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琵琶名家吴玉霞:身体力行诠释爱和美
日期:2022-03-13 12:54:43 作者:林维兵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

琵琶名家吴玉霞:身体力行诠释爱和美

  关注我们之后生活变得更美好!  ☀家庭杂志微信号:jiatingfanmili

  作为国内颇有知名度和号召力的琵琶演奏家,吴玉霞的头衔颇多: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她的《情系长白山》《吴玉霞琵琶琴韵》《玉鸣东方》等作品流传甚广,颇受广大乐迷的喜爱。

  吴玉霞曾与一级作家莲子一起入选中宣部首批理论、出版、新闻、艺术界“四个一批”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2017年12月30日,吴玉霞来广州参加新年音乐会演出。借此机会,莲子介绍本刊记者对她做了独家采访。

  最困难的年代,父亲送给她一把珍贵的琵琶

  吴玉霞一直认为,她能走上艺术的道路并进入专家行列,是上天的眷顾。她并没有出生在艺术世家,家里祖上几辈都没有人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她的父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而且父亲因常年患病,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

  吴玉霞在小学四年级才开始学习琵琶,相比其他孩子而言,这个年龄已经有些晚了。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一双细长的手,她被学校的郑亦卿老师选送去卢湾区少年宫随卫祖光老师学习琵琶。吴家父母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女儿学习琵琶很是支持。吴玉霞经常有接待外宾的演出,老师要求买统一的服装和鞋,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有的家长不愿意掏几块钱给孩子买,可是父母从不在这方面为难吴玉霞。只要吴玉霞提出了要求,第二天妈妈一定会把钱准备好,让她带到学校。

  父母的默默支持激励着吴玉霞,让她小小年纪就变得自强、自立。白天她在学校或少年宫练习,晚上回到家,由于家里没有琵琶,她常抱着搓衣板练左手,在弹弓上练习右手指法……

  吴玉霞做梦都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琵琶,可她不敢对父母提出这个要求,家里实在太困难,她无法想象父母在听到这个要求后会是什么反应。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在全市招生,老师把少年宫仅有的两个参选名额中的一个给了吴玉霞。当吴玉霞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后,父亲说:“孩子,如果你能考上,说明你有灵气,是块学艺术的料,到时爸爸给你买一把琵琶。”

  吴玉霞没想到父亲会主动提出给她买一把琵琶。她曾无数次羡慕同学回家也能弹琴,当时最便宜的琵琶也要40多块钱,于他们家而言,这是一笔巨款。而今父亲主动说给她买琵琶,怎能不令她欣喜若狂?

  吴玉霞在选拔考试中发挥出色,顺利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录取。父亲兑现承诺,把家里积攒了多年准备买缝纫机的钱拿了出来,让他们意外的是,最便宜的那款琵琶已经涨到了70多块。吴玉霞难过得快要哭了,父亲看着她,坚定地说:“孩子,再贵咱也买!”

  吴玉霞就这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把琵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给每个队员发了一把琵琶,香红木制作,要200多元一把,比父亲买给吴玉霞那把高级多了,而且还可以带回家练习。这样一来,父亲买的那把琵琶吴玉霞基本用不上了,但无论身在何地,无论把家搬到哪儿,这把琵琶一直陪伴着她。

  父亲就这样以这种朴素的方式激励着吴玉霞不懈奋斗。1977年,吴玉霞考上了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音乐班(现在的北京舞蹈学院)。这个从上海来的小姑娘受不了北方干冷的天气,一到冬天,她的手指就会冻得开裂,再一拨琴弦,整个指甲就掀开了,琴弦上都是血。那时候没有创可贴,吴玉霞就把缠假指甲的胶布反过来裹在手指上,然后在外面再贴上胶布,咬着牙继续练习。

  几年后,吴玉霞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由此调入中央民族乐团、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她的艺术生涯由此走向更高、更宽阔的舞台。

  吴玉霞琵琶独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专注艺术分身乏术,良好的家风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北京,吴玉霞随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组、吴国樑、赵忠达等名家学习琵琶,随林石城、王范地、陈恭则、殷荣珠等名师学习了解大量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还得到了卫仲乐、秦鹏章、朴东升等前辈的指导。广泛的师承、用心的揣摩、艰苦的磨炼,让吴玉霞得以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奏热情奔放,音色优美、技术娴熟,长于细腻的表现,因而韵味隽永;又极善揭示作品的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吴玉霞酷爱琵琶艺术,但作为女人,她逃不了结婚生子,躲不过十月怀胎。做女人不容易,做女性演奏家更不容易,吴玉霞直到怀孕8个月还在参加演出,儿子满月当天她就开始恢复练习,生完孩子3个月后回到工作岗位。

  这种超负荷的状态,对吴玉霞来说就是正常生活。儿子是在上海出生的,因工作需要,不到3个月,吴玉霞便离开上海将孩子交由母亲帮忙照顾,无奈之下只得给孩子断奶,自己打回奶针,改变孩子的饮食方式。舞台上的吴玉霞光彩照人、气质不凡,没有人知道她走下舞台后,作为一个母亲所遭遇的磨难与烦恼。

  作为家长,吴玉霞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甚至连合格都算不上。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她不可能像一般家长那样每天早晨起来给孩子做早餐,然后送孩子去学校,下班后再去接孩子回家,做晚餐,辅导孩子功课等等。

  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吴玉霞结束在台湾的演出,要到中午才能飞回北京,孩子的父亲正忙着公务,于是就把儿子放到了吴玉霞的同事——一位乐团老艺术家那里。不巧孩子突然发起高热,那时还没有手机,老艺术家联系不上吴玉霞夫妇,只得带孩子去医院。在出租车上,老艺术家对老伴说:“一会儿到了医院要填表,孩子妈妈的名字我们知道,孩子爸爸的名字我们只知道小名,这该怎么填呢?”他们的对话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注意:“孩子不是叫你们爷爷奶奶吗?怎么你们连孩子爸爸的名字都不知道?”司机很诧异,老艺术家风趣地说:“爷爷不是亲爷爷,奶奶不是亲奶奶。”这事让吴玉霞愧疚了很久。儿子年幼时对母亲也是有怨言的,每当他不小心碰到妈妈的琵琶,总会挨批,他曾不止一次直言不讳地告诉吴玉霞:“妈妈,我觉得您的琵琶比我还重要呢。”

  吴玉霞觉得儿子此话说得一点不假。是的,琵琶确实比儿子重要,这里包含着多重含义:首先她对琵琶这件乐器的养护无比看重。儿子调皮,有时会触碰琵琶,无一例外会遭到吴玉霞的批评甚至责备。还有一层意思是,琵琶是吴玉霞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相当于她的另外一个孩子。

  吴玉霞知道年幼的儿子一时无法理解她对琵琶这种情感,但相信他总有一天会理解的。吴玉霞注重家庭教育,她曾多次向儿子讲述自己年少时苦学琵琶的故事,讲述父母给她买琵琶的故事,她告诉儿子:“你的外公外婆虽然不能在技艺上帮助我,但他们能在那样贫穷的环境中坚持让我走这条路,很了不起,这种情感教育将影响我的一生。”

  吴玉霞一直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良好家风的传承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带给她的家风是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而今她要把这些传承给儿子。受母亲的影响,儿子变得越发自觉自立,学习成绩优异。

  吴玉霞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的“玉鸣东方”琵琶独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

  从小家到大家,身体力行诠释爱和美

  吴玉霞酷爱琵琶艺术,年幼时,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她接触琵琶相比其他学琴的孩子要晚,至今想起来她都觉得是一个遗憾。儿子一天天长大,到了可以学琴的年龄,吴玉霞像很多家长一样,引导儿子接触艺术。儿子从小喜欢唱歌、画画,尤其擅长以三种唱法(民歌、美声、通俗)表演见长,还有拼图、奥数、钢琴、足球、篮球等多种爱好,真是文武双全。除了品学兼优,每学期语文、数学必有免考。作为音乐家的吴玉霞,原本很希望儿子在音乐方面有所继承,但儿子学习了几年钢琴后,发觉他对此兴趣并不大,最后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

  顺其自然是他们家的习惯。他们鼓励和尊重孩子发展自我兴趣爱好。儿子在大学里学的是影视编导专业,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是个有思想、有高度、有能力的“80后”。这让吴玉霞欣慰无比,如果当初强行让儿子学音乐,或许他不会像今天这样获得职业上的快乐与兴趣。

  而今,儿子已经成家。小家庭变成了大家庭,吴玉霞越发注重家庭温馨度和家庭文化建设。尽管工作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吴玉霞都会组织家庭聚会,其惯常的流程是:一家人先聚餐,然后去看场电影或演出,最后再进行一通热烈的讨论。

  2017年年底,反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年生活的影片《芳华》上映,孩子们买好票组织家人进行了观看。整个家庭话题就围绕这部电影展开,吴玉霞和丈夫作为过来人有自己的感受,儿子媳妇作为年轻人则有自己的理解。从孩子们身上,吴玉霞能够了解当今年轻人的思维,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而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的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安排自己的学生去看《芳华》,然后结合各自的观点和态度一起探讨,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深入了解、促进学习,引领他们成长。

  在吴玉霞看来,琵琶是我国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它具有中国符号,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如同它的名字,“琵琶”二字有四个“王”,因而是乐器中的王中之王。

  作为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还有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2017年,浙江宁波市委宣传部在全国聘请了12位艺术大师成立“名家工作室”,吴玉霞是其中之一。她一次又一次奔赴宁波为学员们上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就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吴玉霞一直这样认为:艺术诠释的是美和爱,艺术人是正能量的传播者。人的个体成长是家庭给予的小爱,当你的学养逐年增长,走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实际上你成长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庭在支持你,这个大家庭就是国家。从小家到大家,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沐浴着阳光雨露成长,无法割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琵琶名家吴玉霞:身体力行诠释爱和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