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样的中国家庭主妇,世上再无第二个!她是中国一百年的痛!
日期:2018-01-29 作者:德国优才计划 来源:慈怀女子 阅读:

这样的中国家庭主妇,世上再无第二个!她是中国一百年的痛!

  慈怀女子关注美,关注优雅,关注生活,内外兼修方为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Miss慈

  文 | 德国优才计划

  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她丈夫名字

  在全世界都响当当。

  他翻译的作品影响中国几代人,

  他对美术、音乐的鉴赏无一不精,

  文学评论字字珠玑

  他的家书更是人们追捧的育儿圣经。

  而她,和光芒四射的丈夫相比,

  实在是太过普通,她只是个家庭主妇

  成天洗衣、做饭、带孩子......

  她的名字根本没多少人知道,

  可她却是中国一百年的痛!永远的痛!

  她,就是朱梅馥

  1913年,她出生于上海,

  当时正是腊梅盛开的时节

  父亲为她取名:朱梅福,

  希望她的品质梅花般高洁,

  一生如意多福。

  父亲是以教书为生的前清秀才,

  她4岁那年,父亲突遭蒙冤入狱,

  而母亲为了帮父亲洗刷冤屈,

  四处奔波结果无暇照顾子女

  她的三兄一姐都一一不幸死去。

  而那时,有一个少年一直陪伴她左右,

  他是她的表亲,他们从小青梅竹马

  这个少年不是别人,

  正是大名鼎鼎傅雷

  而他和她的经历几乎如出一辙

  4岁时,傅雷的父亲也被诬陷,

  最终抑郁而亡。

  母亲用全部身心为父亲翻案,

  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相继夭折,

  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

  从此母亲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对他的教育方式是严苛且暴力

  母亲会因他读书时打了个盹,

  就不惜用滚烫的烛油去警醒他。

  有次他逃学了,在他睡沉后,

  母亲居然用包袱皮把他缠捆起来,

  拖出门外,准备将他投入水中,

  他大声喊叫引来邻居才得以获救。

  回忆自己童年,他曾形容:

  只见愁容,不闻笑声

  而从小和傅雷一起玩耍的她,

  深深理解他的不幸,在心里,

  悄悄埋下了一份对他的疼惜。

  之后随着年龄增长

  她已出落成娉婷少女

  他的才华开始喷薄欲出

  郎才女貌,

  他们的关系发生变化

  傅雷曾这样描写他们当时的恋情

  “她在偷偷的望我,

  因为好多次我无意中看她,

  她也正无意地看我,

  四目相触,又是痴痴一笑。”

  后来,在长辈的见证下,

  互生情愫的两人定下了终身

  那年她14岁,他19岁。

  两年后傅雷远赴法国留学,

  而她在教会学校

  接受着正统的西洋教育。

  她多才多艺,懂英文、绘画,

  更弹得一手好钢琴

  《命运交响曲》在她手下如行云流水

  她将对他的爱意倾注在信里,

  一封封地寄往法国,满心期盼着,

  他归来时娶自己的那一天。

  1931年,他学成回国,

  很快两人就举行了婚礼

  一个才华横溢,风骨傲然,

  一个知书识礼,温柔善良

  世上没有人比他们更登对了

  婚后,他觉得她原名俗气,

  便将“梅福”改为“梅馥”。

  从此,她将全部的福气给了他,

  如梅花馥郁芬芳着傅雷的一生。

  然而相爱容易相处难,

  想跟傅雷相处,更是难上加难

  他的“坏脾气”和他的才华一样闻名,

  令人“闻风丧胆”。

  他常会和朋友们

  因艺术社会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朋友们都说:他为人刚直、固执

  里面是方的,外面也是方的。

  无论做人做事,不来半分虚假,

  看不惯的就要说,

  有意见绝不折中,也不肯随波逐流

  总是据理力争坚持己见,

  他的“坏脾气”、“狂怒”也就出名了。

  顶真的他,

  对人、对事、对生活一丝不苟

  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严苛。

  正如当年母亲对他那般,

  每天吃饭他都会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

  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同席人,

  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

  说话时决不能将手抄在衣服口袋里。

  他常对孩子们说:

  “我是你的舵工,责任最大。”

  他对孩子是严苛的,

  但却极尊重孩子的兴趣

  看到傅聪在音乐上极具天分后,

  7岁半便让他开始学钢琴,

  可练琴枯燥,傅聪时不时就会偷懒,

  常常一边弹奏一边偷看《水浒》。

  因此屡遭他修理。

  至今傅聪鼻梁上仍留有一道伤痕

  那是由于有一次训斥傅聪时,

  性情火爆的他,火从心头起,顺手抄起了,

  一个装蚊香的碟子甩了过去,

  正好砸在傅聪的鼻子上。

  他的脾气得罪了许多朋友,

  孩子们在他面前也小心翼翼,

  作为妻子的她,

  更是难免常遭受他的“雷霆之怒”。

  一般女子可能受不了他的坏脾气,

  离婚了,可她没有,

  反而以大海般的胸襟包容着他。

  傅雷孤傲,叫人唯恐避之不及,

  她就成了傅雷人际关系滑剂,

  默默守护着傅雷的赤子之心

  她心疼孩子,可她也知道,

  傅雷是因为太爱孩子了,而过于严苛,

  所以怕孩子们不理解,记恨自己的父亲,

  她就常常找到他们谈心解释

  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秉性乖扈,

  疾恶如仇,是有根源的,

  寡母孤儿悲惨凄凉的生活,

  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

  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

  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

  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

  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

  我爱他,我原谅他,

  所以请你们也能原谅他。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从爱上他开始,她就决定

  快乐给他,忐忑给他,

  不眠的夜给他,

  最深的温柔也给他,

  往后的余生全都给他!

  朱梅馥与儿子傅聪、傅敏

  为了自己的丈夫,同样极具才华的她,

  心甘情愿地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烧饭、洗衣、带孩子,

  辛苦不算,还要忍受着,

  他时常极不近情理,

  又没有来由的愠怒。

  可每当抬头,看到书房里,

  他静默、用功的身影

  她就觉得幸福无比。

  他喜欢音乐,她就常常为他弹奏,

  他爱花,她就在院子里种满鲜花

  每逢花季,便满是花香

  刘海粟,施蛰存、钱钟书等高朋好友

  就都围坐在此赏花品茗,

  而每到此时,她都会悄悄退隐到后面去。

  她不仅是他生活中最贤惠的妻,

  也是他工作上最最得力的助手。

  她替他整理唱片,工程巨大到,

  “好像图书馆一样”的书卡。

  傅雷的文稿多且杂乱,

  她就一笔一画地抄下来,

  笔迹端正娟秀一丝不苟。

  傅雷给儿子傅聪的信,

  通常都是她先留底,然后再亲手寄出的。

  而闻名遐迩的《傅雷家书》,

  正是他们在1954年到1966年期间,

  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

  之后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是一本关于信赖的经典书籍

  也是一本诚挚郑重的教子圣经,

  虽叫《傅雷家书》,

  而它却是他们夫妇二人的共同之作。

  他们一起用万金家书为世人

  留下了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

  《傅雷家书》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金庸就曾这样评价过《傅雷家书》:

  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可多少人知道,在他荣耀的背后,

  更藏着一个女人默默全部的付出

  文学上,傅雷相继翻译了,

  罗曼·罗兰、牛顿等人的诸多作品,

  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至今都是世界文学顶峰上的顶峰,

  有人读完他的译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后,

  发出这样慨叹:

  “再也没人能译出这样的文章了。”

  法国人说:再也没人,

  能把我们的名著翻译得如此传神。

  不止翻译,他学贯中西

  文学、美术、音乐、外语“四位一体”。

  他1934年完稿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至今在大学里,被列为,

  美术本科、硕士、博士生的必读书籍。

  他写的《独一无二的莫扎特》、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对这两位音乐大师的论述,至今难有人企及,

  他还著有关于古典音乐的一系列经典书籍。

  可以说他是一位,

  真正知识渊博的杰出学者

  而他所有成就的背后,都有她的一份,

  当他创作不畅之时,她就是他倾述对象

  傅雷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

  “我经常和你妈妈谈天说地

  对人生政治、艺术等各种问题,

  发表各种感想,

  往往使我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想

  整理出一个小小的头绪来......

  你妈妈对我是大有帮助”。

  杨绛先生也曾这样赞誉过她:

  梅馥不仅是温柔的妻子、

  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

  更是非常能干的主妇,

  一身承担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杂务,

  让傅雷专心工作,她还是傅雷的秘书,

  为他做卡片,抄稿子,接待不速之客

  傅雷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后勤,好助手,

  他的工作至少也得打三四成的折扣吧。

  儿子傅敏更是觉得:

  妈妈就是无名英雄

  没有妈妈,就没有傅雷。

  然而面对这样的妻子,

  才子傅雷的感情曾经却是,

  跟他的才华一样"横溢",

  他有对别的女子动过心。

  最疯狂的一次,是他爱上了,

  好友刘海粟妻子的妹妹成家榴,

  成家榴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

  她曾让傅雷如痴如醉,直呼女神

  他爱得彻底的疯魔了。

  成、傅两家的合影,成家榴(后排右一)、朱梅馥(后排中)、傅雷(前排右一)

  而她早就从丈夫放光的眼睛里,

  明白了一切,可她没有哭,没有闹,

  依然没日没夜地为家庭操劳,

  等到两个孩子入睡后,

  才敢让泪水冰凉地爬满一脸。

  她说:我爱他,我原谅他。

  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

  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和成就,

  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后来,成家榴去了云南,

  傅雷整个人一下子连魂都丢了,

  茶不思,饭不想,他说:

  “没有她,

  就没有了工作的灵感热情

  没有她,就没命了”。

  于是,她会给成家榴打电话,说:

  你快来吧,

  你来了,他才能写下去。

  如此包容、善良的灵魂

  深深地震撼了成家榴。

  成家榴再也无法面对,

  她那纯净的无一丝杂质的目光

  从此远走香港。

  后来,傅雷儿子傅聪去香港时,

  成家榴热情地接待他,并坦言:

  你父亲是爱我的,

  可你妈妈人太好了,我不得不离开

  凭着不动声色的隐忍,

  她用菩萨一般的修行,

  终于,

  平复了丈夫那颗感情澎湃的心。

  后来的傅雷,曾感恩地说道:

  “自从我圆满婚姻缔结以来,

  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

  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

  此后的他便再也没有辜负过她。

  后半生的他们一起,

  沉浸在翻译、阅读写作里,

  沉浸在音乐、美术、文学里,

  去感知和传播真善、真美、真艺术。

  然而幸福踏实日子还没过上多久,

  那场噩梦就开始逼近了他们!

  1966年8月30日,

  一群红卫兵冲进他们的家,

  她和他都被罚跪在地,

  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尽凌辱,

  斯文扫地、尊严丧尽,

  他们被连续批斗了4天3夜。

  红卫兵们带着胜利得意绝尘而去

  而她和傅雷却已三晚没有合眼,

  花园被捣翻、地板被撬开,

  四周贴满了大字报

  .....

  上海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曾被傅雷命名为“疾风迅雨楼”

  作为传统文人的傅雷,

  多年来陶醉在艺术里,

  陶醉在妻子的爱护中,

  陶醉在人类一切的善里和美里,

  畅饮着艺术和善的醇酒,

  而眼前的一切,他清醒地知道,

  士可杀,不可辱,

  他脚下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

  没有沉默自由,没有说话的自由,

  但总有死亡的自由吧?

  这样的傅雷怎忍屈辱,

  他已决意赴死。

  看着眼前被受折磨的的丈夫,

  她知道,

  再多的言语,再大的宽容

  也无法在那样的时代下,

  去挽回一切,去拯救他

  而她怎忍让他独赴黄泉,

  那里那么冷寂

  他一人远行如何放心?

  她深情地对他说:

  为了不使你孤单,如果决意要走,

  那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

  那时,面对满地的狼藉,

  她对保姆周菊娣说:

  “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

  我没有替换的衣服,

  麻烦你到老周家给我借身干净的来。”

  这是一个女人对世界的最后请求,

  那就是想体面地陪他死去。

  那一年,他58岁,她53岁,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她用理解,用支持

  用来自血液里的欣赏

  来自骨子里的爱,

  跟随着丈夫决意赴死的决定,

  上演了一场浩荡的绝世深爱!

  她安静地陪伴着丈夫去写遗书,

  在几页遗书的文字里,

  看不到他们,

  对这个世界的半点不满抱怨

  他们只是平静地在交代后事。

  他们在遗书中三次道歉,

  为姑母、为三姐、

  为遗书的托付者朱人秀: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

  但也别无他人可托,谅之谅之!

  他们还记得家中的保姆,

  留给她生活费,还在遗书中写明:

  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

  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他们甚至还预留好了自己的火葬费:

  53块3毛。

  在对这个世界生无可恋的时候,

  他们想着的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他们仍然坚守着文明的底线,

  尽管文明已先于他们被缢死。

  那天上午,保姆周菊娣,

  发现每天都会准时起床的傅雷,

  竟没起,等了一阵后,

  周菊娣去敲门,无人应。

  当她推开门时,

  眼前的惨状令人心如刀割,

  傅雷夫妇已双双自缢而亡!

  而他们在悬梁自尽前,

  居然还在凳子下面,

  小心地铺了一层棉被,

  为的是当他们踢掉凳子的时候,

  “咣当声”不会吵醒休息的保姆。

  人究竟可以高贵到什么程度?

  原来只不过一床棉被的厚度!

  即使周围都被黑暗吞噬,

  也无法遮蔽人性的光亮!

  1966年9月3日凌晨,

  世人沉睡,恶鬼狰狞。

  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

  中国文坛一颗至真至纯的灵魂,

  以及他那最温柔最贤淑的妻子,

  以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形式,

  一起悲壮告别了那个肮脏的时代。

  他们的离去,让世人无限唏嘘,

  干净了一生,最后的死,

  干净得更让全世界震惊!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高贵,

  什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优雅,

  那就是傅雷的离去,

  那就是朱梅馥一生的安静和最后的跟随!

  著名学者施蛰存曾说:

  “朱梅馥的同归于尽,

  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

  他们的儿子傅聪也认为:

  根据父亲的性格,

  他的死是必然的结局,

  而这个结局不应属于妈妈。

  确实,认识她的人,

  都说她像个活菩萨,

  一辈子善良得不近情理。 

  而不管多艰难,多委屈,

  她都能挺下去,眼笑成一弯月牙。

  她没有必死的理由,

  可她仿佛就是为了这个不凡的男人,

  才降临繁杂纷扰的天地间去受苦,

  她愿做菩萨,

  只是傅雷一人的菩萨,

  只度傅雷一人!

  我爱你,爱得不能再爱,

  愿意上天入地,生死相随,

  伉俪之情,居然深到如此!

  她的心,

  沉潜谦卑,水般慈柔;

  她的爱,

  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士可杀,不可辱”,

  多指那些侠肝义胆的英雄男儿,

  而她这个只想种花、听音乐、画画、

  做家庭主妇的善良女人,

  何以由她来承受,

  一个时代的不幸,民族的苦难?!

  她的温存与高贵,仁爱和牺牲,

  近半个世纪以来,

  哪怕回眸一瞥,都不禁叫人潸然泪下,

  连上帝都为之动容!

  朱梅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今天在我们记得傅雷的时候,

  愿世人也能知道她的故事,

  知道这位,

  集中华民族女性美德于一身,

  散发着馥郁香气的伟大女性!

  最后奉上傅聪演奏的肖邦《升c小调夜曲》,

  寄托对傅雷夫妇的哀思!

  作者:德国优才计划,欧洲最大自媒体,欧洲最美微刊,带您重拾历史,为中欧文化代言。更多精彩阅读请添加微信号: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慈怀最新好课:

  这12种有效的方法

  帮你重塑亲密家庭关系

  98元/12节课,单节课购买9.9元

  点击阅读原文,

  开始亲密家庭关系之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样的中国家庭主妇,世上再无第二个!她是中国一百年的痛!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