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一个三有青年
有空就来一起说说话
最近,一个宣称“2018年最扎心视频”在朋友圈刷屏,短篇映射出当前90后的忙碌、亚健康状态。各种花式“朋克养生”大法让人眼花缭乱,熬夜敷面膜、啤酒加枸杞、玩手机换护眼壁纸......一边作,一边养生。
你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
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你就换了一个绿色的屏保,然后继续心安理得的刷微博。
你在凌晨3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个5点起床的闹钟
好像死亡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肝癌、糖尿病、胃癌”也开始更多的出现在我们90后的身上。
是啊,90后的我们喜欢以“90后老阿姨”、“90后空巢老人”自嘲,好像年纪轻轻的我们不自觉的就提前加入了油腻中年人的行列。
还记得以前啊,
在KTV通宵唱歌,第二天依然可以按时去上早课。
但是,慢慢地,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有活力了。通宵通不了了,蹦迪蹦不动了,变态辣吃不了了,开始脱发了。身体开始慢慢的出现了衰老的信号,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可以消耗的年轻资本。
于是我们开始改变了,
蹦迪的时候在威士忌里撒进一把枸杞。
抽烟之后吃个维C,熬夜之后敷面膜涂眼霜。
慢慢地,我们懂了,年轻再也不是我们90后的谈资,健康才是。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有个同学,读书时,例假一直不正常,特别多,她也不忌口,冰的冷的雪糕照样吃,可怕的是她也不会肚子痛疼。前几年再见她,物是人非,子宫都切了。
其实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生,冬天光腿穿短裙、破洞裤,甚至还有一些妹子泡吧抽烟,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
甚至网上还有很多猝死的案例:
媒体人王雅珊2016年因肝癌病逝,年仅28岁。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雷霄骅2016年过劳猝死教学楼,年仅25岁。
一位叫“麦医生”的90后规培医生2018年4月猝死。
这些并不是个例,因为长期工作劳累猝死或者长期生活不规律导致死亡的案例实在太多。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这些都是很多90后学生、白领的“标签”。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90后的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还患有重度拖延症。学生党拖作业,上班党拖工作,明明我们白天就可以完成的任务非拖到晚上做,美其名曰:“因为晚上有灵感”。
等做完手边的事,躺在床上的时候,心想着玩会手机就睡觉。然后开始逛淘宝、刷微博、刷抖音,没有看到好玩的就继续刷,看到好玩的一会儿去分享一下。并在心里告诉自己:再刷5分钟就睡觉。可是,好几个5分钟过去了,还是败给了没有自制力的自己。
关于健身,我们也总喜欢为自己找借口。“上班太累了”、“今天又下雨了”、“小王今天不去了,没人一起过去,那我也不去了”。说白了,还是自己心里在自我安慰,只是懒罢了。
应了那句话,“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们很清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比较养生比较无害,但就喜欢拖着,想着以后再说。
但是,哪有那么多以后,哪有那么多假如,当我们的身体真的亮起红灯像那些猝死的人那样,怕是为时已晚了吧。
还记得妈妈以前经常说:你现在熬夜抽烟喝酒,觉得自己年轻,没什么感觉,等你跟我一样大了,各种病痛就都找上门了。
现在看来,父母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或许现在的我们依然需要为了生计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忙着赚钱忙着可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依旧无法卸下。但是别忘了,健康才是我们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根本前提啊。
关注我们的健康,并不仅仅是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更是要有一颗对自己身体负责的心。健康的生活节奏,并不阻碍个人的追求,反而会帮助我们走的更远。
希望每一个奋战在自己岗位上的人们都能够爱惜身体,毕竟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格来谈理想和未来,你说对吗?
早睡早起,少看会儿手机
其实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懂,也都知道,只是这一次,七喜希望你不要再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就采取实际行动吧。
不迷信微博锦鲤各种点赞转发好运,不心存侥幸,认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从此刻开始出发,做最完美的自己,让每一天都充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