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一个特别的人,都置顶了【午后呓语】
文|陈午
01
很多人加了以后,一句话都没聊过,连一声问候都没有,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微信列表里,连平时朋友圈点个赞,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然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在N年后的某一天里,突然冒出来,一上来便撂下一句话:在吗?可以帮个忙嘛,向你咨询一些问题。
从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都会一一给予回复,心想你有困恼来找我,也是对我的一种信任,不回复别人太不礼貌了。
然而,随着咨询人数的增加,以及自己工作越来越忙碌,实在没办法做到完全回复。
后来,我在其他好友的建议下,开启了选择性回复模式。对于那些百年不联系,没有任何交集,一上来就要帮忙的人,我都会回以微笑,告知太忙碌,实在抱歉。
然而,要是那些经常与我互动,有事没事都会跟我聊两句的人,无论再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帮其解决困扰。
好友说,对于很多人,只能说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你平时都没想到我们,一有困恼就径直找上门来,我们又为什么要帮你呢?我又不是你爸妈。
话虽糙了点,但却不无道理。
02
很多时候,你想让别人帮你,得先看看你曾经帮过别人吗?又或者你跟对方熟悉不熟悉。
心理学上有一个原则,叫“互惠原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想让别人帮你,你也必须帮对方。没有人能够无条件地持续地帮助一位陌生人。
假设你跟两位朋友借钱,一位是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另一位是平时有事没事打电话互相问候的好友,那么,在双方经济等其他条件不考虑的情况下,你认为,谁借你钱的概率更大呢?
你过年过节都没问候别人一声,看到他人发条朋友圈都懒得点个赞,一出事,就立马想到对方,试问又有谁愿意真心对你付出呢?
03
记得前几天有个人找我老爸借钱,电话一打过来,我老爸在微信上,就立马将钱转给对方。
我在一旁带点儿疑问地说:“爸,你借钱给别人怎么如此快,一个电话就借到了,等下那个人不还怎么办?”
我爸听后笑了笑,笃定地说:“没事的。这个人以前我有困难,他也立马帮助我呢,生意上的很多客户,都是他介绍过来的。”
“我又不傻,那些平时不跟你联系,自己生活潇洒自由,一遇到问题就马上来找我的人,我才不会轻易借出去呢。”
深以为然。你平时没想到对方,有事的时候才找别人,难道,对方在你心中,就是一个移动加油站吗?没油的时候,才能被记起吗?
04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有时候不是说你非得给别人好处,别人才愿意帮你,而是你平时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没有,与人无任何交集,一有困恼,立马找人求助,人家不帮你,也是理所当然的。
记得前段时间,因为新书宣传的原因,编辑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叫我去寻求一些作者的承若,到新书上市时,帮忙做相应的宣传。
那天我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跟编辑老师说:“小问题,我微信里加了好多大V呢,我来一个一个跟他们说。”
然而,当我给微信列表里一个个大V发去帮忙消息时,隔了一周,都没有一个人回我。
我很不解,以为是自己语言叙述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忙找到一位非常好的作者朋友询问,我说:“奇怪了,他们是不是没看到我的消息呀?为什么没一个人回我。”
好友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问:“你跟那些大V平时有联系吗?或者说你们熟吗?”
我摇了摇头,尴尬地说:“不怎么熟吧。就是偶然间看到他们微信,然后加上了,还没聊过......”
“你都没跟人聊过天,这一上来就要别人帮你忙,谁愿意呀。你以为人人都像我跟你这样,关系很好啊。”
好友的话仿佛重锤一般,猛然敲击我脑袋,使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平时确实连跟人打招呼,问声好都没有,一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要求别人帮忙,这要是换做是我,也肯定心里不爽,心想这谁呀?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帮你呢?
05
俗话说的好,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任何人,有义务替你的烦恼买单。
别在跟人无任何交集,没有丝毫联系的情况下,就挺着腰板,理直气壮地伸手要别人帮忙。
那样的话,你不仅不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反而会引来对方的反感。
下次请人帮忙的时候,试着问问自己,曾经是否跟人聊过天,是否问过一句好,是否“帮助”过他人呢?
别在困恼出现的时候,才想到那个能够帮你的人,平时自己都干嘛去了呢?
—终—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大过年的,我也在朋友圈转发菩萨祈祷平安
最后:
哈喽,各位小伙伴中午好呀,小午第一本书上市啦,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与理解,想要买书的小伙伴,扫下方图片二维码,或者戳阅读原文,就能到购买书的页面里啦。
这本书都是关于大学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目前当当网等各大网站,都能买到啦~
▼想要买书,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