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些投身寺庙的年轻人,才是真佛系
日期:2018-01-26 作者:丁晓洁 阅读:

这些投身寺庙的年轻人,才是真佛系

  行走在繁华传统之间的日本僧人。图/凤凰网

  文/丁晓洁

  高野山的年轻僧人田村,已经娶妻生子,丝毫不觉得出家和普通人生活有什么区别。像他这样投身于佛教的年轻人还不多,但他们随时可能和寺庙产生联系,因为佛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痛苦悲伤时,都会去寺庙里。

  每天晚上7点15分,31岁的田村畅启会带领着外国客人,从惠光院出发,开始奥之院的夜间参拜。1.9公里的路程,耗时1小时15分,沿途他会用流利的英语,讲解高野山的历史、弘法大师的人生经历、真言密教的宗教存在感,还会介绍奥之院的著名墓碑和“不思议传说”,偶尔也会说说日本和尚真实生活。

  在开始田村畅启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野山在外国人心中的地位

  2004年夏天,高野山和熊野、吉野大峰一起以“纪伊山地的灵场和参拜道”的名义,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上日本政府近年提出了“观光立国”宣言,高野山的受关注度上升,《米其林旅游指南》、《孤独星球》和《国家地理》等先后将其作为力荐景点大篇幅推荐,使之在日本海外名声大噪。

  整个高野山成为海外游客的热门选择,但和山上其他宿坊相比,惠光院的外国客人数显然还是要多得多。2014年,惠光院接待了11000人,其中日本客人5000人,海外客人6000人——这是一个历史节点,住宿的海外客人首次超过了本国客人。

  在近藤大玄看来,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专门对应外国人的僧侣,一是独创了“奥之院夜游观光团”,不仅有日语团,亦有英语团。负责这两个项目的,正是田村畅启。

  高野山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世界遗产,有1200年的历史。图/huitu

  这个英语发音标准的年轻僧侣,琢磨着怎样帮助外国人了解高野山。

  田村称近藤大玄为“师父”,他发起“奥之院夜游观光团”,也是因为受到了师父的启发:公元835年3月21日弘法大师入定后,高野山将每个月的21日定为“大师之日”,信徒笃信大师会在凌晨2点降临,从10年前开始,每逢“大师之日”,近藤大玄都会领着各地赶来的信徒,进行夜晚的奥之院参拜。

  来到高野山的观光客越来越多,难免也对深夜的奥之院产生兴趣,即使并非出于虔诚信仰,只是好奇心驱使,也想要体会在宗教圣地墓碑林立的深夜,究竟能感触到些什么。出于此种考虑,6年前田村拿到了高野山向导免许资格,便开始组织夜游团。

  田村不希望这只是一个纯玩团,他花时间精选了很多历史文献,将它们一一翻译成英语。“当时我有一个感触,日本人如果对高野山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书来看,或者直接向僧侣询问。但是外国客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英文著作本来就少,能用英语说清楚高野山是怎么回事的人也非常有限,该怎么轻松愉快地让大家都了解呢?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夜游的这段路程。”

  日剧《朝五晚九》截图,在剧中,男主角星川高岭是一名学历高、收入高的帅哥僧侣。

  田村不太喜欢强调“国别差异”的概念,他原本就是一个国际观念很重的人。日本人中鲜有像他这样英语发音标准的,因为他曾有过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留学经历。

  惠光院其他僧侣全都出身于日本全国各地的寺庙,只有田村是个特例。他原本是近藤大玄的儿子好友,英国留学归来后,惠光院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便被拜托以打工形式帮忙做翻译,最初对佛教完全没有兴趣的他,在帮忙的过程中渐渐学习了很多知识,变得喜欢起来。

  某一天,近藤大玄突然问他:“不如授戒吧?”“好啊。”“那,明天。”丝毫没有挣扎父母也没有反对,就这么成了惠光院的僧侣。

  香火旺盛的东京浅草寺。图/sohu

  年轻人聚集在寺庙,希望找到某种信念,或提高自身修养

  田村大学时的专业市场学,在英国留学时研究的是人体工学,成为僧侣前在唱片公司工作……和那个“吵闹的世界”相比,高野山几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2014年2月,田村结了婚,如今儿子6个月大,从惠光院回家只需要5分钟路程。从前他偶尔会和年轻僧侣在附近的小酒馆喝一杯,如今结束了夜游团就着急回家见孩子,他丝毫不觉得成为僧侣和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任何区别。

  日剧《朝五晚九》截图,该剧主要讲述了一位英语老师樱庭子与帅气僧侣星川高岭坠入爱河的喜剧故事。

  如今的日本,像田村这样投身于佛教事业的年轻人并不多。他们更像是来惠光院帮忙之前的田村,虽然没发生兴趣,但随时可能产生联系,因为佛教就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田村所说:“大家没有特别怀有兴趣,也没有特别学习佛教知识。但是,在因为什么感觉到痛苦的时候感觉到悲伤的时候,还是会去寺庙里。”

  关于这个问题,近藤大玄是这么看的:“现在的年轻人,支撑自己内心东西渐渐没有了。过去的父母大多都有正确的信念和方向指导下一代,现在的年轻父母连那种东西也没有了。所以年轻人都聚集在寺庙,希望能找到某种信念。”

  佛教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图/凤凰网

  其实对寺庙里的年轻人来说,首先思考的并不是信念问题,他们更着急想要提高自身修养。临走时,我和惠光院一个年轻的僧侣聊了两句,他开心地表示,下个月他就要去菲律宾了,上一个为期四个月的英语班。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58期

  一个有态度的新年礼盒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些投身寺庙的年轻人,才是真佛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