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文:蜻蜓,主播:路路小酱,插画:黑白灰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新的一年不仅意味着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更意味着春的希望、新的期待更迭而至。关于去年、昨日,不管有多少遗憾和失望,如今都暂且不提。展望未来,迎春接福。
其实,“春节”由来已久。相传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到“除夕”这天就会伤人性命,村寨里的人每到这天就会逃往深山,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者,村民们都忙着逃命,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点食物,劝他也到深山躲避,可他却不慌不忙,并说道,只要老婆婆让他在老婆婆家过一夜,一定能把“年”赶走。老婆婆劝说无果,只好独自逃命。第二天,村民们回来了,发现老者并无损伤,而老婆婆家似乎也和别家不同。原来,老婆婆家的门被老者贴上了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来时,老者又放鞭炮,只见他身穿大红袍,把“年”吓得四处逃窜,最后慌忙逃离了。从此以后,人们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每年的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点灯守岁,时间一长,便成为风俗流传下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古人是怎么说“新年”的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浅显易懂,雅俗共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词中也同样描写了辞旧迎新换桃符的场景,相比王安石的元日,陆游的这首《除夜雪》更像是为即将到啦的除夕做准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了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年来了,春也就到了。
古人从不吝啬对春的赞美。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里,便描写了如诗如画的春景。作为题画诗,其一描写的是一幅“鸭戏图”,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河豚这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是一幅“飞雁图”,侧面描绘了江南的春景: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江南的春天温暖,使得大雁都舍不得回到漠北了。褪去一身厚重,步履轻盈地往前迈进。
结语:古人对于春,是又敬又爱。春,不仅带来了温暖,还有生的希望。就连动物也为这春带来的勃勃生机而欢呼雀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之于千里之外呢?推开门,走出去,一起感受春日的暖阳吧。
福
财
运
亨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