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不必为你的不合群感到愧疚
日期:2018-05-10 17:30:15 作者:S叔 阅读:

你不必为你的不合群感到愧疚

  Spenser集结百万城市新青年

  这是Spenser的第355篇文章

  上周和一个投资人朋友喝茶。在场的还有一个93年的小姑娘,走网红路线生意已经做得不小了。她和我们聊了聊现有的模式未来两三年的规划,也问了投资人一些问题想法都挺好的。不过最后她叹了一口气

  “可我遇到个问题——以前的朋友,我越来越玩不到一块儿了。”

  “怎么说?”

  “五一同学聚会了。和以前的闺蜜聊天,她们就聊爱豆啊找工作啊,这种话题是我几年前关注的,现在已经聊不起劲了。可是我内心真的很想和她们继续一起玩儿,现在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没毛病。”身边五十岁的投资人甩出这么一句,“朋友本来就应该过几年换一波。过早地特别合群,只能说明个人天分不足。”

  说开了,我也想给所有高自尊、肯上进的人,送上这句话:

  你不必为你的不合群感到愧疚

    出众的你,

    和他们根本不是一伙儿的  

  小姑娘当时那种有点迷惘的小眼神,我在其他年轻人身上也见到过。一种生怕被身边人,尤其是好友同学看作异类的恐慌

  其实他们所谓的“不合群”,无非是因为能力更强,见识更广,自身跑得太快,导致身边原来的小团体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这类鹤立鸡群体质的人,跟身边群体能合得来才怪。

  这种不合群的表现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他们不容易被身边人理解常人不但理解不了他们的杰出优秀,还容易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冷嘲热讽

  就看清华的女生章泽天。嫁给刘强东以后,一下子陷入了舆论八卦漩涡键盘侠很热闹,说什么的都有:“人漂亮”,“运气好”, “考得好不如嫁得好”……

  不管哪种揣度,大家都在把她和普通的女大学生这个群体比,觉得她飞上枝头凤凰,所以舆论老爱叫她“奶茶妹妹”而不是“章泽天”。

  但他们不知道,章泽天的父亲是会斯通投资集团总裁高级工程师家庭既是高知,也有财力,本来层次就不低。

  她自己呢,虽然以艺术特长生保送清华,但并没打算从此靠脸吃饭。她去当主持人参与节目挑战智力的“最强大脑”;曾受到张艺谋《金陵十三钗》的摄制邀请,但是她主动拒绝了。要不是本人凭实力赴美交流,哪有机会遇上了同样去学习的刘强东?

  再看结婚以后,她提升的不止是衣品。学财务,做投资,很快上手,业绩不错。今年3月份和比尔·盖茨共同进餐,她用流利的英文向在场嘉宾介绍中国公益项目,引得盖茨频频点头。

  在接受ELLE采访时,她谈起和刘强东的关系说:“一切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吃瓜群众没想过,她和刘强东能够走到一起,本质上就是一种“合群”。他们本是同类人。

  从另一方面讲,天赋异禀、能力超群的人,本身也未必看得懂身边人的脑回路。

  就拿今年的益智节目来说,“超凡少年”陈家庚是一个高中年级的小同学,以超凡的空间计算成功pk掉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的博士沈宇洲。

  关于他中学生活的VCR里有一个片段有意思班里同学五点半就早早开始自习,他往往最后一个才到教室;下课后,同学纷纷涌上讲台围着老师提问题,就他孤零零地留在座位上。

  “我就很奇怪,这种问题,他们怎么会想不明白呢?”

  这就是典型的智力不同,没法相融嘛。

  不仅智力,胆识魄力野心,各方面都是一样的。叔本华说,“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贫乏以及俗气正比。”

  古往今来,永远窝在群里的人,都像俄罗斯方块一样,层叠消融了。改变世界科学家超越时代哲学家,干成大事创业者骨子里一定都带有一种不合群的劲儿

  如果你是人群中优秀的那1%,就应该为自己的不合群感到高兴,而不是愧疚。

    你的不合群,社会欢迎  

  有些不合群的情况,未必是天赋异禀或者追求远大,只是氛围习惯使然。就好像广东人受不了四川人爱吃辣,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喜欢热水一样。

  一个人要是闯进新的环境接触不一样的群体,变得不合群不是很正常吗?

  现在,国家开放交通方便,人很容易切换环境,由此而遭遇不合群的机率也就大大提高了:你可能从一个普通中学考上了一流名校,从一个三四五线城市到了北上广深找发展机会。脱离了以前混得很好的原生大集体,你很容易一下子找不到北,没有群来合。

  倒退几百年几千年,中国的士农工商壁垒分明,欧洲的贵族奴隶天壤之别,印度种姓有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也是等级森严。社会财产大多是继承的,人也基本是定居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以前的人,绝大多数一生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嗨,所以世世代代动摇

  而现在,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流动性高、万物互联的社会里,“不合群”才越来越常见了。只要愿意,十八线小镇的你可以奔去一线城市,豪宅别墅里长大的你可以去第三世界看看,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逆袭的屌丝,周游世界的背包客,都必然是不合群的。这其中的冲突,就像鲶鱼跑到了沙丁鱼群里翻腾搅动。虽然不太舒服,但正是社会的活力所在

    不合群的正确姿势

    打造个体优势闭环  

  前面说了:不合群是指不盲目迎合,很可能是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看世界自然结果

  但是,我说的不合群,不是指不会合作

  比如,职场上总有那么些人,在一个项目做提案、策划阶段,有不同意见却不主动沟通;等其他人都表决通过后,他开始拒绝合作,还顾自嘚瑟:“这样做很浪费精力的,明明这样做更好。”“切,我不合群,只是不和那群傻逼一般见识。”

  这些人,错把低情商当成有主见,他以为的不同流俗,只是众叛亲离。

  同样,社交技巧不足,也不是不合群的理由。我听到过无数职场新人说:“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所以……”

  “所以”后面的理由五花八门:不擅长演讲、见人羞涩、朋友少、领导力差、职场吃不开……

  其实演讲、社交都属于技术性问题,而非原则问题。外向的人容易做好,主要是因为不怕试错。内向的人只要愿意,通过刻意练习完全可以搞定。

  内向和外向,本质上只是心理能量积蓄的模式不同:对于内向者来说,独处时会积蓄精力,参与社交活动则会消耗能量,表现为生来“不粘人”;而外向的人则反之,一个人呆着空虚寂寞冷,在人群中有说有笑就觉得满满正能量。

  乔布斯就是内向者,他大多数时候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但这并不影响苹果发布会上,在聚光灯前,讲演精彩气场迷倒全世界

  “不合群”的正确姿势,一定是弥补了技术性缺陷以后,锁定自己的核心特质,并且最终发扬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职场上,内向这个特质可以怎么变成优势?

  内向者习惯于和人群保持一定距离,所以更善于观察、内省和思考,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在需要高度专注、灵活创新的工作中,譬如设计研发创作,都有极大的优势。扎克伯格,乔布斯,比尔·盖茨,都是充分发挥了内向人格优势的赢家

  不合群无疑会产生一定的人际压力。而对个体来说,从抱团中汲取安全感,毕竟也是人性本能

  但是,如果你恰当利用“不合群”的特质,让它源源不断形成反馈闭环,彻底碾压与之相伴的压力,这时候你的不合群,就有了十足的底气

  请记住,过早地特别合群,只能说明这个人天分不足。

  你不必愧疚。

  关于职场或许你还想看:

  《创造101》:这个满屏大长腿的节目,

  居然这么好看

  不拥抱一次泡沫,你都不好意思谈人生

  为什么老板不喜欢爱追问的员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不必为你的不合群感到愧疚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