展开,让生活在开放中充实。
拆掉思维里的墙,让我们的未来开出无限的可能。
因办公区域的桌椅板凳和门锁门框磨损的厉害,经理便托人从外面联系了维修工。
郭子便是其中一个,跟着他舅舅做学徒,十八岁不到,做活却干脆利落。
有单位年长的同事就说年纪还这么小,将来有什么打算,郭子笑言:
准备学个一两年就独自出师,在外揽活干,挣着钱了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
这两天活做下来,我们与勤快能干的郭子很快熟悉起来,并常常给忙起来顾不上吃饭的郭子带些吃食。
结束的时候,郭子说他其实很羡慕在金融单位工作的我们,有学历,有能力,靠脑子养活自己,而他只能做体力,还挣不下多少钱。
我们问他当初为什么没上学,而是选择了做维修。
郭子说他高中没考上,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开始做活,挣些零花钱。
至于以后,可能就像舅舅一样做一辈子维修工。
看着他眼里忽亮忽暗的光,我们建议他有空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多看看书,多想一想,多学一学,时间会给他以答案。
由于他们师徒做事认真,单位很多维修的活经常找他们来,直到一次,郭子来我们营业厅告别,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维修。
他要用这些年攒的钱去读技校了,他喜欢玩电脑,准备学个计算机,以后争取去更大的城市工作,安家立业。
中专毕业的乡镇小学体育老师,在很多人看来,他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稳定底薪,不愁温饱,没有多大出息。
他曾经也以为自己的一生止步于此,但过着朝九晚五教师生活的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不断思索。
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既已如此,当下却能改变,未来是不是有另一种可能。
他忧思难眠,直到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着手准备专升本,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再读博士,最后成为南京大学教古代文学的副教授。
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说:
没有人能够限制你,唯一限制你成功的人是你自己。别再自己摸索,问路才不会迷路,超越自己从埋葬过去开始,突破思维定式,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无条件自信,即使再做错的时候。
停止了思考,就等于围堵了我们认知的环境。
困守了思维,就等于封闭了我们成长的渠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升级我们的思维模式:
1、推陈出新,勇于试错
要多看、多想、多接触,摆脱旧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结论,集思广益,在反复创新中优择劣汰。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没有矛盾可以制造矛盾,多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思考,打破定式,开拓思维。
认知是思维的前提,通过现实的经验和记忆获得,常受制于环境的影响。
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让思维不断扩散和升级。
思则通,通则达,我们的人生需要思维的变通,我们的先天因素可能有所欠缺,但我们的思维方式完全可以靠后天培养。
互联网下的人机交流、全球资源的共读分享、四通八达的里程游历等等,都是我们认知和思维提高与升级供养池。
作者简介:麦芽余鱼,富书签约作者,每天工作十一小时的金融民工,深度阅读写作爱好者,文章经常被简书推荐至首页,多年杂志写作经验,擅长写情感婚姻育儿,个人励志成长,书评影评类文章。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点击阅读原文,富书优品,给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