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在听某一首歌的时候,有没有突然觉得那首歌的旋律有些熟悉,很有古典的韵味,却又想不起来是哪首?有不少歌曲都是如此。当古典乐披上了流行的外衣的时候,你是否还认为它们不值得一听呢?
痞子庵野秀明的著名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只能用一个“神作”来形容,早已超脱出动画的范畴,里面运用了大量的宗教理论和古典音乐,让这部作品显得更为深沉,还有对人性的探讨,也开辟了新意。意识流的写入更是让这部作品封神。就连鬼才黄伟文也是其粉丝,写下了这首同名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动画剧场版里面曾经出现过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后来黄伟文将其旋律加进了这首《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其实原作中不仅出现了《G弦上的咏叹调》,还有《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以及贝多芬的《欢乐颂》等经典古典乐。
与原作如出一辙的是,黄伟文的歌词也透露着一股末世与新生的悲凉和温馨交织的感觉。庵野秀明是在致敬巴赫,而黄伟文则是在向这两人致敬。
不想长大 - SHE
《不想长大》乍听起来有些耳熟,好像其旋律与一些歌曲有些相似,比如说韩剧《我的女孩》的主题曲《never say goodbye》。到后来才知道这些流行歌曲,改编自古典乐。《不想长大》的前奏是不是让人觉得很熟悉呢?其实它出自莫扎特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第一乐章)。
流行与古典的碰撞,与其说是对古典的不敬,不如说是让更多人知道古典乐的一种方法。古典乐的高雅不可置否,但它并不是某一撮人群的专属,其受众面还是很大的。而且日常生活中,古典音乐出现的频率也不少,只是人们没发现或者不知道而已。
说起来五月天作为一个流行摇滚乐队,怎么样都和古典搭不上边,但这首《快乐很伟大》却是个例外。因为《快乐很伟大》有一段旋律来自贝多芬的《欢乐颂》。
不少影视、音乐作品都用过贝多芬的《欢乐颂》作为一个片段,比如上面说到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有这首《欢乐颂》。不仅如此,欧盟之父还建议让这首《欢乐颂》成为欧盟的盟歌。
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虽和《欢乐颂》想要宣扬的主旨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欢乐颂》的原型是一首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赞颂真善美,宣扬博爱;而前者以摇滚的形式,表达出自己追求梦想,追求快乐的想法。
伴侣 - 周迅
很少听到周迅周公子唱歌,能让人记住的除了那首“飘啊飘摇啊摇”的《飘摇》之外,就是恬静的《看海》了。虽说她作品不多,但每一首都足够让你品味许久。
《伴侣》的作词人为林夕,足可看出这首歌的品质。歌曲到两份三十秒之后的旋律,来自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曾被许多电影、电视以及广告用来当作背景音乐,但最著名的莫过于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场景。
这首歌的旋律本就有几分圆舞曲的感觉,精致而优雅的旋律让人沉醉,再加上周迅较为中性的温和嗓音,立刻让这首歌显出不一样的质感。
琴伤 - 周杰伦
周董可以说是全能了,R&B、嘻哈、中国风都能玩出不同花样,古典与流行的融合更是6得飞起。之前人们只知道他的中国风引领潮流,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小浸淫古典乐的他,不少歌曲都有着古典乐的影子。从《她的睫毛》,到后来的《夜曲》,再到《琴伤》,听得到古典乐影子的歌曲不在少数。
《琴伤》前奏的旋律来自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多以戏剧性见长,这首《六月船歌》是他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船歌”体裁,所创作的钢琴曲。而周董则借用了其旋律,融合了电子音乐等流行元素,创作出这首《琴伤》。
结语:古典乐看似和流行挂不上钩,但一直以来,许多流行音乐都能看尽古典乐的影子,不只有以上几位歌手的这几首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刷新古典乐在你脑海中古老刻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